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江湖工程发展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04-08 08:45:33

山江湖工程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 要:为了改变鄱阳湖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经济发展滞后、群众生活水平低下的落后面貌,20世纪80年代江西省开始实施"山江湖开发治理工程"。经过20多年的努力,山江湖工程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群众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于此同时,山江湖工程的进一步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结合20多年来山江湖工程建设已取得的主要经验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了进一步推进山江湖工程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山江湖工程;成效;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1 山江湖工程主要成效

通过20多年的山江湖开发治理工程,实施“灭荒”造林、“山上再造”和“跨世纪绿色工程”三大战役,穷山恶水换了新颜,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生态效益:

1.1 生态成效

(1)水土流失得到控制,森林覆盖率大幅度增加山江湖工程的核心是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自1985年以来,着力治理水土流失,每年植树造林50~100万hm2,累计封山育林61万hm2,基本消灭了宜林荒山。经过20余年的努力,全流域水土流失面积从1985年的4.65万hm2下降到3.35万hm2;森林覆盖率由1985年的 31.5%上升到 60.05%,森林蓄积量3.5亿m3;城市绿化覆盖率达23.48%,人均拥有公共绿地5.86m2。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年均进入鄱阳湖的泥沙量由1980 年代的5000万t减少到现在的2400万t,河道、湖泊淤积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2)地表水、土壤和大气保持较好质量。通过有效治理水土流失,严格控制环境污染,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受损害的生态系统得到逐步恢复与重建,整个流域江河湖泊的水质不断改善。近几年来,在赣江、修河、抚河、饶河、信江及其主要支流105个国家和省级水质监控断面中,78%以上断面保持在地表水Ⅰ~Ⅲ类水质标准,鄱阳湖主体水质基本达到Ⅱ类标准,所有大、中城市的空气质量均达到二级以上。根据对鄱阳湖底泥和鄱阳湖平原29个县(市、区)共4×108km2面积的农业用地土壤质量调查、监测,92%以上达到了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的土壤质量标准。

(3)为长江下游增加了蓄洪容量,补充了清洁水源。通过退田还湖、移民建镇,鄱阳湖水域面积增加1406km2,基本上恢复到1954年水平,为长江中下游增加蓄洪容积43亿m3,提高了长江下游抵御洪灾风险的能力。平均每年流入长江的总径流量1436亿m3,水质良好,为长江下游补充了清洁水源。

(4)为候鸟提供了优越的越冬栖息地,维护了生物多样性。退田还湖使鄱阳湖湿地面积大幅度增加,成为世界七大重要湿地之一,2000年被世界自然基金会确立为全球重要生态区。由于湿地得到有效保护,来鄱阳湖越冬的候鸟逐年增加,由年的几万只增加到现在的多万只,珍禽种群数量超过全球数量的一半,世界上的白鹤在此越冬,为维护全球生物多样性做出了贡献。

1.2 社会成效

(1) 可持续发展认识得到加强。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底止,10个实验区通过各种形式举办相关培训2845期,20万人次以上参加,发放相关技术资料 36 余万份,聘请省内外专家584人次( 其中部级专家120余人次)讲课、交流和实地指导,广大群众在积极参与的同时,学到了技术,学到了理念。

(2) 创立了适合当地特点的可持续发展相关模式。通过实施一系列生态经济工程,各实验区创立了符合当地特点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截至2010 年底,共创立了14个可持续发展经济技术模式,分别为“基地+实用技术+信息”技术集成、城乡结合部农村可持续发展技术模式、有机茶可持续经营技术模式、生态旅游持续发展技术模式、花岗岩废弃矿区生态修复技术模式、有机硅化工领域循环经济技术模式、铜加工产业循环经济典型技术模式、“妇女学技术+综合治理红壤+发展农村经济”技术模式、钨矿矿区环境综合治理技术模式、白茶持续经营技术模式、生态竹业持续经营技术模式、油茶持续经营技术模式、崭坛中经营技术模式、绿色大米可持续经营技术模式。

(3) 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得到一定提升。各实验区在协调本地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如靖安县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十分注重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关注民生,努力建设和谐社会,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21.46亿元,较2005年增加11.41 亿元,增长 113.5%;财政总收入完成 2.797亿元,较2005 年增加1.987亿元,增长245%;全县共关闭小型木竹加工、采矿等资源高耗型、环境污染型企业129家,企业基本实现了“三废”达标排放;生产、生活垃圾自觉分点堆放,集中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76%;全县共兴建沼气池9578个,2006年以来新建4426个,有8900多户农民用上了沼气,占全县农户的39.8%;4890多户使用了太阳能,占全县户数的13.3%;充分利用生态优势,大力发展有机、绿色农产品,全面推广“猪─沼─粮(果、菜)”等生态种养模式,引导农户果园种绿肥,自觉使用沼液等有机肥料,开展以虫治虫、生物灭虫等农业生产;全县有机、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1万hm2,42个产品通过了“三品”认证;2007年以来,靖安成功入选“中国生态旅游大县”200强,是国家AAAA 级旅游风景区、省级风景名胜区;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66%、工业废水处理达标率93%、工业废气处理达标率97%、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76%;全年空气质量保持在1级。

(4) 典型与示范效果。出现了一批和谐社区建设典型,如聂桥镇以发展葡萄产业为特征的和谐社区、崇义县以发展脐橙为特征的和谐社区、洪湖乡以妇女学技术发展当地经济为特征的和谐社区、婺源县以徽派文化为特征发展生态旅游的和谐社区、仙女湖以发展城郊农业为特征的和谐社区。实验区建设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在当地起到一定的示范效果,上述14个经济技术模式在当地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果。在实施山江湖可持续发展实验区,2年后崇义、婺源和贵溪同时申报部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并获得批准,2009 年4月同时获得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称号。

2 山江湖工程建设现状

随着我省山江湖的开展与推进,20多年来虽然取得了重大成就,但由于历史、经济、技术等各种原因,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比,流域治理工作仍存在较大差距。新时期山江湖工程的建设尚存在诸多问题:

(1) 生态保护形势依然严峻。山江湖工程建设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江西省的生态环境,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经济的发展,工农业、旅游业等的进一步开发,也带来了大量新的环境污染问题。2007年,鄱阳湖水位突破了历史最低,植被动态改变异常,生物量下降,湿地面积缩小,生物及越冬候鸟的数量也在减少,同时,水质日渐富营养化,湖泊所承受的生态压力不断加大,使之与其密切相关的区域面临严重的水生态安全的威胁,因而保护鄱阳湖自然生态环境刻不容缓。

(2) 资源开发利用不协调。20多年来,山江湖工程的重点主要在于治理穷山恶水。在具体的治理部署中,以小流域治理开发为基础单元,将小流域开发与县域经济发展结合,由此导致各地在发展过程中较为封闭,各地的优势资源没有很好地整合,一方面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不能形成强有力的竞争优势,导致产业不能做大做强,同时出现产业布局趋同的现象。资源趋同的地方产业趋同度高,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突出。

(3) 技术与资金缺乏。建设山江湖工程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需要有新的人才与之相匹配。同时,山江湖工程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发展的问题,更要兼顾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所以,它需要有这两方面知识能够互相结合、融会贯通的人才,就目前的情形,这方面的人才还是非常的缺乏。在资金方面,过去20多年来,主要以争取政府机构的支持与投入为主,江西作为一个内陆欠发达的省份,政府的扶持有限,没有充分调动企业、社会等其他力量的支持,仅靠政府及相关机构的投入难以满足该工程建设的需要。

(4) 经济开放度不高。与东中部相邻省份相比,江西经济融入长三角、珠三角的速度、江西进出口贸易的状况以及江西引进外资情况都不尽如人意。从近几年来看,江西发展较快,每年增长趋势明显,但是,从总体上看仍然比周边的湖南、湖北、浙江等省份有较大差距。

3 继续推进山江湖工程建设的对策

要想有效解决山江湖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区域经济竞争的挑战,必须在秉承山江湖工程建设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全面深入地探讨新一轮山江湖工程建设的对策。

(1) 继续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恢复或重建受损害的生态系统。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是江河淤塞、土壤退化、水旱灾害频繁、生态系统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山江湖开发治理工程根据标本兼治原则,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恢复与重建受损害的生态系统。针对红壤地区和风化花岗岩、紫砂岩或页岩地区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的情况,通过大量的科学研究和实验,采取水利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办法,蓄水保土,栽树种草,恢复植被,逐步增厚耕种土层,提高土壤肥力。对于中度土壤侵蚀的丘陵山区,25°以上的山坡实行天然林封育;25°以下的山坡,根据土质种草植树,形成乔、灌、草结合的山地水土保持林,防止水土流失;具有一定肥力的坡地开辟成果园,果树中套种花生、大豆或西瓜等作物;肥力较好的旱地以种植粮食、油料和蔬菜为主;农户因地制宜,利用家庭居室周边空闲土地和零星时间,开展以家庭种养为中心的庭院经济活动,增加收人,利用生活、生产废弃物、生产沼气,提高肥料利用率,解决家用能源。

(2) 以发展山江湖生态经济带规划全省经济发展战略。在确立全省的经济发展战略上,要以建设山江湖生态经济带来进行规划。首先,以南昌市为中心建设江西中北部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经济圈。以南昌为中心,以上饶、九江、鹰潭、景德镇等江西中北部城市为主体的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经济圈,既是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中枢和推动全省经济快速发展的动力,又是提升江西省省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其次,以赣州市为中心建设江西中南部特色经济区。赣州市是赣江源头,居赣闽粤湘四省交界处,毗邻珠三角经济区和海西经济区,距南昌、厦门、广州、深圳、长沙等省会城市和经济发达城市500公里左右,是江西省最大的行政区,总人口 880万人。赣州市农林自然资源丰富,现已成为脐橙、甜柚、柑桔等水果全国主产地、经济作物主产区、全国重点林区和全省糖业、烟叶等生产基地。赣州市矿产资源在全国乃至世界无与伦比,素有“世界钨都”“稀土王国”之称。赣州市拥有“宋代名城”“客家摇篮”“红色故都”“东江源头”等无法复制的人文资源。以赣州市为中心建设江西中南部特色经济区,可以充分利用赣州市独特的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和特色经济。再次,以城市为点,以赣、抚、信、饶、修等江河和铁路、公路等为线,发展绿色经济带。这样一来,点成线,线成面,最终形成以鄱阳湖为核心、南昌和赣州为两个中心城市的生态经济区,促进全省经济的快速发展。

(3) 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发展山江湖生态经济体系。宋健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贵在科学实践》中指出,“始于80年代初期的山江湖开发治理工程,是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一次主要实践,是一项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艰巨浩繁的跨世纪工程。”进入新的时期,山江湖工程建设仍然要抓住可持续发展这个目标。一要注意发展的可持续性,即发展应持续满足现代人与子孙后代的利益,达到现代与未来人类利益的统一;二要注意发展的协调性,即经济和社会发展应充分考虑资源与环境的承载力,达到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三要注意治山、治水与治穷的统一性,即通过治山治水,改善自然环境,合理利用当地资源,实现脱贫致富。

(4) 加强科研攻关,实现技术突破。加强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现代管理技术等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建立全流域生态、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变化的动态数据库系统,构建全流域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加强流域宏观战略研究,进行多学科、多部门、多层次的联合协作、科技攻关,总结鄱阳湖流域开发利用经验,完善可持续的资源开发利用的理论和方法,深化发展循环经济规律、理论和方法的认识。加快流域人才建设,大力引进、培养、选拔各类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完善人才评价、流动、激励机制。加大基层在职教育和继续培训力度,加大先进技术推广普及的力度,逐步形成一个多层次联合协作的科技推广网络。以农村职业学校、成人教育学校和田间地块为基地,加大科技示范推广、脱贫致富技术培训和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的技能培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营造事业留人的良好氛围,以确保山江湖工程有稳定的、梯队构成合理的人才资源为保障。

参考文献

[1]郭海.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事关全局--访江西省委书记苏荣[N].中国经济时报.2008.

[2]刘建林,邓建胜,任江华.永保“一湖清水”--记江西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N].人民日报.2008.

[3]汪洪清.小流域治理开发[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彭生.江西生态[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

[5]胡振鹏,葛刚,刘成林,等.鄱阳湖湿地植被生态系统结构及湖水位对其影响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19(6):597~605.

上一篇:十二星座2月旅运星程 下一篇:王冬《抗日战争时期延安秧歌剧研究》简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