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波克拉底的悲悯情怀到哪里寻找?

时间:2022-04-07 10:25:01

作为非医学人士,看到过公元前5~前4世纪著名的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誓言,“我愿尽我力之所能与判断力之所及,遵守为病家谋利益之信条……我不得将危害药品给与他人,并不作该项之指导,虽有人请求亦必不与之。我愿以此纯洁与神圣之精神,终身执行我职务。无论至于何处,遇男或女,贵人及奴婢,我之唯一目的,为病家谋幸福,并检点吾身……”当时就倍受震撼,医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追求如能达到如此神圣高度,估计绝大多数医生都能成为良医。这种真善美的境界,类似于一种崇高理想,等待我辈不懈追求,慢慢靠拢。虽然眼下还达不到这种“君子境界”,不断学习、自觉修正,却应该是循序渐进的行为规范。这就是所谓的“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吧。

可看到四川内江市“一・八”交通事故的最新进展情况,此前一天,第一次判定张厚明“死亡”的内江市中医院急诊科医生石凌首次承认,当时判定张厚明死亡的主要依据是心跳等5项死亡判定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去抢救张厚明已经没有意义”(1月13日《京华时报》),就非常不解,在生命垂危的关头,在灾难降临的关头,任何一位患者的安全和危机都是非常重要的,没有轻重缓急,只有性命攸关。医院和医生应该在第一时间派出更多的医生,紧急抢救,这位医生“抢救张厚明已经没有意义”的话,可能是一种无心、无意,却意味着医生的职业道德天平在不自觉地发生倾斜,患者的生命在他们的心目中仍然存在着渺小、轻微和微不足道的嫌疑。

请原谅我自以为是的主观认定,现在,各所医院对医生的技能提高、硬件投入都非常重视,可对于软件提高,比如悲悯情怀、温情脉脉的爱戴以及发自内心的尊重、敬重则少了很多。评价一个医生的水平高低,技术水平放在第一位,医德标准、人文情怀受到了忽视。所形成的结局不能不令人忧心,医生的眼里只有肝胆肺胃等组织器官,缺乏整体的生命概念。只有雷打不动的“手术质量崇拜”,缺乏应有的医疗关心等。在充满金属色彩和硬件崇拜的环境中,医疗现代化了,而医德冷漠化了,这能是让人羡慕的现代化吗?将生命和健康交给这样的“现代化”,我们放心吗?无怪乎总医院刘端祺教授提倡“我们要在青年医师中提倡非职业阅读,以治疗在医生中‘发病率’极高的‘职业精神营养不良症’。”医师要加强专业之外的阅读,读文史哲、读科幻、读“旁门左道”,开拓思路、开阔胸怀,使医生成为有人文情怀的医师,而不是仅掌握了医疗技巧的“匠人”,在诊疗中多多进行人文思考。这是很有见地的。

卫生部长陈竺在2010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讲到,中国卫生事业长期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是社会发展领域中的“短腿”,不能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要;医疗质量和安全问题比较突出,服务方式和态度距离群众要求有较大差距,医患关系存在局部不和谐的严重问题。他称,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显示,超过41%的居民对医疗机构门诊服务不满意,42%的居民对住院服务不满意。不是我们爱发牢骚,而是我们经常受到医疗事故的伤害;不是我们不知道知足常乐,而是现有的医疗服务水平太低了,医生太市侩、功利了。一个医疗事件具有偶然性,而绝大多数人的持有大同小异的社会评判,就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必然性了。希波克拉底的悲悯情怀已经成为医疗奢侈品了!

美国乔治亚医学院教授体斯顿说:“是否尊重患者的心理感受,是医生和兽医的区别之所在。”如果医生的人文情怀蒸发了,那就不是“人医”,而是“兽医”了。在人民医院,从事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们,享受着“人民医生”的称号,却无法承担“人民医生”的重大责任,怎不让人堵得慌啊!

上一篇:幽默 第3期 下一篇:情趣骰子“掷”出百万小富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