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在肿瘤化疗病人中的应用及护理

时间:2022-04-09 03:54:06

PICC在肿瘤化疗病人中的应用及护理

【关键词】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 肿瘤化疗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2-156-03

随着新的医疗技术的不断开展,临床护理的品质也在不断地提升。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引进我国,因其创伤少、并发症少、无生命危险、静脉穿刺成功率高,且留置时间较长等优点[1],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肿瘤内科,患者大多需要接受多疗程的化疗和辅助治疗,各种化疗药物、抗肿瘤中成药和营养制剂均对血管及周围组织有极大的刺激性,不仅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痛苦,影响患者对进一步治疗的依从性,还给临床护理工作造成困难。我院肿瘤内科自2010年03月17日开始开展PICC技术后,不仅明显降低了化疗等药物对血管及其周围组织的损害,减轻患者的痛苦。同时减少护士的工作量,提高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取得良好的临床及护理疗效。现将PICC的临床应用和护理综述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0年03月17日开始开展PICC技术至2010年9月17日共置管70例患者,其中男48例,女22例,年龄23~81岁。肺癌30例,淋巴癌8例,卵巢癌5例,直肠癌5例,白血病5例,食管癌4例,胃癌3例,肝癌3例,脑转移癌3例,乳腺癌2例,鼻咽 癌2例。根据病情均需化疗,置管时间10~214d ,完成治疗后拔管。

1.2 方法

1.2.1 材料 选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安全型单腔 PICC导管,型号4Fr/5Fr,导管全长65cm。

1.2.2 无菌物品准备 无菌手套两副、正压接头一个、稀释肝素生理盐水、20ml注射器两付、皮肤消毒剂、无菌棉棒、无菌穿刺包一个(内含:纱布数块,无菌方巾三块,无菌洞巾一块,一次性剪刀及镊子),无菌透明贴10cm×12cm一张,BD安全型PICC导管一副。

1.2.3 方法 协助患者摆好穿刺,病人平卧或低半卧位,穿刺侧手臂外展90°,首选贵要静脉,次选正中静脉和头静脉。确定穿刺点后测量长度,从预穿刺点沿静脉走向到右胸锁关节反折再向下至第三肋间隙,测量双上臂臂围。戴手套,铺巾于手臂下,消毒穿刺点酒精棉棒3次,范围:大于 10cm×10cm,再以络合碘棉棒3次消毒范围,更换手套,铺无菌巾及洞巾,把两付20ml注射器抽取稀释肝素盐水,一副预冲PICC导管、退出亲水导丝至预计长度短0.5cm-1cm处, 根据测量的长度裁剪导管,撕开导管保护套约10cm备用,另一副预冲肝素帽/可来福接头;助手在消毒区上方扎止血带,操作者以15°-30°进针,直刺血管,见回血后即放低穿刺角度再进针0.3-0.6cm,确保导入鞘在血管内,松止血带,左手拇指、食指固定导入鞘,中指按压导入鞘末端处静脉,防止出血,右手撤出针芯,将PICC导管自导入鞘中缓慢、匀速地推进,导管进入血管约25cm左右时,让患者头转向穿刺侧,下巴尽量靠近肩部,以防止导管误入颈静脉,插管至预定长度后,在鞘的末端处压迫止血并固定导管,撤出导管鞘及导丝,连接正压接头,然后用20ml稀释肝素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用酒精纱布擦净穿刺口周围血迹,无菌纱布覆盖穿刺口,用透明敷贴固定。置管后予健康教育、作好记录,包括:穿刺导管的名称、批号、型号及置入长度,臂围,导管留在体外的长度,穿刺是否顺利,穿刺局部出血情况,置管日期,并跟踪记录导管尖端X线所示位置,标准位置是上腔静脉下1/3处。

2 护理

2.1 操作前护理 充分评估患者静脉条件,心理承受能力, 操作前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操作的方法、注意事项及置管的优、 缺点,严格掌握适应证、禁忌证。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消除紧张、恐惧心理,积极配合。心理紧张 可引起血管痉挛和血管收缩[2],造成穿刺失败。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由于患者为肿瘤化疗患者,机体抵抗力极低,如操作不规范造成感染,会给患者造成痛苦和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因此,严格无菌操作,采用专用操作间进行,专人操作,专人护理,减少并发症。

2.2 置管后护理 穿刺成功后,拍胸正位片以确定导管的位置[3],给予健康教育,按PICC护理常规护理;24h更换敷贴,检查穿刺点有无渗血、肿胀,一般情况下,根据敷贴的不同每周更换敷贴一至二次,如被污染、潮湿随时更换;正压接头治疗期间每周更换一个,休息期间两周更换一个,携带此导管可淋浴,但应避免盆浴、 泡浴。淋浴前用保鲜膜在肘弯处缠绕三圈,淋浴后撤除保鲜膜,用半干半湿的毛巾擦拭穿刺口周围的皮肤,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随时观察穿刺口周围皮肤,如有异常,及时处理。每天输液前用大于10ML生理盐水冲管,输液液结束后用20ml注射器,以连续脉冲方式注入生理盐水,当最后剩余0.5~1ml液体时,边推注边撤出注射器,即正压封管[4],连续24小时输液者每12小时冲管一次。

2.3 导管的护理 更换敷贴时应自下而上拆除原有敷贴,检查穿刺处有无红肿、渗出,再次洗手,用75%酒精去除皮肤上的油脂及胶布痕迹,(注意:酒精别触及穿刺口和导管),再用安尔碘或碘伏液消毒皮肤和导管,直径大于10CM,待自然干透后,贴上新的敷贴,写上穿刺和换药时间,换药时观察并记录导管刻度,请勿将导管体外部分移入体内,换药过程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禁止将胶布贴于导管上,导管体外部分应“S”型放置以利活动,最好使用透明敷贴。带管出院患者交代注意事项,每周回科室进行换药及封管。

2.4 拔管护理 本组70例,25 例因为治疗结束或死亡拔除导管,其余均还在使用中;拔管时先向病人说明操作过程,让病人处于较舒适的卧位,置管的上肢向外展45°~90°,在上臂下方放一根止血带,以应付导管断裂的情况,去除敷贴,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然后从穿刺处缓慢轻柔地拔出。拔管患者均未出现拔管困难、断裂等现象,拔除后穿刺处用无菌纱布压迫止血10~20min,观察无出血后用无菌敷料覆盖24h。丢弃导管前检查导管的长度,以确定导管全部拔出,并做好记录。

3 结果

70例患者穿刺成功率为100%,置管10~214d,平均124d。主要并发症为:1例发生颈内静脉血栓形成;2例导管阻塞,因为及时采取了溶栓治疗,保留了导管;3例导管异位,经调整后达到预定位置;4例出现静脉炎,静脉炎是PICC最常见并发症,发病率2.6%~9.7%[5]。经喜疗妥外涂和热敷治愈完成治疗。

4 讨论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多发病和常见病,化学治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化疗药物的化学性、酸碱性及高浓度的刺激使静脉发红、疼痛、硬化成条索状,导致静脉穿刺困难、化疗药物外渗,临床发生率可达48%,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伤害,甚至延误治疗。新的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规定:局部注射造成组织坏死,成人大于体表面积2%,儿童大于体表面积5%,属于4级医疗事故[6]。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对于输入刺激性、高渗性药物及肿瘤患者尤为适用,采用PICC置管术后,化疗药物通过PICC管道注入大静脉迅 速被稀释,解除了药物对血管、组织的损伤。而且留置时间长,据国内报道留置时间为253d[7]。与传统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穿刺比较不是盲穿而是直视,故穿刺成功率高,无需局部麻醉、缝针,创伤小,避免了以往深静脉穿刺引起的气胸、血胸等并发症。而且由有操作资格的护理人员独立完成,大大降低了护理人员因反复穿刺产生无效工作,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以及心理压力,提高了肿瘤病人的生存质量,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袁会平.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在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比较.河北医药,2009,31:3159 3160.

[2] 陈玉平,袁方,赵养玲,等.拔除PICC导管的注意事项[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0,19(10):488

[3]余幼芬,何雅芳,王叶飞,等.贵要静脉与颈外静脉行PICC置管的临床研究[J].护理研究,2007;21(5):1284~1286

[4]张瑜,李梅,杨洁,等.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临床观察与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4;25(5):569~570

[5]. 王秀荣,蒋朱明,马恩陵,等.640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的回顾[J]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02,10(2):133-134

[6] 钟华荪主编.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 社,2007: 978

[7] 李晓华,程华,等.PICC在肿瘤患者中应用的护理体会[J]临床 护理杂志,2005,4(3):7-8

上一篇:全麻苏醒期病人躁动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下一篇:发热门诊的护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