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维护国库监管权威的思考

时间:2022-04-08 12:47:18

关于如何维护国库监管权威的思考

实施财政国库制度改革以来,为切实防范国库资金风险,更好地履行央行经理国库职能,进一步加强国库内部资金风险控制和案件的发生,保证国库资金安全有序运行,有效建立央行国库核算风险控制机制。根据近两年大额支付系统和国库核算系统运行的实践,结合国库资金风险管理办法和相关制度要求,各级国库要以创建和谐国库为目标,通过外优环境,内优素质,创新理念,革新机制,逐步完善国库监管体系,从而维护央行国库监管权威,确保国库业务健康发展。

一、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打造“生态国库”

近年来,为加强国库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和沟通,增进相互合作,各地人民银行党委应做了好如下工作:一是由行领导带队赴财政、两税等部门了解需求,寻求共识;二是组织"恳谈会",向各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宣传国库法规政策,加强信息交流;三是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向财、税、行、社广泛征求意见,集思广益,开拓提高国库服务、监管效能,保证国库资金安全的思路;四是每半年、年终请市政府主要领导及财税部门负责人亲临国库,现场沟通,了解国库监管动态,促进相互了解。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加深了对国库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责难少了、合作多了,隔阂少了、沟通多了。

二、盘活增量与优化增量相结合,打造“人才国库”

国库事业,人才为本。从历年国库发生的案件来看,国库监管的薄弱环节往往在基层国库,为此各级中支党委必须将加强国库队伍建设放在首要位置。

(一)充实国库专干,优化人力资源。在基层人民银行人员存量老化,增量减少情况下,坚持优先配备国库专职人员,确定国库专职和兼职监管员。第一、将年龄较轻、学历较高、政治过硬、业务熟练、技能精良的业务骨干充实到国库部门,为大力开展国库监管,维护国库资金安全提供了充足的人力保证。第二、优化国库人力资源。通过政审、技考等方法,国库干部不断得到优化,形成一支政治过硬的队伍;形成一支年轻化、专业化的队伍;各级中支应至少配备一名专职监管员和两名兼职监管员,明确各县市支库由国库股长担任国库监管员。

(二)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国库干部监管能力。一方面坚持组织国库干部学习中央银行理论知识、会计知识、国库监管知识,使国库人员首先端正态度,从思想上高度认识国库监管工作的重要性,解决片面认为国库工作是简单的收收支支的事务性工作,是替财政当出纳、税务当会计等错误认识。

另一方面坚持开展多种形式强化业务知识学习。首先是应举办各种业务培训班,提高各种业务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通过培训后更有利于这些参训学员在市县国库监管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次是坚持在工作中学习,从时间上调节好工学关系,坚持自觉性和持久性、科学性与目的性相结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各种不同方式的学习,提高了国库干部的检查技能和依法行政水平。

三、理念创新与制度创新相结合,打造“规范国库”

在抓学习贯彻的同时,着重强调了各项制度的建设,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国库内部控制制度》、《国库主任查库制度》、《国库资金风险分析季度例会制度》、《国库监管制度》等项制度,使各项工作在各项制度的管理和约束之下,使国库监管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一)应更新监管理念。主要是更新监管定式。一是国库预测监管。在加强柜面监督的同时,建立国库经收处收纳报解税收分析报表制度,以及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时开展现场检查,依法查处;二是部门综合监管。与财税共同开展财税账户开设管理的监督与检查,发挥部门合力作用;三是均衡监管。改变传统的9月份等定期定时检查模式,在国库调研、业务没有超负荷的时段集中进行,以提高监管的效益和质量。

(二)应编写了《业务操作流程与风险控制手册》。管理制度只是提供了规范的参照,涉及到具体风险点的防范则需要更细化的措施。对国库业务中关于库款支拨、预算收入退库、国债兑付、同城票据交换、印章管理和重要空白凭证等业务流程详细描述,绘制出流程图,列出风险点,并针对风险点,提出切实可行的风险防范措施,使国库干部进一步熟悉会计业务流程,高效防范资金风险。

(三)实施严格的奖惩考核与责任追究制度。应建立国库会计、监管人员责任制度、奖惩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各级国库主任对国库监管工作负主要领导责任,国库部门负责人负直接领导责任,国库监管员以及业务操作员对其负责的监管事项负直接责任。要实行年初定目标,年底结硬账。

(四)实行监管绩效考核制度。为了促进监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建立了对坚持原则、监管得力、绩效突出的机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不落实或不履行监管职责、辖区监管工作松散、国库业务与管理混乱,存在资金风险隐患的国库机构进行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整改或给予相应处罚;对于监管工作成效显著,在年中考核评先上给予倾斜等相关激励约束机制。

(五)实现资源共享,建立健全纵横沟通协调机制。在纵向系统上,应进一步完善各级国库主任查库制度,定期由国库主任召集国库、会计财务、支付结算、事后监督、人事教育、内审、纪检监察、等部门,通报辖区国库监管工作情况,分析、评估国库资金风险状况,共同探索和研究顺应形势需要的国库监管工作方式方法。在横向协调上,应建立健全与财政、税务、银行监督等部门的协作机制,定期交流监管信息,共同研究和解决国库监管工作中的问题。通过健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监管网络,盘活丰富监管资源。

四、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管相结合,打造安全国库体系

中支通过强化外部监管,提高国库资金安全系数;加强内部监督,降低国库资金风险系数,致力于操作零风险,业务零差错,资金零案件,有效防范控制国库资金风险。

(一)日常检查与突击检查并重。国库主任和副主任应亲自带领监督、业务科室人员对国库内控制度执行情况、印押证管理进行突击检查;可采取不事先通知的方式,对下属支库内控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现场检查,使各县(市)支行领导对国库业务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已形成了一项制度,国库干部经办业务、执行制度更是审慎、规范,严格到位。

(二)柜台监督与实地检查并重。

一是搞好柜台监督,严把库款支拨退付关。依据《国家金库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制定了具体拨退制度,并将拨退制度制成牌匾悬挂在市县国库核算室,起到了公示、警示、监督作用;对大额拨款、退付、更正业务分部门、税种应建立台账登记制度,进行动态管理。

二是认真开展现场检查,查处国库资金运行中的违规行为。针对延解、积压、甚至截留挪用税款问题,经常性的深入基层国库、经收处,进行现场检查,解决国库资金梗阻问题。

(三)发挥国库监管职能与维护金融秩序并重。维护金融秩序,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是中央银行的重要职责之一。对通过检查发现超计划发行国债、变相高息揽存违法经营活动,在依法检查取证后,对违规单位提出相应建议和措施,维护了金融秩序,保护了金融机构公平竞争的环境。在兑付国库券期间,必须坚持先验券后划款的方式,并做好已兑付国债的清理、上交、保管和销毁工作,加强了国债的反假防假工作,切实控制了国债资金风险。

(四)激励引导与经济处罚并重。在对税款入库管理上,采取正向激励和反面震慑的方法,科学监督管理。对连续几年财税行库联合对乡镇金库、国库经收处报解税款入库情况进行考核排名,对于报解及时、核算规范的给予表彰和物质奖励,充分调动各商业银行、信用社的工作责任感和积极性;对于报解不及时、核算较乱的,给予通报批评和经济处罚,督促及时报解国库资金入库,以便整顿税款入库秩序,维护国库资金的完整。

上一篇:现代服务专业实践教学研究浅析 下一篇:了解差异,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