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傲慢与偏见》,细品女性意识对婚姻观的影响

时间:2022-04-08 12:22:48

重读《傲慢与偏见》,细品女性意识对婚姻观的影响

摘 要 通过重读简·奥斯汀的代表作,探讨其作品中的女性意识,以及女性意识对婚姻观的影响,特别是通过细分四种婚姻观以及角色对比,犹如一幅中国明清时期的美丽织锦,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奥斯汀时代小康家庭的日常生活和惟妙惟肖的田园风光,作者本人因此享有“女性中的莎士比亚”之美誉。

关键词 奥斯汀 女性意识 婚姻观 角色对比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1 创作背景

简·奥斯汀出身小康家庭,过着宁静祥和的乡村生活,接触的人事物也是周围的中小地主、牧师等。 1796年, 她开始创作,最初命名为《最初的印象》,此书于1979年完成,几经波折,最终更名为《傲慢与偏见》,反映了19世纪初保守状态下的英国乡村生活与人情世故,进一步帮助读者了解这一时期的英国社会现状。 1813年,此书公开出版。

2 女性意识在婚姻观中的体现与影响

《傲慢与偏见》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的一部力作。在这部作品中奥斯汀精细描绘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故事主要说的是十八世纪在英国发生的四桩婚姻。

2.1 科林斯与夏洛特:大龄女子向现实低头

夏洛特虽然是“爵士”的女儿,但因她身无分文而无人问津。文中提到;“大凡家境不好而又受过相当教育的青年女子,总是把结婚当作仅有的一条体面的退路。”“他(科林斯)现在已经有了一幢好房子,一笔可观的收入,想要结婚了。他……原是想要在他们府上找个太太……为的是将来继承她们父亲的遗产时可以问心无愧。”因此夏洛特的婚姻完完全全是个人追求屈从于社会利益的表现。

科林斯是一个狭隘、呆板的人,偶尔会耍点小聪明,但是也会被聪明人尽收眼底,然而,不容置疑的是,科林斯牧师口才不错。作为一名牧师,他的优点是善于说话,这一点从他向伊丽莎白求婚时所阐述的理由可以证明。至于能否让人信服,就另当别论了。

夏洛特有头脑,也很现实,知道以她的社会地位和年龄,无法攀高富贵,嫁给科林斯,基本上还是可以满足自己的现实需求的,虽不像伊丽莎白与达西一样爱得轰轰烈烈,虽不完美,倒也和谐舒适,世人赞同也好,批判也好,也许正应了现在这句话: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2.2 威克汉姆与莉迪亚:盲目激情昙花一现

威克汉姆和莉迪亚的结合是小说第二桩婚姻。如果说奥斯丁对科林斯和夏洛特的婚姻还有一丝同情,对于威克汉姆和莉迪亚的结合,奥斯丁则非常不满、甚至批评他们的结合。奥斯汀简单地通过加德纳舅妈写给伊丽莎白的信,让读者了解大概情况。二人年轻气盛,在对方眼里,男士绅士、潇洒,女士年轻漂亮、爱交际,可以说,在这对少男少女的眼中,二人在一起简直是天作地合的缘分。然而,无论是站在作者的角度,还是站在读者的角度,这段感情都是十分不被看好的。首先,这种以为基础的所谓“爱情”是缺乏坚实的基础的。在西方,婚姻当中比较重视性的因素,性关系的满足和和谐是婚姻美满的重要因素,仅次于爱情。

当然,以性为决定性因素的婚姻明显也是缺乏稳定性的,二人的年轻与激情是优势也是劣势,年轻人的感情缺乏细致的交流与沟通,小夫妻之间的冲突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化解与疏导,二人的情感上可能就会出现创伤,日积月累,创伤累计,伤口便难以愈合。再者,以为基础的婚姻一旦失去了新鲜感,爱情转移就极有可能成为现实了。文中含蓄指出:“……威克汉姆不久便情淡爱弛,莉迪亚也许对他稍微持久一点……”可见,二人的婚姻是一种反讽,矛头直指当时一味追求和金钱的婚姻观。

2.3 宾利与简:风雨之后终见彩虹

宾利和简的完美结合非常幸福。简是男性心目中的“天使”,她身上有女性柔弱、善良、温顺的特点,而且她面目姣好、身段优雅。 简曾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这种教育的目的也只是众多女子嫁个有财产男人的资本。简是爱着宾利的,这种炽热的爱表面上不露痕迹,她缺乏足够的勇气,曾因为误会宾利,已而灰心丧气。这些都表现了去争取个人的权益去抵制社会其他力量的阻挠。

宾利是个极有产业的单身汉,但他也是软弱的,他轻易屈服于周围对简社会地位的批评。宾利与简彼此深爱,可是两人都很懦弱的一面,离开了达西和伊丽莎白的帮助,两人幸福结合的几率很小。

奥斯丁没有把他们放到中心人物的位置。虽然两人都有其个人魅力,有自尊,有一定的社交风度和一定的判断力,但双方在一定程度上都缺乏一些洞察力和自信,他们的婚姻也是世俗的漂亮女士和有钱男士的结合,呼应了小说一开始那条充满哲理的真理。

2.4 达西与伊丽莎白:理智与情感的完美结合

小说中最成功的一桩婚事就是达西和伊丽莎白的结合。结局出乎意料,原本两个并不喜欢对方的人走到了一起,这也是读者万万不会料到的。

在一定程度上,这种模式是对世纪传统浪漫小说的一种讽刺。在传统的爱情小说中,男女主人公完美无暇,一见钟情,《傲慢与偏见》的安排却截然相反。达西英俊、富有,但却是个“傲慢、冷漠且没有礼貌”的家伙。在尼日斐花园的第一场聚会上,宾利曾要求达西请伊丽莎白跳支舞,哪知他打量了一下伊丽莎白,冷冷地说:伊丽莎白还可以, 但没漂亮到打动他的心的程度,他也不愿去抬举那些受人冷眼看待的小姐。这样的言辞对伊丽莎白来说必定是一种侮辱,伊丽莎白自然也绝不会对达西有丝毫好感。但在一次又一次的相遇中,伊丽莎白以自己的机敏和幽默吸引了达西,因而使达西日渐爱上了她。达西日后对伊丽莎白表白:“You are too generous to trifle with me.(“你为人太真诚大方,不会以此来愚弄我”),诚恳地再次向她求婚。到此,一对曾因傲慢和偏见而延搁婚事的有情人终成眷属,形成了又一个奥斯汀式的完美结局。

伊丽莎白所具有的独立的思维意识,她积极向上,有良好的道德水准和高品位的鉴赏力等。这种独立性思维正是她作为女性的独立意识。尽管伊丽莎白所具有的独立女性意识可能是不全面不完美的,但已经不再拘囿于那个时代女性在文学中的形象定位,这也是她获得理想婚姻的保证。

3 女性意识在角色中的对比体现

3.1 伊丽莎白与夏绿蒂

夏绿蒂是伊丽莎白最好的朋友,她的聪慧在原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当邻居们对达西傲慢的行为义愤填膺的时候,夏绿蒂则认为他“有资本骄傲”、“这么优秀的青年,门第好,又有钱,样样都比别人强,也难怪他要自以为了不起”。可见, 她是一个有自主意识的女性。

夏绿蒂的性格冷静、谨慎。她有自己的观点。从家族背景看,她是没有财产,没落的南方贵族的后代,也接受过教育,但是要维持她理想的社会地位,出路只有一条: 嫁个有钱人,最好也有地位。对于夏绿蒂来说,婚姻首先考虑的绝非情感需要,而是社会和经济地位。为了“给自己安排一个最可靠的储藏室,日后可以不致挨冻受饥”,她接受了牧师的求婚。她在回答伊丽莎白的时候说道:“你知道我不是个罗曼蒂克的人,我绝不是那样的人。我只希望有一个舒舒服服的家,论科林斯先生的性格、社会关系和身份地位,我觉得跟他结了婚,也能够获得幸福,并不下于一般人结婚时所夸耀的那种幸福。”夏绿蒂的婚姻态度反映了当时女性的保守面。她的婚姻观在作者眼里是庸俗而保守的。

与之相比,伊丽莎白对待择偶一事则“开放”得多,表现在两个“拒绝”:先是拒绝了科林斯的求婚,这一点倒还容易接受,伊丽莎白小鹿般的性格与老气横秋的牧师确实不搭调,拒绝饱含勇气与理智,同时也是常理;然而当其拒绝达西的求婚时,真是让人大跌眼镜了。这件事若是发生在一个普通的女孩身上,达西无异于一位身份显赫王子,王子放下身段,向灰姑娘求婚,虽说是傲慢了些,却也无异于天大的好事。伊丽莎白决然的拒绝显示出这个乡村女孩的智慧与从容:爱情和婚姻严肃而神圣,绝非乞讨,必须建立在平等、尊重、两情相悦的基础之上。

3.2 伊丽莎白与简

一个善良贤淑,没有太多主见;一个拥有智慧,学识,理智而又爱憎分明。大部分女性身上都有简的影子,容易接近,脾气好,相貌也不差。相比较来说,伊丽莎白独立、机智,有着很强的自尊心,难能可贵的是,她更善于独立思考问题。正是由于这种品质,她才能在爱情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并最终赢得美满婚姻。所谓性格决定命运,在文中也是成立的。

同样是置身于这个附庸风雅、光怪陆离的生活圈,简的执着与保守也险些使自己失去了追求真爱的权利。然而重重的误解的掩盖下,真爱仍如如破茧的蝴蝶一样,姗姗而至,这一事实说明:女人必须行动和自省才有希望,尊严并非与生俱来,盲目维护尊严也许会适得其反。只有站在一定的高度,清醒而理智地思考,才有可能拥有美好的未来。

4 结语

通过四桩婚姻的描写,奥斯汀描述了女性在婚姻选择方面的成熟之处与误区,从小说中,处处都能看到作者在强调爱情在婚姻中的重要性,为了财产、金钱和地位而结婚是错误的,而不考虑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女性意识也是奥斯汀体现的另一要素:女性必须行动和自省才有希望,尊严与爱情在婚姻中缺一不可。同时,奥斯汀在文中也以其细腻的女性情感关怀中产阶级妇女的感情和婚姻问题,正如其本人所言:“写乡野的几户人家”,“在一小块两寸宽的象牙上……用一支细细的画笔轻描慢绘”,揭示人性的弱点,强调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对婚姻观的影响。

上一篇:高校教师实施人性化管理及途径探析 下一篇:立足两个“加强”一个“转变” 切实提高科研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