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多媒体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时间:2022-04-07 03:57:46

利用多媒体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学校在教学设备中引进了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给师生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教师能更好地组织教学,学生学习也相对轻松有趣得多。本文主要谈谈如何利用多媒体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 借助计算机增强教学的直观形象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类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条件,或许一种新颖、独特的情境就可激发一种兴趣的产生,或许学生因喜欢某个老师而喜欢上这位老师所教的科目。而化学教师要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一方面要努力提高自身魅力,另一方面可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升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如计算机即是非常好的教学工具,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在电脑上查找许多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素材,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述“氯气”这一知识点时,若教师纯粹地讲解,学生肯定难以听懂也不感兴趣,头脑中难以形成对氯气的感性认识,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时教师可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便捷性,先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用氯气制造化学武器的相关图片,然后播放有关氯气泄露发生事故的小影片,这样就使学生对陌生的氯气有形象、生动的直观认知。在完成感性认识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有什么气体可制造为化学武器?小影片中氯气泄露事故反应了氯气的什么性质?由此引入氯气的教学,学生受感观刺激,迫切想解决刚才所看图片及影片中的问题,于是学生格外认真地听老师讲解,积极主动地投入教学活动中,探索答案,教学效果自然能达到预期目标。此外,化学实验中有些实验有危险性,在常规教学中不好做,多媒体教学可解决这一难题,可用CAI手段教学,利用图像、声音及动画技术逼真地展现爆炸现象,既避免了危险又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兴趣丝毫不受影响。

二 借助计算机丰富教学内容,突破教学难点

现代计算机普遍具有高超的处理图形的技术,化学教师可充分利用计算机的这一特有技术对化学课本中的知识点进行加工处理,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把宏大场景作缩微处理,化枯燥为生动,以降低学习难度,突破教学难点。如在讲解“乙醇”时,可利用计算机对乙醇分子发生有消去反应、取代反应、分子间的脱水反应、氧化反应进行动态模拟,变枯燥的教师讲解为直观形象的演示,可突破这一节课的学习难点。传统的化学教学中,讲解这类的知识点时主要是靠老师说,靠表格、挂图、模型、想象等手段的教学来讨论,教师在讲台上努力使其所讲能被学生理解,由于无视觉刺激,教师讲得认真学生也听得认真,但仍然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可解决这一难题,教师无需自己比划,只需用计算机的动画效果来进行多角度展示,如变换角度旋转、关键部分放大等,这样可降低学习难度,学生也更容易明白教学内容。如在讲述《苯的结构和性质》时,我曾用三维动画编辑软件编写了三种苯分子结构模型的电影文件片段,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看苯的分子结构,使学生对抽象的苯有个直观生动的认知,从而跨越了苯的结构的学习障碍,学生学习兴趣大增,一堂课下来教学效果出乎意外的好。

三 借助计算机播放教学动画,辅助教学,展现微观物质的运动状态

化学这一科目所涉及的不仅仅是宏观世界,还涉及到微观世界。现代高中化学教学中,由于受教学条件的限制,大多数学生对微观世界可谓是可望而不可及,头脑中未形成相关的认知。有部分教师在讲述与微观世界相关的知识点时,往往是照着课本念一遍或只作机械地描述,学生理解不了。如今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大多数的城镇学校都安装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因而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可借助计算机中CAI的动画,向学生展示以前难于讲解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形成相应的感性认识,再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如原子和分子等微观粒子的运动、电子的空间运动等,可利用计算机的CAI动画来展示给学生看,使学生在生动的画面中正确理解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

当今时代是高科技时代,科学技术的日益生活化,计算机应用于教学是必然趋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先进的教育技术、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相结合的产物。为适应新课改需求,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勇于探索运用新的教学手段,让计算机辅助教学走进高中化学课堂,根据教学内容适时适当地引进多媒体教学,利用其方便快捷性创设情境教学,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拓宽教学视野,深化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培养出更多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上一篇:高中化学物质分类教学及其教学建议 下一篇: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互动合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