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血清脑颗粒与多虑平合用治疗中老年偏头痛

时间:2022-04-07 08:07:27

养血清脑颗粒与多虑平合用治疗中老年偏头痛

摘要:目的 观察养血清脑颗粒与多虑平联用治疗中老年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偏头痛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养血清脑颗粒与多虑平,对照组予镇脑宁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HAMD评分较治疗前下降明显(P<0.01),与对照组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养血清脑颗粒与多虑平联用治疗中老年偏头痛优于镇脑宁。

关键词:养血清脑颗粒;多虑平;中老年;偏头痛

中图分类号:R747.2 R289.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349(2007)10-0996-01

偏头痛和抑郁症均为中老年人常见病,偏头痛病人易合并抑郁症.抑郁症状可诱发加重偏头痛,我院应用养血清脑颗粒和多虑平治疗偏头痛病人5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0例均为2003年1月~2005年7月我院收治的偏头痛病人,符合国际偏头痛协会制订的诊断标准,符合中国精神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并经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17分肯定为抑郁症。病人病程在3个月以上,每月至少发作1次,除外其他功能或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头痛。随机将入选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男19例,女31例;年龄(50~73)岁,平均63.1岁;HAMD评分20.23±1.65分;病程6个月至20年,平均7.5年;发作频率(1~5)次/月,平均2.7次/月。对照组50例,男18例,女32例;年龄(50~71)岁,平均60.5岁;HAMD评分20.16分±2.34分;病程6个月至25年,平均7.7年;发作频率(1~6)次/月,平均2.9次/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治疗组口服养血清脑颗粒4 g,每日3次,多虑平25 mg,每日3次。对照组予镇脑宁每次2粒,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8周,服药期间禁用镇静止痛药以及其他预防偏头痛药物。

1.3 疗效评定标准 控制:服药后头痛未发作;显效:服药期间仍有(1~2)次轻微头痛,间歇期明显延长;好转:服药期间的频率减少60%以上,间歇期延长;无效:无变化。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分别进行HAMD评分。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见表1)

2.2 两组临床疗效评定(见表2)

3 讨 论

偏头痛是神经内科常见病,据国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报道发病率690/10万。大脑神经元播散性抑制学说认为偏头痛的发生系原发性神经抑制过程,而伴随的血管变化为起初的一时性脑血管扩张,随后则为长时的脑血流量减少。偏头痛病人血液流变学指标增高占64.9%,说明血液的高黏滞状态与中老年偏头痛有密切关系。高黏血症可造成中老年人脑组织局限性气滞血瘀,使脑局部组织缺氧或脑微细动脉痉挛而导致偏头痛发生。长期严重的偏头痛以及由此引起的紧张、焦虑、失眠、烦躁、情绪低落、兴趣丧失导致抑郁症发生。在偏头痛的危险因素中生气、疲劳、紧张、睡眠障碍促发偏头痛显著高于其他刺激因素。中老年人因工作、生活等因素极易发生这些高危刺激因素。

养血清脑颗粒中熟地滋阴养血,当归补血活血,川芎活血行气,有补血养阴、平肝潜阳、活血止痛、通经活络之功效。动物实验证实,口服养血清脑颗粒能增加动物颅内动脉和椎动脉的血流量,扩张软脑膜小动脉,舒张离体血管的平滑肌,对抗去甲肾上腺素(NE)引起的离体动脉的收缩等,均提示该药能有效地改善全身性血管功能失调。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缺血缺氧状况,提高脑组织对缺血缺氧的耐受,达到治疗偏头痛的作用,多虑平为三环类抗抑郁药,对反应性抑郁及更年期抑郁症均有效,可控制抑郁症状。特别适用于以焦虑为诱因的肌肉收缩型偏头痛。将两药联合应用治疗偏头痛取得满意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上一篇:兖州矿区煤矿工人高血压流行病学分析 下一篇:万爽力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