幼儿自信心培养策略浅探

时间:2022-04-09 06:09:39

幼儿自信心培养策略浅探

一、针对不同幼儿提问的策略

1.能力强弱不同的幼儿。由于遗传因素、教育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幼儿之间有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幼儿的能力也各不相同,从而获得的成功体验也不同。

如何为不同层次的幼儿提供表现的机会,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呢?教师可根据问题的难易,提问能力不同的孩子。例如早期阅读“小火车来啦”,图一的内容比较明显,可以请能力较弱的幼儿回答:“图中有谁?在干什么?”图二的内容比较复杂,可以请能力较强的幼儿回答:“发生了什么事?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这样,教师就给不同层次的孩子提供了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进而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

2.胆量不同的幼儿。由于受幼儿自信心的影响,课堂上面对老师的提问,幼儿发言的积极程度也不相同。具体反映在自信心强的幼儿胆量较大,能够积极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自信心弱的幼儿胆量较小,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

那么教师如何调动胆小幼儿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呢?首先教师应采取多样的形式进行提问,调动幼儿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例如我班幼儿赵书恬平时从不举手发言,当老师叫起她时,她总能回答出来,只是声音非常小。

在一次语言分组活动听说 “盖楼房”中,教师采用了竞赛形式进行提问,给答对的幼儿身上贴上小红星进行鼓励,最后比比看谁身上的小红星多。开始赵书恬一言不发坐在座位上,当看到周围的小朋友身上都贴上了小红星,她有点坐不住了,终于将小手从腿上慢慢地举起来。在回答完问题后,老师给她贴了两颗小红星,并对她进行鼓励,赵书恬渐渐变得自信起来,以后课堂众多举手发言的小手中又多了一只小手。

其次教师要采用循循善诱渐进的引导。教师可采用两两互讲的形式让幼儿向同伴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以小组为单位,让幼儿逐个表达自己的观点,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教师再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这样幼儿的胆量逐渐变大了,自信心也随之增强了。

3.缺乏自制力的幼儿。由于这类幼儿注意力涣散,缺乏上进心,教师应将幼儿的座位调到易于观察的地方,在开展活动时多用目光和手势提醒幼儿。同时向他们多提问题,将其注意力吸引到活动中来。促进幼儿自信心健康发展。

4.遇难而退的幼儿。由于这类幼儿面对困难裹足不前,依赖性强,从而造成在课堂上遇到较难的问题时,极少表达自己的意见,常常会说“我不会”“我不行”,遇到争议便放弃自己的观点,重复他人的意见,进而阻碍了自信心的形成。

首先教师要调动幼儿解决困难的积极性。例如活动前教师出示一顶“智多星”的小皇冠,向幼儿介绍只要积极思考,勇于回答问题的小朋友就能戴上它。在活动中,教师提出问题,积极回答问题的幼儿明显增多。

其次,提高幼儿的知识技能。知识是获得能力的源泉之一,教师可利用集体指导、个别指导、家园配合等多种方式,让幼儿多掌握一些与能力有关的知识技能,幼儿随着知识技能的提高,解决困难的能力也自然增强了。

然后,培养幼儿良好的思维习惯。幼儿由于长期养成遇难而退的习惯,致使其遇难以后思维停滞,喜欢依赖能力较强的幼儿或成人来解决难题。因此教师要引导幼儿养成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进行思考的好习惯。同时在课堂上,多提一些发展幼儿发散性思维的问题。

例如在文学活动“一顶绒线帽”中,教师讲述了开头“熊妈妈织好了一顶绒线帽后就冬眠了”及结尾“春天熊妈妈醒来后发现绒线帽变成了一顶花帽子(上面插满了各种果子和鲜花)”,教师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绒线帽变成了一顶花帽子?幼儿回答出“小鸟用绒线帽做了鸟窝”、“小松鼠为了躲开大灰狼藏在绒线帽下,临走时留下了松果”等答案。

这类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幼儿只需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想象,便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无形中树立了幼儿思考问题的独立性,从而培养了幼儿的解难习惯。

二、教师准确积极评价的策略

教师对幼儿答案的评价对他们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在幼儿问卷调查的第三阶段,我问宋立小朋友:“你上课经常举手回答问题吗?”她低头想了半天说:“不喜欢。”“为什么?”她小声说:“上次计算课,老师问我第一幅图上有几只鸟,我说有七只,老师问我怎么连数数都数不清?小朋友都在笑话我。”我翻看了前两阶段的问卷调查,汪明对同一问题的回答是:“我喜欢回答问题。”所以老师消极的评价对幼儿的情感、意向起着深刻持久的负面作用。那么当幼儿答错问题时,教师应如何评价呢?

1.将错就错。让幼儿讲完自己的看法后,教师可将错误处指出反问该幼儿。例如:计算“根据图片列算式”幼儿数错了数,列出7-3=3的算式,教师不妨让该幼儿想一想3和3加起来是几?7可以分成3和几?幼儿就不难发现错误,然后再让幼儿自己把答案改正过来。

2.共同讨论。幼儿如果一时发现不了错误,教师就问大家“谁的答案和他的不一样”,大家讨论后共同验证得出正确的结论。

这样,教师既让幼儿找到了错误所在,又没有损伤幼儿的自尊心。

家园紧密配合是培养幼儿自信心的坚实后盾。教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共同配合,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家长是幼儿人生中的第一位启蒙老师,家长教育观的正确与否将直接作用在孩子的身上,因此教师与家长只有多作交流,互换经验,才能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学期初的家长会,教师向家长介绍了研究课题,并请47名家长认真填写了家长问卷。在47份问卷“您鼓励过孩子上课积极举手发言吗”,有17名家长填写没有,我们对这17名幼儿的上课举手发言情况进行观察后发现,有5名幼儿从不举手发言,9名幼儿很少发言。

同时,我们对剩下的30名幼儿上课发言情况进行观察,并结合家长问卷进行比照,发现在13名上课积极举手发言的幼儿中,有12名幼儿家长都鼓励过上课要积极举手发言。

通过以上两组数据,我们不难发现,家庭环境对幼儿自信心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首先让家长了解培养幼儿自信心的重要性,然后向家长介绍课堂发言对促进幼儿自信心的作用,并与家长及时交流幼儿的课堂发言情况及家长所需协助的工作。

上一篇:围绕听说读写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下一篇:发挥数学教学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