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象训练法”在篮球教学中运用的实践研究

时间:2022-04-08 03:12:18

“表象训练法”在篮球教学中运用的实践研究

摘要: 在学习篮球技术期间,运用表象训练法有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和理解篮球投篮技术动作要领,建立正确合理的条件反射。本研究通过4项实验证明,表象训练可以提高篮球运动技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 表象训练法 篮球教学 心理学

1.前言

当今大部分国家和省训练队都采取具体的体能技能训练方法,如间歇训练法、持续训练法,来提高篮球技术,这仅是从生理方面的考虑,我们不妨换个角度从心理方面考虑这个问题,用我们所学过的表象训练法来论证它是否对篮球运动员的技术动作练习有所提高。所谓表象训练是指在暗示语的指导下在头脑中反复想象某种运动动作或运动情境,从而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表象训练法有利于建立和巩固正确动作的动力定型,有助于加快动作的熟练和加深动作记忆;测验前或比赛前对于成功动作表象的体验将起到动员作用,使学生充满必胜的信心,达到最佳运动状态。例如运动员在跳高比赛前可以想象自己打破个人记录的过杆动作,跳远时比赛可想象自己助跑和跳跃的成套动作,长跑比赛时可想象自己是一列火车在向前,这都有助于消除酸痛和单调乏味的感觉等。因此表象训练法对提高篮球运动员的篮球技术有很大的潜力可挖掘。本实验通过一种具体的实验方案来测量表象训练是否能起到提高篮球技术的效果。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南昌大学医学院影像专业2005级随机抽取60名男生,入学前均无篮球训练经历。实验组学生30名,平均年龄19.32岁,对照组学生30名,平均年龄18.96岁。

2.2研究方法

采用数据统计和对比实验的方法,随机取样由60名学生组成研究样本,经过两个月同等条件的教学后进行急停跳投成绩及相关能力的测试。两组的投篮成绩,对球旋转性及抛物线的控制能力大致相同,而球的落点预知能力测试结果是正态分布。以投篮成绩略高的组为对照组,略低的为实验组,分别采用系统的“讲解―示范”教学法和表象训练法。根据教学进度安排7学时的技术教学,最后比较教学的效果。(抛物线的控制以最高点在篮圈水平面上1米左右)

2.3表象训练法的主要教学过程

(1)建立正确的急停跳投的动作表象

上课时由教师对急停跳投动作进行讲解、示范并以挂图、幻灯、录像等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急停跳投技术动作表象,进行初步的模仿练习,给视觉表象增加动觉成分,即增加时间空间和力量成分。在对该技术动作模拟和练习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所理解的急停跳投动作加以描述。

(2)建立“表象―动作”的映射关系

练习开始后要求学生一步一步地体会初步完成动作要领的方法,领会动作要领的特点及其连贯性。尝试通过有意用力对动作及其各个部位的时间空间进行控制调节的可能性(在一定范围内),虽然这种可能刚刚开始,并不理想,多余的习惯动作远未排除,但应当注意到这是学生做视觉表象与动觉最初结合的时刻。练习到后期应在大脑中有意识地再现正确的急停跳投动作图像,并与自己的这一技术动作建立主动的联系和对照,找出自身的差异和不足之处,使自己的动作逐步向表象逼近,产生正确的动作定型。

2.4表象训练的理论依据

(1)念动现象及心理神经肌肉理论

当产生一种动作表象时,总伴随着现实这种动作的神经冲动,大脑皮层的相应中枢就会兴奋,原有的暂时联系会恢复,这种兴奋会引起相应肌肉进行难以观察的现象。动作表象时引起的这种运动反应称作意念动反应,也叫念动动作。实验证明让学生做篮球表象训练时,同时记录他们手上和腿上的肌肉电流反应,可以看出与安静时不同,有表象活动时,肌肉电流明显增强。这种现象是19世纪德国著名化学家舍夫列利和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同时独立发现的,目前,心理学上已把这种现象归纳为心理神经肌肉理论。这一理论认为,由于在大脑运动中枢和骨骼之间存在着双向神经联系,人们可以主动地想象做某一运动动作,从而引起有关的运动中枢兴奋,兴奋经传出神经传至有关肌肉,往往会引起难以觉察的运动动作。这种神经肌肉运动模式与实际做动作的神经肌肉运动模式相似,这样就使得通过念动练习来改善运动技能成为可能。念动产生的肌肉动作电位强度很弱,但是比安静时所增加且仅与念动所涉及的肌肉有关。肌肉的这种反应还与技能水平有关,即技能水平高者,基电(EMG)反应强。

(2)符号学习理论

解释表象训练机制的另一种理论叫符号学习理论。这种理论认为,表象训练之所以有助于提高运动技能,是因为人在进行运动表象时对某任务各动作次序进行了符号练习。在练习中,可以排除错误动作熟悉动作的时间空间的特点,预见到动作的结果。由于这是一种认知上的或符号的练习,所以,对于那些含有较多认知成分的任务如定点跳投和跳高等更有效。如要通过表象训练来提高运动成分或力量成分占较大比重的技能,则需要较长的时间。符号学习理论是从认知心理这一角度对表象练习有助于操作成绩的提高作出解释。运动操作必须依赖于大脑中储存的动作图式,而通过符号学习即表象训练,可在大脑内建立或巩固动作图式,将动作编译为符号部分,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多次练习即认知编码,建立有用图式,消退无用图式,发展最佳图式,从而使运动技能得到提高。

2.5建立“表象―动作―思维”的训练程序

针对急停跳投技术受心理因素影响较明显的特点,表象训练法要求学生在训练中从实战的角度建立一套适应自己心理特点的训练程序,融表象、动作和思维一体。其要点是对动作的全过程进行“过电影”式的连贯想象,力求完整、细致、准确。注意体验急停跳投技术动作之间的关系,调动尽可能多的心理和技术能量去提高投篮成绩,即提高投篮命中率。

2.6实验控制

整个实验过程两班均进行了20个学时的教学,且教学条件一致,由同一教师担任任课教师。在教学期间,两个班的教学内容学习时间和方法等条件相同。不同的是实验组运用了表象训练法。实验结束后的测量过程由四名资深的篮球教师担任。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分组教学前后急停跳投成绩及相关能力的数据比较

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在分组教学前测试的4项指标中,对照组有3项指标略好于实验组。且该3项指标中的两组相同指标间的P、T值差别很小,经过T检验显示两组学生对球落点预知能力指标数据无显著性差异,这种结果表明实验的分组是合理的。

从表2和表3的统计数据来看,根据教学进度安排两班学生在经过分组正常教学后投篮成绩等4项指标均有明显提高,采用表象训练法教学的实验组其前的3项指标的提高幅度均大于对照组,而第4项指标提高的幅度大于且优于对照组。(其数据见表3)

3.2统计数据分析

分析学生的投篮通常是检验教学效果的简便指标之一。从表3可以看出实验组和对照组投篮成绩上升幅度分别为85%和65%,这说明表象训练法使学生急停跳投的学习投篮命中率有所提高,而对掌握球的落点预知能力从65%上升到120%,说明表象训练法使学生通过对自己急停跳投技术过程及效果的图像与正确技术及效果景象的对比,可做到“心中有数”,进而形成对自己这一技术动作的“反馈―调节”机制,使得这一技术动作处于不断完善和提高之中。上述数据表明在急停跳投技术教学中建立准确清晰的动作表象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动力定型,而且有助于在技术动作过程中建立正确的条件反射,培养学生的预见能力和神经支配能力。对球出手后抛物线的控制能力取决于投篮出手时对出手角度、力量和速度的控制能力,一定能力上它是技术动作熟练的综合控制能力。实验分组前后的数据分别为4.87±2.23和8.08±0.63,证明实验组学生对抛物线能力增强,从而反映了学生技术动作的规范性趋好。在对传统的急停跳投篮球技术教学中,投篮技术的传授主要靠教师的讲解和动作示范来进行,表象训练的核心是充分调动学生大脑的形象思维能力,用清晰的技术动作表象自己技术动作的“镜像”和这一动作过程中心理活动的引导,从而达到对表象投篮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对球的旋转性控制能力比较差值仅为2个百分点,说明表象训练法和传统教学法对学生控制能力的培养并无显著性差异。

4.结论

4.1通过本实验可以得知表象训练有助于提高投篮技术动作的学习。

4.2起初所建立的联系也是初步的,对动作的理解不深,因此容易产生错误的表象。而后在教师指导下进一步完成该动作的要领,突出技术的关键部分,重复具体感受,回忆动作要领及动作完成的过程等,在完成动作之前像“过电影”一样,使技术不断强化,加深投篮技术在大脑的印象,使技术动作的外在表现不断向规范化动作标准靠拢。

4.3建议练习者有目的地观察,注意防止习惯动作的干扰。长时间地反复练习,有助于正确表象的建立,进一步形成自然。

4.4不足之处:由于涉及时间关系,本实验时间短,篮球投篮技能提高成分不明显,还有待于进一步论证。

参考文献:

[1]黄希庭.心理学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漆昌柱,徐培.表象训练的概念、理论及主要研究领域:现状与分析[J].体育科学,2001,(3).

[3]徐和庆,郭志峰.用表象训练防止运动能力消退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3).

[4]李年红等.影响表象训练效果的因素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6).

上一篇: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羽毛球运动的意识及其培养 下一篇:高校女生800米跑恐惧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