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俄罗斯民族音乐创作的辉煌时代

时间:2022-04-08 02:10:58

十九世纪俄罗斯民族音乐创作的辉煌时代

摘 要:19世纪的俄罗斯作为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庞大帝国,作为东欧与东亚文化交流的一个纽带,在音乐上呈现出一种多姿多彩的风貌。俄罗斯在欧洲大陆近代音乐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俄罗斯作曲家带着对祖国强烈的热爱之情来创作,使俄罗斯民族音乐具有独特的民族音乐风格、优美的民族旋律、奇异的创作思维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欧洲音乐史占据着无可比拟的地位。关键词:19世纪;俄罗斯;民族音乐;艺术创作;辉煌时代;格林卡;紫科夫斯基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The Golden Age of Russian National Music Creation in 19th Century

GUO Yun-nan

19世纪欧洲大陆风行的浪漫主义,是在封建制度被破除后,自由民主思想在各国和各民族中都十分盛行的背景下形成的。浪漫主义在音乐上表现为对个性的尊重,对个性的强调逐渐导致对各国民间民俗独特风格的强调。因此,民族主义可以说是浪漫主义的延伸。

如果我们将古典音乐比作中国古代严格的格律诗,则浪漫主义音乐就是自由的散文,而民族乐派的音乐就是用各地“方言”写作的乡土气息浓郁的音乐了。由此看来,民歌和民间音乐是存在于任何时代和任何民族中的音乐宝藏,19世纪兴起的民族乐派在欧洲大陆民族主义运动上升的时期,把这种情感在音乐中淋漓充分地表现了出来。民族乐派作曲家以他们民族的歌曲和舞曲作为音乐创作的基础,如作曲家肖邦、斯美塔那、李斯特、德沃夏克、格里格都写了大量这种民族风格的舞曲,而另―些作曲家则以本民族的民间传说和农民生活为基础写作戏剧性的作品,这在东欧作曲家的大量作品中可以看到。还有俄罗斯的作曲家以自己传统的民俗生活写下的优秀作品,如格林卡写的《卡玛林斯卡娅》幻想序曲,而柴科夫斯基则以本民族的英雄故事和重大历史事件写下了《―八一二序曲》,抒发了作曲家最为强烈的民族主义情感。

民族乐派作曲家在19世纪的音乐创作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丰富了传统音乐创作,增加了音乐语言的表现力和和声的丰富色彩;另一方面为20世纪的欧洲现代派音乐打开了一扇大门。19世纪的俄罗斯音乐在欧洲大陆近代音乐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以其独特的民族音乐的风格,优美的民族旋律,奇异的创作思维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欧洲音乐史上像夜空中一颗颗耀眼的星星。

一、格林卡

1.格林卡的音乐经历

俄罗斯的艺术家们让我们感受到了俄罗斯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优美、充满激情的音乐。而俄罗斯之所以在19世纪出现了这么多优美的音乐,除了与它的时代有着密切关系之外,还有一个人对俄罗斯音乐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这就是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奠基人、伟大的作曲家――格林卡。

格林卡自小便生活在一个充满民间音乐的环境里,他的童年是在斯摩棱斯克省诺沃斯巴斯克村的一个庄园地主的家庭里度过的。那是一个环境优美,充满美丽自然风光的地方,在这里他度过了印象深刻的童年时代。这里有着优美丰富的俄罗斯民间歌曲,他从农民歌手那里听到了丰富多样的民歌。他在自传体的《笔记》中写道:“我在童年时代听到的这些歌曲,也许就是我以后着重研究俄罗斯民间音乐的首要原因。”就是这些深刻的童年记忆引导他写出了俄罗斯不朽的民族歌剧《伊万•苏萨宁》和《鲁斯兰与柳德米拉》。

格林卡的家庭是一个地主家庭,他的家族成员都是音乐爱好者。他舅舅自己就有一个小管弦乐队。这个小管弦乐队经常演奏西欧作曲家创作的音乐作品,这对格林卡早期音乐素养的培养和将来的音乐才能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也使格林卡很早就接触到了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凯鲁比尼的序曲和交响乐,他受到了如此良好的音乐启蒙教育,并对音乐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就是在民间音乐和欧洲正统音乐的双重影响下,格林卡开始在民间音乐和他所了解的一些作曲技法之间作了初步的实验性创作,并且他早期的作品在彼得堡一上演就受到了音乐爱好者的欢迎。

1830年春天,他到意大利、德国等国家学习音乐。在德国和意大利他认识了作曲家柏辽兹、门德尔松、多尼采蒂、帕里尼等,并听到了著名歌手――帕斯塔、鲁比尼、加里、谭布利尼等的歌唱。格林卡在柏林还曾向齐格弗里德•顿教授学习作曲理论。他在意大利所写的钢琴曲曾受到当地许多作曲家的欢迎。但是这一时期的作品,除了《威尼斯之夜》和《胜利者》这两个浪漫曲以外,都受到了作者本人严格的自我批评,这主要是因为“所有我为迎合米兰居民的心理爱好而写的曲子,使我认识到我不是走着自己的道路,同时我无论怎样也不能成为一个意大利人”。

格林卡一方面向齐格弗里德•顿教授学习,另一方面还继续发展了俄罗斯音乐的民族风格。所有在柏林写的一些作品都能说明这一点,如浪漫曲《橡树的呼啸》、《别说,爱情将要溜走》,以阿里亚比耶夫的《夜莺》为主体的变奏曲,根据俄罗斯民歌所写的钢琴四手联弹狂想曲,还有以俄罗斯民歌为主体编写的交响乐序曲。格林卡虽然在国外居住,但从来没有忘记过祖国的艺术,他在对国外旅行的时候就曾这样说过:“对祖国的怀念使我逐渐以俄罗斯风格从事创作。”

1844年他到了法国和西班牙。在法国与法国天才作曲家柏辽兹相识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像知己那样惺惺相惜。柏辽兹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对格林卡评价极高的文章。这使得格林卡深受鼓舞,他这样写道:“我是第一个把自己的名字与自己在俄罗斯和为俄罗斯而写的作品介绍给巴黎大众的俄罗斯作曲家。”他在西班牙度过了两年,并根据在西班牙的印象完成了两首西班牙风格的管弦乐曲《西班牙序曲》――《阿拉贡舞曲》和《马德里之夜》。这两首乐曲至今仍在世界各地音乐舞台上演出,由此可以看出格林卡管弦乐曲创作的娴熟技巧和风格特征。

随着格林卡管弦乐队创作手法的不断积累,创作思想的不断成熟,终于在1848年创作出管弦乐幻想序曲――《卡玛林斯卡娅》。在这部作品中,他成功地运用了欧洲古典音乐的艺术成就,将俄罗斯民歌交响化,写出了俄罗斯第一部真正的民族交响乐作品。他为俄罗斯的交响乐开辟了道路,正像柴科夫斯基所说的:《卡玛林斯卡娅》孕育了整个俄罗斯的交响音乐。”

2.《卡玛林斯卡娅》作品分析

这部作品是在1848年写成的,乐曲以两首俄罗斯民歌――婚礼歌曲《从山后,从高高的山后》和舞蹈歌曲《卡玛林斯卡娅》为主题,前者是格林卡在乡间听到的俄罗斯民歌,后者是原已在俄罗斯乡村广泛流传的婚礼舞曲。简单地说,作曲家用一首民歌和一首民间舞曲,就写成了一首经典的名著。作曲家格林卡用交响音乐的形式和技术把俄罗斯的民间风俗场景和生活立体地表现出来,把俄罗斯人民的生活和精神用交响乐的形式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首乐曲采用俄罗斯民间广泛流行的民间婚礼歌曲和卡玛林斯卡娅舞曲为主题加以变奏、发展写成,在整首乐曲上可以看做两个主题的变奏曲,即专业上常称之为“二重变奏曲”的结构。当然,作曲家每一次变奏都有新的因素。而且音乐中复调的因素和思维也展现了俄罗斯的民族性。

格林卡的音乐创作深深根植于俄罗斯民族音乐之中,从中可处处感受到俄罗斯乡村生活的真实气息。他通过双主题变奏的形式,生动地描绘了俄罗斯民间歌舞朝气蓬勃的场面,充分表达了俄罗斯人民乐观豪放的性格;格林卡在这部作品中赋予了真正的交响性,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他将俄罗斯民歌交响化的愿望,并为以后的俄罗斯作曲家树立了优秀的典范。正如柴科夫斯基指出的那样:“所有俄罗斯交响乐作品都是从《卡玛林斯卡娅》中孕育出来的。”

格林卡在俄罗斯作曲家中占有特殊地位,他常常被人们和杰出的同时代人普希金相提并论。普希金是俄罗斯文学诗歌语言的创始人,格林卡则是俄罗斯音乐语言的创始人。普希金和格林卡为俄罗斯19世纪的文学艺术奠定了兴盛繁荣的基础。

二、柴科夫斯基

1.柴科夫斯基的生活经历和音乐特色

19世纪俄罗斯最伟大的作曲家柴科夫斯基使得俄罗斯的音乐创作达到了顶峰。从来没有任何―位作曲家像柴科夫斯基那样代表了19世纪末矛盾的心理情结,他既是悲观厌世者,又对幸福美好生活渴望至极。他在音乐创作中注入了他的青春与热情、忧郁与悲观、幻想与梦幻,他的心里深处既带有极矛盾的两重性,同时又极力挖掘出入类心理体验的种种感受。可以说,在19世纪末的欧洲交响乐创作领域,由于柴科夫斯基的创作又达到了―个前所未有的高峰,也使得音乐在表达人类的情感和心理体验方面走得更深,范围更广,情感体验的幅度更大。

柴科夫斯基作为俄国最早接受学院教育的专业作曲家之―,不仅注重西欧作曲大师的作曲技法,同时也非常注重民族音乐元素的运用。他曾表示自己是一位“地地道道的俄罗斯音乐家”。斯特拉文斯基也评价他说:“他是我们所有人中最彻底的俄罗斯人。”在同胞的眼里,柴科夫斯基是一位民族艺术家,他的音乐把俄罗斯的因素摆在很有分量的位置上:同时,在创作音乐时,柴科夫斯基又是―个世界主义者。意大利歌剧、法国芭蕾舞、德国的交响乐和歌曲都深深迷住了他,他把这些都吸收到他作为―个俄罗斯人而继承下来的俄罗斯民间曲调当中,并在这种混合物上烙上了鲜明的俄罗斯印记。

他把对俄罗斯的热爱深深融进了自己的作品当中,他的交响性作品中那浓厚的民族气质甚至使他曾经因为“过分俄罗斯化”而被拒绝在国外音乐会上演出。

2.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

“幻想序曲”这个词清楚地表明了这不是一首独立的歌剧序曲,而是一首独立的音乐会序曲,它有奏鸣曲快板形式的大型三部结构,即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但这首乐曲在引子和尾声的写作中,作曲家把引子和尾声进行了相当大的扩大,使之与表达的内容更加符合。

莎士比亚的同名戏剧是人人都耳熟能详的,但这部戏剧的情节绝不是柴科夫斯基用音乐能描绘的,这部幻想序曲的动人之处,是选择了三个主题:高贵的神父弗利亚•劳伦斯、洛那城内两家贵族之间的“世仇”与经典的爱情。

作为一名19世纪末富有革新和创造精神的作曲家,柴科夫斯基不仅用音乐再现了莎士比亚的不朽剧作《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形象,而且他在序曲中采用的许多音乐表现手法为他后来的戏剧响曲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柴科夫斯基在他的《第四交响曲》、《第六交响曲》创作中都反映了他这种对戏剧响化处理的手法和表现风格,也为交响乐创作增添了广泛而深入的表现力。所以说柴科夫斯基是一位交响性创作音乐的大师。他继承了贝多芬交响乐创作的经验,在19世纪末期,又一次把交响乐的创作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俄罗斯民族乐派作为浪漫主义音乐潮流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19世纪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在俄罗斯民族乐派中,格林卡无疑是一位伟大的开创者,他使得俄罗斯音乐最先为欧洲音乐界承认,而柴科夫斯基则是在格林卡的基础上更加巩固了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地位,并且使其在整个世界都得到了公认,他的许多作品至今仍是世界各大乐团经常上演的曲目。正是在格林卡和柴科夫斯基两代作曲家的努力下,俄罗斯民族乐派黄金时代达到了顶峰。他们的创作思想以及创作方法为后来的数代俄罗斯作曲家树立了典范。

上一篇:融入钢琴音乐之中的内心听觉 下一篇:论贝多芬的三首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