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柴烧“古早味”

时间:2022-04-07 08:59:23

柴烧艺术是一种以土为主传达精神理念的艺术,借由与土之间的沟通,表达作者的思维及感受。一般而言,柴烧的路数可概分为火痕与落灰这两大系。其中走火痕这一路的窑口,对火的温度与火的流向需要有精确的控制,才能烧出创作者想要的火痕与表面的质感,所以烧制的难度与技术较高。而走落灰这一路的窑口,对火的温度与火的流向的管控较为宽松,只要窑内的温度足、落灰量够、可以烧熟陶土与烧熔作品表面的落灰则可。薪柴的火燃烧成灰烬,附于作品上,落灰形成的自然釉,烧出来的颜色相较于其他色彩艳丽的陶艺作品更接近自然,直接呈现陶者之心。

与柴烧陶的缘份,始于2004年与柴烧大师陈文祥的结识。第一次踏入陈文祥名为“手舞”的店,便被店内柴烧作品所吸引。柴烧茶壶、柴烧茶杯、柴烧茶仓、柴烧茶海,乃至花器,所有的作品无不呈现出一种厚重而质朴的气息。面上的釉色奇特,每个作品的釉色均不相同,仿佛巧夺天工的设计,又似大自然鬼斧神工般的恩赐。我当下便被深深地吸引,忘乎所以。当我驻足于一支面绘有类似火焰图案的茶碗面前时,有个人缓缓向我走来:“那是火痕,柴火直接燃烧陶土所留下的痕迹”,“怎么留下这样痕迹呢?”我依然沉醉在眼前的作品中,“因为柴烧不施釉,所以火和灰就构成了自然釉。”我抬头一看,原来是店里的主人正耐心地帮我解答疑问。于是,我便认识了这位带我走入柴烧世界的朋友。

文祥出生于北海岸的石门乡。那是一个位于沿海的纯朴小镇,从小对大海高山的亲近,造就了他为人乐观豁达的心胸。日本美学家柳宗悦曾在其发表的文章中提到:手工制品的制作原则是源于传统,并结合作者在生活中的每个观点,由身体、心智和灵魂的一体性透过整体展现出来。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个体,其行为与你是个什么样的人其实是同一件事。而文祥正是这样的一个人,他朴实原始的内质,完全展现在他的创作上面。提及他的作品风格,他诚恳地指出:“我的作品没有那种power,不会强烈吸引人的目光,但只要你耐下性子,我的作品会越看越有味道。”

随着时代的进步,柴窑烧陶已经被视为落伍、费时、费力的烧陶方式,然而因柴火直接在体胚上留下自然的“火痕”,使得作品色泽既温润又变化多端,且木柴燃烧后的灰烬,落在作品上产生“自然落灰釉”在受火痕与背火面所产生的阴阳变化,也是电窑、瓦斯窑所不及的。陈文祥一直坚持选择柴窑创作,为了建成理想的柴窑,他经过了十多年对陶艺、柴窑的反复研究,最终使其柴窑达到理想的温度和效果。

不同的创作者,烧制出来的柴烧陶器各有千秋:有的精致端庄、有的质朴自然;有的粗犷豪迈、有的大器雍容。然而这种从古流传下来的艺术,当它以一种作品呈现的时候,仿佛都有着一股从远古而来的力量,带领观赏者的心态回归自然、本真……

上一篇:忽然想写字 下一篇:到云台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