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文化建设的网络道德教育综述

时间:2022-04-08 04:30:08

大学文化建设的网络道德教育综述

【论文摘要】网络的普及、信息高速公路的迅猛发展对大学生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领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冲击着青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本文分析了网络道德教育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找出了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措施。

【论文关键词】网络文化;道德教育;大学文化

大学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场所,担负着培养具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和发展民族新文化的重要任务。网络的迅猛发展对大学生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领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严重地冲击着青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新形势下,高校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创新大学生道德教育,以科学的态度认识网络道德教育在大学先进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大学先进文化的内涵

大学先进文化应当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科学性和示范性、自由性和创新性等特征。它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和基本规律.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大学文化作为大学精神的母体.必须从属于先进文化,衍生于先进文化,与先进文化保持着最密切的联系.引领大学文化向着科学、理想的方向发展。

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大学作为知识和科技的密集体,直接与社会生产相联系,成为知识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是追求先进文化的殿堂,美国哈佛大学前校长洛韦尔曾说.大学的存在时间超过了任何形式的政府,任何传统、法律的变革和科学思想,因为它们满足了人们的永恒的需要.在人类的种种创造中.没有任何东西比大学经受得住漫长的吞没一切的时问历程的考验。大学之为大学.不仅在于它是一种客观物的仃在,而且它是一种精神存在。这种精神是以先进文化为其生存境界的。

二、网络道德教育在大学先进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信息网络向人类社会的广度扩展和深度延伸.为人类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问和先进高效的手段,并形成一种崭新的网络文化。借助于计算机网络这个强大的承载工具,网络文化得以迅速传播,对人们的生活观念、思维方式、思想行为等方面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未来的数字化校园中,网络文化的影响力将会大大提高,校园传统文化将会在网络文化的冲突、对抗、吸收、融合中汇人大学校园主流先进文化中。

(一)网络道德教育是大学文化建设的本质需求。大学文化的核心在于思想道德建设,本质在于“化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人才。网络文化的发展,给大学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重大课题。因此.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是大学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本质需求。

(二)网络道德教育是大学文化的时代特征。在大学先进文化建设中,坚持以德治网、以德治校,才能取得大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动权。而网络文化又是信息时代大学文化的新内容、新特征,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有助于体现大学文化的先进性。

(三)网络道德教育有助于大学文化功能的充分实现。网络道德是新媒介环境下的大学文化之魂,是大学文化先进性的特征指标。研究和加强网络道德建设这一大课题,是大学文化建设的本质、使命和责任的要求,它有助丁大学文化内涵的丰富提升,有利于大学文化对师生的导向功能、化育功能、陶冶功能的有效实现。

(四)网络道德教育有助于大学文化建设中对传统和现代优秀文化的继承、弘扬和创新。大学文化建设,关键在于进行文化创新。而网络道德教育恰恰是人学文化创新中最富有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的最新内容。因此,在网络道德教育中,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吸取和借鉴世界优秀的道德文化成果,并不断总结社会主义大学道德文化建设经验,有助于大学文化建设内涵的丰富,有助于大学文化建设新途径的开拓以及大学文化建设模式与方法的创新。

三、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建设先进大学文化

同志早在2000年6月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就强调了:要重视和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实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网络文化的渗透使大学生道德教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校德育工作者要审时度势,不断创新.努力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机制,提高德育工作的感召力和渗透力。

(一)统一步调,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在网络文化的强势渗透的新形势下,高校“两课”教学部和学生工作处要步调一致、协同配合,确立正确的舆论导向,高度重视网络道德教育.增加网德、网风、网络法纪的教育和网络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学生在五光十色的网络文化面前坚定信念,把握方向,守住良知,拒绝道德堕落。

(二)加强培训,提高管理队伍素质。网络使高校德育环境和高校学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建立具备网络管理经验和现代思维的高素质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显得尤为紧迫。在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中,重视管理环节.加强管理队伍的培养和配备.使管理者在厚德博学的基础上.具备网络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网络渠道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采取有效措施,实行科学化、人性化、制度化的网络管理,使管理者的行政行为化为道德教育效能。这是网络道德教育的关键,也是网络道德教育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

(三)开辟优秀网站,丰富德育内容。互联网已成为传播思想文化的新载体和开展舆论斗争的新阵地。高校德育工作者必须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时代感,树立牢固的阵地意识,建立和扩大网上思想政治网站,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在网上充分展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让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直接上网竞争,使青年学生在各种知识、信息、社会思潮的相互碰撞、比较中提高认识和选择能力,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

(四)“网内”、“网外”结合,真正形成“大政工”局面。网上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具备许多优势,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使得教育内容的形态从平面化走向立体化,从静态变为动态,从现实时空走向超时空,从而大大增强教育效果.还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化。通过网络,高校可与政府机关、大学生家庭相连,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家庭、社会力量的有机结合,真正形成“大政工”局面创造了条件。但是.网上开展思想教育也有一些不足。比如网络虚拟空间明显缺乏人文关怀,单凭网上交流往往看不出大学生思想症结所在。在这种情况下开展网思想政治教育,其针对性、有效性也就难以保证。因此,我们必须在大力开展“网内”思想教育的同时,还要做好大学生“网外”思想政治教育,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五)加强信息网络的管理和监督,营造良好网络德育教育氛围。针对国内外反对势力利用互联网进行主义的行动和信息垃圾泛滥的现状.采取法律手段和技术手段,积极加强网络管理,对网络信息进行审查、监控.抵御信息污染,阻止有害数据的侵入和扩散,净化网络空间.努力营造良好的网络道德教育氛围。

网络道德教育作为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要与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工作,与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培育高雅、先进、文明的大学文化,培养造就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

上一篇:当代网络道德教育问题与对策探索 下一篇:论述怎样塑造学生在意外事故中的自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