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塔赫纳港小记

时间:2022-04-08 09:01:18

船在意大利热那亚港装货时,得知卸货港序中一个港名:CARTAGENA。这是个好听而又陌生的港名。从英版”Catalogue of Admiralty Charts”查找到包含该港的海图,发现这个CARTAGENA“隐藏”在哥伦比亚西部一角,与巴拿马已相距不远了。在哥伦比亚跨越大西洋与太平洋的二千九百多公里海岸线上,有许许多多海港,这中文名叫卡塔赫纳的港城,从图上标记看,好像属于“小不点”。但是能到闻名遐迩的哥伦比亚来一趟,那也是极难得的机遇。

起航后,航船在冬季的涌浪里横穿了整个大西洋,为驶往这个陌生的卸货港,我们可吃了一些苦。不过,一进入北纬12度的哥伦比亚海域,面对变得爽朗温和的海空,脑海中一个扣着宽沿草帽的粗犷牛仔在蓝天白云为背景的山野中立马傲视的哥伦比亚,一下被拉近到眼前。没想到在气象上已是寒冷的冬季时令,这里却是初夏的蔚蓝。

GPS显示,船已进入港界。可这个被我小视的卡塔赫纳,却像个名川大山中的隐士,藏而不露。原来,它被罗萨里奥群岛的系列岛屿环抱着,你不深入其境,就难谋其面,大有印证唐宋家王安石所言“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於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的架势。船摸索到枝叶茂盛的长岛处,寻到入口,然后进入一条百米多宽的航道,探幽觅胜地行驶了约半小时,眼前豁然开朗,一个碧水荡漾的“大湖”展现在蓝天之下。这一地形恰如资料记载:“一群低矮的小岛、运河、环礁湖和海湾构成了卡塔赫纳的港口。” 在这个“湖”内,锚地就划了三处,可见水域之深广。

那长岛被甩到船尾后,又航行了二十多分钟,在近卡塔赫纳码头的一处锚地下了锚。大凡山光水色之处,空气中好像含有佳酿的成份,尽管远道而来的旅人已感周身劳累,一临其境,竟会来了精神。我凭栏环视,迎面几十幢壮观的大厦显示了此港的摩登。午后的斜阳在水面上鳞光晃闪,晴空碧水,清心畅怀。“湖”面上有几丛绿岛,其中一丛与船相距不远,有点“江枫渔火”的意境。远近一二点白帆和小渔舟悠悠飘荡,时有交通艇往来匆匆,这真是个水上游的好去处。

夕阳还缀在西边的山岛上,海湾既明亮又静幽,不时有交通艇向周边的抛锚船突突地奔去。

船一靠码头,供应商便兴致勃勃地来到房间,原来要我验收租船人给船上提供的招待品。明细单上有可口可乐、万宝路香烟、红牌威斯忌和咖啡。这里解释一下,在西方航次租船合同中,似有个”默示”条款,那就是船长用于招待的烟酒之类食品,由租船人提供。供多少?在哪一港送上船?都无需船长劳神。虽然,船长也无需过问价格,照单收下即可,那位身着大方格衬衫的供应商,还是一脸迎合的笑容,恭敬地呈上送货单。

当我据水手报“少一瓶威斯忌”向他提出时,他起先一愣,与他的伙计咕噜了几句,随即谦和地表示马上给补上。这情状已让我有几分明白:酒肯定没少,多半是下面搬货的兄弟借一瓶自酬了。这位哥伦比亚商人显然也心知肚明,却说可能在路上丢失了。就冲他这种推己谅人的修养,我在快地在”Sign”栏签了名。

在送来的招待品中,我以为咖啡是最“土”的。船上向来用的是“雀巢”,我虽没这嗜好,也知其为人所爱。可是后来我给客人冲上一杯时,那比“雀巢”还“雀巢”的异香,亦令我刮目相看。这才知道,该国不仅有仅次于巴西的咖啡产量,那从特有的山地气候所蕴育的高山水洗豆中提炼出的加啡,却是冠军品质。行家的品评是“有着厚重的质感、丰富的香味和平衡优美的酸味”。卡塔赫纳港又给了我一个意外。

哥伦比亚是个令人好奇的国度。在南美诸国中,这个名称就具浪漫色彩,也最朗朗上口。打着“哥伦比亚”的商品、广告、公司遍及世界,就连电影制作,也有一个响当当的“哥伦比亚电影制片公司”。这名称给人一种蓝天碧野下热带风情的遐想。而其名噪世界的与枪战,也让人咋舌。我揣着上述心理只身去店办事。

出了码头,走了两条街都平平淡淡。路不宽,两旁有些小店家,棕色皮肤的行人步履悠闲,好像他们有的是时间。三几购些粮面、买点油菜的持家人,让我油然感受一种平静舒缓的过日子气氛。于是,怀揣的一点戒备也烟消云散了。

出了小街,在锚地上一览无余的十多幢高楼大厦赫然呈现。这条有人气但并不噪杂的大街,应是卡塔赫纳的市中心了。据介绍,卡塔赫纳市被规划为三大区。一是有诸多巴罗克式大教堂和卢西亚风格建筑的圣佩德罗区;二是商贾和白领阶层居住的圣达戈区。第一次搭车去他公司时,可能就路过该区,只见一处处造型别致、环境幽雅的住宅,争奇斗艳,极具特色。这第三区,便是所谓商业与大众聚集的盖特赛马尼区。我这次步行的路段,大约就属这个区了。

沿街大厦虽然欧式,那色调与街景仍让你感受到扑面的南美风情。入冬的卡塔赫纳依然赤日耀眼,人们仍着短衫,小贩们头顶宽沿帽。好在路边的枝繁叶茂,能让你感受荫凉送爽。

进入闹市区,自由市场的布局和小商品与我们的一些街市相似。边走边问,见一处高楼上的英文字母与名片上的对上了号,店是也。大楼边宽阔的场地上有许多水果摊,那堆得小山似的油亮柑桔,青中带黄,散发着色彩的渲染力,让你不期然地觉着自己身处在一个别有风情的国度。好像这里人难得见到亚洲面孔,小贩们手举柑桔热情地向我招呼,他们虽不似我印象中的牛仔形象,但那种买卖谦和的人情味,颇让人好感,这无疑也是一个城市的文化窗口。而店职员的文明有礼,更加深了我的感触。无论我要打国际长途,或安排回船车辆,那位女职员都能耐心周到地帮你安排。

我还有时间去遛Q一会,便信步走向城郊。走着走着,忽见目光所及处有座城楼。怎么会有象征我们秦皇明祖时代的建筑?我脚底不由加速,一气走出城堡,站在广阔的郊野,回望这条哥伦比亚的“长城”。这里显然是一处重要城关。从立足之处,向左望去,起首是一座状如金陵“四方城”的“瓮城”,上有保存完整的堡垒,与其相连的城墙由此向左边的山丘起伏延伸。目光所及的城墙,虽不及我们的长城伟岸宽厚,倒也高矗敦实,颇具华夏风格。尤令我一叹的是,那淡灰的城砖如洗刷过一样整洁清爽,没有一处破损败颓的残迹。驼着城墙的不高山丘,虽不是漫山林木,倒也一派稀绿黄沙的清新。我想,或许人家是蓄意保存那古战场特有的旷达苍凉境界,让后人身临此境时,顿生“黄沙吹老了岁月,吹不老我的思念”的情怀。

右侧的墙砖向海岸一方伸展,并在近处有一座古代头盔状的城堡,就如曾见过的欧洲中世纪城堡一样。这左右一中一西的风格,让我饶生趣味,要不是受制于时间,我真想进入城堡,登上城墙,体验这中西合壁的古城风情。这座伸延在蓝天丘野下,比始建于1366年的明代金陵古城晚220年的古城堡,当初是为抵御外侵,还是抗击内争而建的呢?在脚步恋恋的返途中,我脑海里萦绕着这一历史空白。原来,这卡塔赫纳却是哥伦比亚的一个港城要塞,它自被西班牙占领后,其国王为防御争食者,下令建造了这道城墙,还真与试图“虎口夺食”的英军在城下发生过激战。这与我国长城的内涵恰成逆向对照。不过,往事如烟,卡塔赫纳城堡如今已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

转眼,船卸毕起航。凝视落日中的港城,别有一种古貌新姿的风情。而来时夕照去斜阳的景况,也给港城凭添了一层“断鸿声里,立尽斜阳”的沧桑……

上一篇:五大黄金小岛的魅惑 下一篇:大洋深处的原始岛国汤加和瓦努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