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崖天书千古之谜

时间:2022-04-08 06:09:27

在中国浩瀚博大的文化史当中,从古至今有很多文化谜案,红崖天书就是其中之一。红崖天书是深藏贵州腹地的一处神秘景观,原名“红岩碑”,位于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城东15千米的晒甲山的半山腰上。附近的断桥乡龙爪村至今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红岩对白岩,金银十八抬,谁人识得破,雷打岩去抬秤来。”这首民谣暗含的意思是这样的:晒甲山的红岩对面有一堵白岩,红岩里面藏着十八抬金银,而对面的白岩里则藏着一把大秤,倘若有谁能够识破这“红崖天书”,那红岩(即“天书”的背后)就会自动地打开,就可以去对面的白岩里取出那把足够称量红岩里那十八抬金银的大秤来了。民谣虽然有些玄虚,似乎又暗含着某种颇有意味的东西。“天书”成了一个不解之谜,就像古代的玛雅文字一样,让人颇费心机却终不得解。

红色岩壁上那些褐红色的神秘符号,仅数十字,虽说是字,却又似画,字画混体,大者如斗,小者如升,非雕非凿,如篆如籀,笔势古朴,结构奇特,虽然排列无序,却也错落有致,仿佛上古书法家在谋章布局,大有“上侪禹碑,下陋秦石”的磅礴之气。历经数百年的风雨剥蚀,却能依然如故,色泽似新。数百年来,历代学者先贤们孜孜不倦地探索山岩上那些仿佛文字的古怪符号。

各种说法莫衷一是,但始终都没有谁能够拿出一个让人非常信服的理由和依据,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关于红崖天书的摹本出现得比较晚,而且现存于世的各种摹本鱼龙混杂、真伪难辨,早期的摹本又无法真实再现红崖天书的真迹。

大自然的风雨侵蚀风化,使得神秘莫测的红崖天书只剩下几个残缺不全的字,而这些残缺不全的字恰恰为专家们提供了证据。

专家发现,紧贴在一起的“丙、戌”二字,与中国古代用天干地支表示纪年的“丙戌”年号非常一致,莫非天书与 “丙戌”年有关?目标就集中在这个年代当中。进行断代研究,在这个时间段找历史史料进行对照。

天书出现的年代至少是1546年(明嘉靖二十五年)以前,因为这一年,有关红崖天书文字记载的《咏红崖》诗篇第一次出现,在此之前的所有史书和地方志上,对于红崖天书这样的奇特碑文,居然没有丝毫记载。因此,专家做出大胆推断,红崖天书的出现是在明朝时期。

经过分析,“允”就是明朝建文帝朱允炆的允,“丙戌年”也就是1406年。从这里分析,这个天书与建文帝遁迹云贵有关。永乐四年也就是1406年,明朝宫廷发生了一场剧变:朱元璋去世后,长孙朱允炆继承了皇位,又称建文帝。在他继位之后不久,镇守北京的燕王朱棣带兵攻打南京。战争打了四年。据明史记载:“宫中火起,(建文)帝不知所踪。”

据了解,被称为千古之谜的红崖天书,被破译为是明朝初年建文帝所写之后,在海内外的学界都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响,很多学者认为这个说法是对的,确实让人信服,但是也有人认为不是这样。也许红崖天书的真实面目就像我们文化长河当中的很多不解之谜一样,都会成为永恒。一切留待有缘人, 一切留待后人。

上一篇:浅谈新课改如何进行作文教学 下一篇:一个基本模型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