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奖特别奖经验摘要

时间:2022-04-08 12:21:34

首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奖特别奖经验摘要

山东省教育厅:政府主导全省联动让素质教育生辉

2007年,山东掀起一场政府主导、全省联动、强力推行的素质教育风暴。改革从应试教育重灾区高中突破,规定全省统一高中寒暑假时间、双休日一律不上课,2008年入学的新生高二学期末以前不得文理分科,考试成绩不公开、不排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第一年,就有20所学校因违反素质教育规定被撤销省级规范化学校称号或被黄牌警告。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山东省坚持20字的工作思路(政府主导、规范管理、课程核心、评价引领、督导保障),采取“五抓”的工作措施(抓住全省整体推进这个关键、规范办学行为这个切入点、高中教育这个突破口、新课程改革这个核心、督导评价这个重要保障),实现“三个全面”“三个还给”的工作目标(全面建设合格学校、全面贯彻课程方案、全面培育合格学生,努力把时间还给学生、努力把健康还给学生、努力把能力还给学生)。

北京市东城区教委:“学区化管理”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东城区作为北京市教育改革实验区,自2004年起,从创新教育管理体制机制入手,建立“学区化管理”模式,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构建“蓝天工程”教育模式,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取得显著成效。

“学区化管理”是在不改变资源行政隶属关系的前提下,实现学区内各级各类学校的资源共享、共建、共同发展,在优质资源的辐射带动下,促进优质资源的再造,生成新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快速扩充。

“蓝天工程”是一套完整的青少年课外、校外活动体系,主要体现为“五个一”,即:建立一个资源库、编印一本课外活动手册、搭建一个管理信息平台、成立一个专门机构、设计一套评价体系。“蓝天工程”体现了大教育观,进一步整合了社会资源,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进一步融合,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改变,为广大青少年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拓展了无限的空间。

浙江省杭州市教育局:名校集团化办学整体提升教育品质

2004年9月,杭州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全面实施名校集团化办学。在核心连锁式办学、合作共同体式办学两大基本类型基础上,探索“名校+新校”“名校+弱校”“名校+农校”“名校+名企”等名校集团化办学模式,同时进一步拓宽优质教育资源集聚形式,开展“高校+新校”“教科研单位+新校”“名园+街园”以及“教育联盟”式运作机制、“名校托管”式运作机制、名校资源再生发展机制的探索。在注重城区内部和城区之间优质教育均衡发展的同时,积极推动名校集团化办学向农村延伸拓展,全面推进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建设,统筹城乡区域优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城区教育集团的组建和城乡互助共同体的缔结成为名校集团化战略的一体两翼、“两轮驱动”,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整体提升办学品质,努力满足老百姓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构建公共服务体系满足百姓需求

近几年来,山东省潍坊市从转变、拓展部门职能入手,着力构建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取得了初步成效。

第一,促进部门工作从重点关注教育内部事务,转变到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统筹教育资源,全面开展便民、惠民服务;第二,促进部门工作从直接参与学校管理,转变到实施行业监管、制度保障上,以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需求为导向,让利益相关者参与学校管理与监督;第三,促进部门工作从“因人设事”转变为“因事用人”,以问题为导向,通过项目管理,一个一个地破解制约教育发展的难题。

2002年以来,潍坊市教育局以全员创新、全面创新为动力,实施素质教育,创新管理服务机制。潍坊市也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公共服务机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四川省成都市教育局:体制机制改革保障城乡教育均衡

成都市在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中,抓住体制机制这个根本,大胆探索创新,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具体做法有:

实施“校区校点”村小管理体制改革。

探索“城乡联动”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一是以组建专业职教集团和公共实训基地为重点,深化管理体制改革。二是以推行职业教育券为重点,探索职业教育投入体制改革。

建立“城乡流动”的教师管理机制。建立教师流动补充机制、流动激励机制、流动经费保障机制。

完善“城乡覆盖”的教育资助机制。一是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福利”保障机制。二是完善特殊困难家庭子女“全福利”保障机制。三是完善特殊教育群体“全福利”保障机制。四是完善进城务工子女“全福利”保障机制。五是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全福利”保障机制。六是完善藏区学生“全福利”保障机制。

建立“区域合作”的灾区教育水平提升机制。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深化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课改以后,南山区教育局先后出台了《深化课程改革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等文件,规定不准以升学率给学校、班级排队,不准以升学率高低评价教师、学校,不准以分数高低评价学生优劣,不准搞题海战术,不准频繁考试,不准过量布置作业,从政策上为学校、教师“减负增效”保驾护航。

南山区把综合课程作为实施新课程实施的难点与重点,在全国率先加强了课程整合的力度,全面开设了科学、历史与社会、艺术等综合课程,实施了对综合学科课程教师的系统培训,深化了对综合课程的校本研究,加强了综合学科的集体备课、经验交流和资源整合,开展了初、高中相关学科的衔接研究,编印了初、高中教学衔接指导意见,综合课程实施效果良好。

南山区还实施“名师工程”,开辟引进教师的“绿色通道”,建立了新颖的“首席教师制”。南山区突破了“分数+考试”的传统教育评价机制的羁绊,构建了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评价制度,为每个学生建立了电子档案袋和成长记录袋,实现了评价主体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凸显了过程性评价的作用。

辽宁省铁岭市:“教育年”激发社会合力兴教风尚

2007年春天,铁岭市委、市政府提出连续4年在全市开展全民参与的“教育年”活动。自2007年以来,铁岭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了《铁岭市开展“教育年”活动实施方案》等规范性文件。2007年启动了农村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建设、新区教育园区等九大工程。2008年启动了市属本科大学建设、基础设施规范建设、职业教育发展等九大工程。2009年,铁岭市在总结经验基础上,又着手实施了市属本科大学建设工程、基础设施规范建设工程、基础教育协调发展工程、职业教育发展工程、和谐校园建设工程、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素质教育育人工程等十大工程。

经过三年的努力,铁岭教育实现了五个新变化:全社会对教育的关切度有了新变化;各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力度有了新变化;校园面貌有了新变化;师资队伍素质提升有了新变化;学生身心素质和升学就业理念有了新变化。

江苏省无锡市教育局:高位均衡促进义务教育科学发展

2008年江苏省无锡市正式提出了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示范区创建的行动计划,总的目标要求是推进义务教育“科学发展、人民满意”,实现市(县)、区范围内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公办学校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管理水平、教育质量等方面的优质化、均衡化,真正做到办好每一所学校,让每一个孩子享有公平教育机会和优质教育条件。

在具体工作中,无锡强调要做到“三个坚持”:坚持党政推动,形成有利的工作氛围。无锡把创建高位均衡示范区的工作责任和成效列入对市(县)区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推动科学发展重点工作进行责任考核的范畴。坚持整体联动,全面落实法定职责。坚持创新驱动,着力完善制度保障。

无锡推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已取得初步成效。义务教育政府办学为主得到强化,规范办学行为和实施素质教育等重点工作得到有力推动,群众教育满意度得到有效提升。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委托管理触发教育管理机制变革

2007年上海市教委启动郊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委托管理工作,浦东新区和市郊区县教育局将郊区农村20所义务教育阶段相对薄弱的学校委托给中心城区19所品牌中小学及有资质的教育专业机构进行管理,为优质教育资源的跨区域流动和辐射提供了可借鉴的政策框架和运作模式。委托管理的目标也是促使政府转变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委托管理是在明确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基础上,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将具体事务委托给专业性强、公信力高的专业机构,并通过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办学绩效进行评估。这种做法不仅减轻了政府的工作,还能使教育服务更加专业、更加精细,有利于改善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关系,构建和谐社会。

委托管理是具有法律意义的契约关系。委托管理还可以在优质公办学校办学团队中间催化出一个非营利的专业化教育机构。这不仅解决了农村学校发展的问题,也使政府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发生了改革。委托管理是教育公共服务架构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

吉林省抚松县教育局:“两把尺子”让教育督导大有所为

近年来,抚松在构建新的督导体系中把督导由“一把尺子”变成“两把尺子”。“大尺子”确保每个年度的教育发展底线,而“小尺子”则引入协商机制,充分考虑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校实际,做到每一所学校的发展指标,年初督导部门和学校都有协商、实施过程有指导,为学校自主发展留足了空间。

在抚松,不管是规定指标还是自选指标,督导室都是和每所学校在协商中制定。“协商式督导,发展性评价”的更大功效就是要引领和指导学校形成自己的个性和特色,破解“千校一面”的难题。通过协商,找准学校特色发展的“入口”;通过评价,夯实学校特色发展的“基石”,形成“一校一品”“一校一特”的区域教育生态格局。

在抚松,每年的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已经不再是督导部门自己的事情,每年的重点项目是什么,全省所有的校长、教育直属部门的有关人员都参与进来,通过认真商讨确定内容、商定标准,让校长充分参与到评估方案制定过程当中,最终有利于督导方案的切实可行。这也是一个校长们统一认识的过程,有利于调动学校自主发展的积极性。

上一篇:教育“网络问政”的出口在“网下” 下一篇:给“多元”留下更大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