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庄子》视角看学校的教育管理

时间:2022-04-07 07:02:22

以《庄子》视角看学校的教育管理

摘 要:鄙人乃芸芸教师之一,闲时喜读《庄子》,但仅只浅尝辄止、囫囵吞枣而已。身为一名教师,每每教育教学工作茫然之际,《庄子》的"道"家之思无不给我诸多启示。谨从其部分精髓之思想看待学校的教育管理。

关键词:庄子 教师 学生

一、学校要善待学生和教师

庄子的“听任自然”、“顺乎民情”、“不治为治”、“无为而治”、“不言之教”等思想,于当今学校教育的发展与管理具有深远的启迪意义。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的直接对象是学生和老师,要使教育和谐发展,就要遵循人的天性与本性,这是教育管理最基本的思想。当代社会的很多教育家早已认识到这点,即把顺应人的本性,尊重人的天性,让人在自然中自由发展等教育理念纳入到当代教育方针中来,这种做法与庄子的思想是相通的。

拿一个学校的教育管理来说,便是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以一颗平常之心对待每一位学生,戒骄戒躁,尊重学生的天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切忌望子成龙心切、欲速则不达,要使学生顺应自然,让其自由、积极、主动获得发展。教师在整个教育活动中只是扮演一个抛砖引玉的角色。 “无为而治”于教育工作中即表现为“不言而教”的教育思想,这是教育的一种至高境界。“不言”不是真正的什么都不说,而是一种反对过多的说教、制度、规则及限令的教育观。因为“天有大美而不言,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有时“不言胜有言,无声胜有声”。“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盗贼、叛逆、不和谐是被压迫、限制出来的,多余的说教、法令与限制,反而会适得其反。具体的教育活动中,我们就常会遇到反复的说教与强制的措施对学生并不管用之时,或者效果也并不理想,究其根本原因便是过于规则的教育方式压抑了学生本真的天性,摧残了学生心中自然、活泼、纯真的本性。

作为教师,在倡导和谐教育的今天,就应当以“清静无为、淡泊名利、无己无功”之心态来对待学生,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扬民主精神,热爱自然,效法自然,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顺应学生自然的天性,为人师表,以德治教,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用美的事物熏陶学生,如此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像春雨般润物细无声。同自然界的万物一样,学生原本是一只快乐自由的鸟,将其关在笼中必然导致他的莽撞,若将其置于广阔的天地,他便会展示出他翱翔的翅膀。同样的道理,尊重学生就要顺应学生,给学生足够自由的空间,让其将主观积极性发挥到极致,在轻松有度的氛围中学习、成长、进步。在教师的大公无私、清静平和、返朴归真、恬淡寡欲、不言之教之思想下孕育的学生,自然能清醒的认识世界,更好的看待自然、人生、宇宙万物。教育人不能刻意而为之,也不要有过多的限制,言传身教固然好,但“润物无声、不言之教”对人的影响会更深刻久远。

作为学校及领导,我想也更应该善待每一位教师,尊重他们,身先士卒,“不言而教”,把教育管理当做一份事业,做成一门艺术,只有让其融入了更多自然的因素、自由的成分,才能以旺盛持久的生命力而长青不衰。

二、教师要善待自己和生活

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历史把我们带到这个崭新的世纪,在这个市场经济与工业社会的当下,身为教师的我们享受着科技发展与工业革命所带来的便利与欢欣、物质与富足,但同时我们也忍受着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给我们所带来的压力、困惑与迷茫。尘世的喧嚣与纷争,激烈的竞争,同行的压力,业绩的失意,感情的失落,追名逐利的烦恼等,我们的心灵被这个时代的阴影所压抑,精神世界倍感沉重。“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是我们对追求精神世界之自由的向往。

教师也会有烦恼,只有做到“纯粹而不杂,静一而不变,恬而无为,动而以天行。”我们才能达到一种精神世界的自由自在。庄子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思想给了我们答案与启示。道德修养高尚的人可以达到忘我的境界,心系教育和学生的教师,若真能至忘我的境界,在教育工作中大公无私,默默无闻,秉公务实,不以自身的利益为出发点,善待学生,这样的教师对于自己而言是无所求,而他获得的确是学生的喜戴,谁说这样的教师会心生烦恼呢?精神世界超脱物外的人,心中没有功名和利禄,心态恬淡、超脱,“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就是这样的道理。所以,若能将功名看得轻一些、淡一些,心态放得清静平和一些,此般烦恼自然也就没有了。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人,不去追求名誉和地位,然而名誉和地位被一些人看成是人生幸福的前提和基础,殊不知,一个饱受名誉和地位纠缠得身心疲惫之人,是否还有幸福可言?其实,人生的烦恼大都 “庸人自扰”,是自己忘不了自己,人与人是平等的,可以互不伤害,相安其事,其乐融融,自娱自乐,不必去强求不属于自己或是遥不可及、异想天开的东西,有时忘却就是更好的纪念,分别是为了明日的重逢,“无己”也才能感化别人,融入社会,轻松愉快生活,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

在精神与情感的世界里,每个人都会有身陷其中不能自拔的时候,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更不例外,关键就在于你如何看,以怎样的心态来对待。“宇泰定者,发乎天光。与物穷者,物人焉;与物且者,其身之不能容,焉能容人u不能容人者无亲,无亲者尽人。”只有心境安泰,与物顺应,才能做到平等看待万物,无为无己,我们的精神应当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一个境界,以超脱的心看待世间万物,保持心境的清静无为,心“道”合一,如此这般,我们才能从喧嚣的尘世里解脱出来,以求得精神世界的自由,“古之所谓得志者,非轩冕在身,谓其无以益,其乐而已矣。轩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傥来,寄者也。寄之,其来不可,其去不可止。故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其乐彼此同,故无忧而已矣。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人生烦恼也会少之甚少。庄子思想也给了我们生活的灵感,引导我们走向更为幸福的生活,失意时,留一个希望给明天,去掉多余的心向而往之,穿梭于庄子为我们所描绘的精神世界,把自己的心灵带到一个更高更远、更轻松自由的境地,追求精神自由和自如的人生理想与价值。

以是观之,其“不言之教、无为而治”的思想,告诫我们管理应尊重人的意愿,顺乎自然,教育应尊重人的天性,因任自然;其“逍遥适己”的思想,也引导我们走向精神世界的自由。故曰:“没有庄子的思想,我们会生活得很沉重”,我们携着庄子思想的精华活在当下,走向翌日。

上一篇: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胜任特征的分析 下一篇:用智慧点燃生命 让幸福与自己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