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构建良好师生关系

时间:2022-04-07 02:40:14

浅议如何构建良好师生关系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是师德的灵魂,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精髓。亲其师信其道,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搞好教学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乐意学习一门功课;同样,也可能因讨厌一位老师而厌学他所教学科。一个教师被学生喜欢,在构建良好师生关系方面总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那么,如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呢?

首先,关爱、善待每一位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爱可以体现在平日里的点点滴滴中,学生进步时,与他一起开心;学生退步时,与他一起分析;学生气馁时,给他一个鼓励的眼神;学生犯错时,教化他而不是责骂他。在老师与学生这一对关系中,学生处于弱势,因而他们特别敏感。可能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关切的眼神、一个母亲般的抚摸,都会对他们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学生敬畏严厉的老师,但更喜欢有亲和力的老师。所以,身为老师,一定要把学生装在心里,放下架子,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走下讲台给学生讲课,以平等、博爱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严而有爱、爱而从严。只要老师内心充满爱,学生们一定会感受到,并且也会以积极的表现、优异的成绩来回报老师,师生双方因而也会有愉快的情感体验。一个教师,只有当他受到学生喜爱时,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

其次,理解、尊重每一位学生。

理解尊重学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如果教育没有了情和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爱学生不仅要关心学生的衣食住行,而且要摸清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做到既是学生的老师,又是学生的朋友。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我如果是当小学教师,决不将投到学校来的儿童认作是讨厌的小家伙,惹事生非的小魔王;无论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都称他为‘小朋友’。那不是假意殷勤,而是真心要他们做朋友的亲切表示。”一个看起来无足轻重的称谓,其实体现了教师在师生关系中对自己的定位。

在师生相处中,每个学生(哪怕双差生)都希望自己能得到老师的认可和表扬,而不是被否定和放弃。作为教师应该充分理解学生的这一愿望,抓住这一“闪光点”。不论学生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即使犯了错误,也绝不能挖苦、讽刺、体罚学生,而应该耐心地帮助他们认识错误、克服缺点,鼓励他们战胜困难、不懈努力。2013年,笔者新接了初二物理。由于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以体育训练为主的学校,学生基础普遍较差,因此,在上第一节课时,笔者就对学生说:“我早就听老师们说咱们这一级的学生都很聪明。”在说这句话的同时,笔者便快速地扫瞄了一下全班同学,看到同学们的眼睛都亮了。笔者接着鼓励学生:“有些同学其他科的成绩有点差,这说明你尽管聪明但不用功也不行。物理这一科对你们来说是一门新学科,无论以前其它科成绩如何,从今天开始这一科你们又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你们每个人在我的眼中都是一样的优秀,老师喜欢我们班里的每一位同学。只要你用心,每个人都有可能拿高分。同学们有信心吗?”“有……”响亮的回答声中充满了自信。在今后的学习中,学生积极学习,认真思考,成绩很好,笔者也就成了学生特喜欢的老师。有一位老师曾这样对笔者说:“你怎么哄得这些学生满分120分的数学才考50分,而满分70分的物理,他竟能考60多分;而到了初三年终考试,仍能保持平均60多分?”笔者碰到这样的问题,总是说,这就是理解尊重学生的效果。

再次,每一堂课要关注每一位学生。

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不仅要关爱、善待、理解、尊重学生,更重要的是上好自己的每一堂课。

由于信息来源的多渠道化,使得学生接受知识的途径大大拓宽了,因而他们涉猎广泛、学习独立性强、思维敏捷、充满活力,学习速度远远超过教师。要做一位学生喜欢的老师、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要不断“充电”,不仅充实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增加知识储备与经验,还要不断改进和学习教学方法。因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一定是有渊博的学识、精湛的教学艺术。另外,教师的教学风格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展现教师的个性魅力,所以,要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就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以愉快的心情接受知识。在教学实践中,课前,笔者总是用一到三分钟的时间做一些有关的小实验,或讲一个相关的小故事,以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既要恰当发挥自己的才智,又要尊重学生,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尽量精讲多练,让更多的学生有发言的机会;努力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提问时,把难度比较低的问题留给基础比较差或不敢举手的学生,多用鼓励性的语言,让他们更多地体会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课后,笔者总是把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做一个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找他谈话,学生会感觉到教师对他的关心。这样,学生由愿意上笔者所教的物理这一科,进而发展到喜欢老师,从而构建起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信任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源泉,它蕴涵了了解与等待。我们有理由相信学生内心是善良的,积极的,我们要做的是,在学生十次让你失望后,第十一次你仍然相信他――相信他能做好,能改变自己。如此,我们也就能够成为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

上一篇:高职院校导师制运行模式初探 下一篇:浅谈初中生物以学生为主体理念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