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电影周”

时间:2022-04-08 11:33:11

我家的“电影周”

我家孩子上高一,虽不是特拔尖,但各方面发展都很平衡,学习不错,身心健康,也没让我费太多的神,身边的家长问起我的教育方法,如果说独特或是亮点,就是电影一直在陪伴我家孩子的成长。 “把细节教育交给电影。”

从小学开始,我一直坚持每周选一部适合孩子看的优秀影碟,从未断过。选片子是有技巧的,首先是题材孩子感兴趣,其次是拍得很经典。无论是画面音乐台词都可圈可点。这就需要家长“大浪淘沙”。小孩都喜欢看动画片,但动画片是有千差万别的,有的拍得很烂很低级很市场,除了刺激,给孩子留不下什么美妙的回忆;而有的片子无论从题材到音乐到画面都有美感,这样的动画片是可以选的,比如宫崎峻的动画系列都非常好,想象力丰富,题材吸引人,音乐有极度美感,非常感人,很多成人都爱看,这样的要素就很适合孩子,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宫崎峻的影片看完后,他就知道了要听久石让的原声音乐碟,要求我买给他作为生日礼物。你硬塞给他的,他不听,电影教他的,他信服并记得住。

还有一些有人文特色的影片比如《城南旧事》也挺不错,里面的经典会传诵几代人,小孩看完电影后,就知道“长亭外古道边”的意境了。王朔的一部关于儿童的电影《看起来很美》有些另类,但换了个视角,孩子也有不一样的体验。

这样的每周一影,大概就两小时,我有时间尽可能就陪着他一起看,有些片子,成年人看起来也很有回味。《卑鄙的我》这部电影他特别爱看,因为他释放了人性最真实的一面,孩子觉得有趣而放松,看了不下三遍。这样的电影从某个侧面可以缓解孩子的学业和生活中的潜在压力,这些压力是家长没办法深入关注的,交给电影吧,让孩子找渠道去释放。

我了解电影对他的影响,是小学六年级时,一篇自命题作文,他就写了海底探秘,把他自己化成了海底的一条石斑鱼,我问他何来的想象力,他说看了这样一部关于海洋的纪录片,想象出来的。

再大一点,学英语了,孩子对于英语多半有个接受的过程。我想了想,何不从电影找突破口?我就有目的寻找一些有中文字幕的英文原声片给他看,这样的片子选择一定有技巧,就是情节一定要吸引孩子。我选择的片子也很独特,比如《忠犬八公》,讲人和狗的一段情缘,非常感人,狗对主人的忠贞不渝,在大雪天守在车站等待下班归家的主人,主人意外去世,它不吃不喝一直留守在原地……真是太好了,孩子看得津津有味,完全没有想到是外文片。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他的听力水平,这真是春风化雨,听多了,就习惯了语境。还有《美丽人生》,二战时德国集中营一对犹太父子的故事,这个也是太好了,我推荐给了许多母亲,片子非常大气,有历史背景,有父子之情,有那种长情大爱,有积极乐观的元素,总之,这样的片子,陪着孩子一起看,绝对荡气回肠。英文,历史,爱,都齐了,你觉得值不值?儿子就是因为看过《美丽人生》后,对二战的历史感兴趣,自己找书去看,求知欲也上来了。

最新的奥斯卡新片《国王的演讲》讲的是伊丽莎白女王父亲的一段故事,也是非常有张力,陪着孩子一起看,他连吃饭也舍不得停下来,放心,你别认为孩子小,看不了这种片子,其实,好东西好制作绝对有一个前提就是好看,它集中了更优秀的故事元素来吸引你,打动你,这部片子对孩子的影响我想不止一点点,连国王都会有不为人知的焦虑和烦恼,何况普通人?还有《肖申克的救赎》,这是他主动要求看的,原因很简单,偶然看到报纸上说某高考状元考前老师带他们看的影片,有一部就是《肖》,这部片子的好也是自不待说,被孩子评说是最好看的片子。

外文片看多了,孩子的思路就不会有局限,眼界更开,从小的志向就更远,知道各个国家的风土人情和风景。最关键,他的英语听力水平在不断提高。类似的还有《音乐之声》《中央车站》等。

还有纪录片。这是被很多家长忽略的。BBC的原版纪录片都非常好,一部片子拍几年,可见其功底,视角独特,深入,很吸引人,比如一个流浪儿的经历,森林的揭秘,还有香港某个老街的人的生存状况,英文口音纯正,思维严密,孩子在这其中获得的收获不可小视。

我家的“每周一影”已持续了多年,把家长做不到的教育交给电影吧。

上一篇:时髦婆婆是个宝 下一篇:当心,3D伤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