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庞山湖沈氏堂门神歌演唱探微

时间:2022-04-07 07:23:32

吴江庞山湖沈氏堂门神歌演唱探微

吴江庞山湖沈氏堂门神歌是存在于江苏省吴江市(县)庞山湖一带的一种传统民间信仰活动,是吴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是明清时期庞山湖一带渔民的重要精神慰籍。但随着近年庞山湖地区渔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转变及多元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影响,沈氏堂门神歌演唱活动正逐步呈现存在与传承的疲态。本文对庞山湖沈氏堂门神歌演唱特点作了一个简单的梳理,以期庞山湖沈氏堂门神歌得到更好的传承。

吴江庞山湖沈氏堂门神歌演唱活动是存在于江苏省吴江市(县)庞山湖一带的一种传统民间信仰活动。它以庞山湖为中心,以吴江松凌、芦墟、北厍、金家坝、黎里、平望等镇为主要流行区,并辐射至上海青浦区的朱家角、商榻、金泽;浙江嘉善的大舜、陶庄及嘉兴的王江泾、莲泗荡,湖州的石淙、章家坝等地。据沈氏堂门神歌第五代传人沈全第①介绍,沈氏堂门神歌源于明末活跃于吴江庞山湖一带的民间宗教红山教。自其高祖沈玉祥于清道光年间入红山教始,目前沈氏堂门神歌已传至第五代。沈氏堂门神歌属庞山湖地区神歌中的“水上派”也称“网船派”,神歌先生以渔民为主。不同于庞山湖地区 “岸上派”亦称“陆上派” 神歌。“岸上派”神歌先生主要以农村私塾先生和农村小知识分子为主。

沈氏堂门神歌主要用于庞山湖一带渔民举行的各种庙会、赕佛、出水打鱼②等祈福活动。是明清时期庞山湖一带渔民的主要精神慰籍。据2010年吴江电台《鲈乡风采》节目组调查统计③,近年,沈氏堂门神歌每年在吴江庞山湖、上海青浦区、浙江嘉善、湖州等乡镇演唱50余场。作为传统民间信仰活动,吴江庞山湖沈氏堂门神歌演唱有着怎样的特点呢?本文就此做了以下梳理。

1.演唱内容丰富

沈氏堂门神歌演唱活动与其所在的吴方言地区其他民间信仰活动一样为多神信仰,如:同里宣卷、平台山神歌、汾湖神曲等。演唱内容包括:神道故事、民间传说、民间故事等。如:《喝潮王神歌》讲述了顾野王的故事。顾野王,字希冯,吴江人,南朝大学士,当时被称为“鸿儒”。相传有一年吴江地区洪水泛滥,顾野王为阻止洪水大声喝潮,抛衣掷帽,跃入洪水之中,被洪水无情卷走。当地百姓在他投水的地方修建了一座顾公祠,尊称他为“喝潮王”。除此之外,沈氏堂门神歌还把大自然的景物作为演唱内容。如长篇叙事神歌《神鸟》中的“十二月花名”:“正月元宵节来闹花灯,二月里来暖洋洋来好风景。三月清明时节人家来上坟,四月黄梅来雨纷纷。五月菖蒲是避邪灵,六月荷花冰心清。七月凌霄花开满枝。八月桂花是香阵阵,九月开来像铺黄金,十月天边飞雁来叫声声。十一月腊梅花开傲霜雪,十二月过仔是新春。一年一年来好光景”。

另外,沈氏堂门神歌演唱内容还包括有:《玉皇大帝》《城隍》《财神爷》《土地》《关公》《卖鱼娘子》等等。由此可见,沈氏堂门神歌演唱内容是十分丰富的。

2.演唱曲调易于上口

沈氏堂门神歌曲调平稳,节奏一般由8分音符和4分音符组成。演唱时人声与打击乐器相结合。如:《刘王神歌》

注:节奏部分由大锣、汤锣、钹、鼓齐奏。

演唱时根据不同场合或事主要求也可不使用打击乐器伴奏,采用一人主唱,多人“和口”,用“落啊来,哩啊落啊落啊来……”等附腔伴唱的形式演唱。唱词一般由七字组成,有时也用七字以上的句式,但通常不会超过十一个字。语言流畅、易懂,一韵到底。

3. 演唱具有“立地编”“立地变”的即兴创作特点

据沈全第介绍沈氏堂门神歌具有着“立地编”“立地变”的即兴创作特点。演唱沈氏堂门神歌可根据社会上的流行增添一些新内容,也可增添一些滑稽的东西使演唱更有趣味、更幽默。如沈全第即兴唱的《上梁歌》:“脚踏之梯步步高,芝麻开花节节高。今年先造高厅屋,来年再把高楼造”。

对结婚的新人可唱一些爱家庭、爱老婆、爱子女的内容。对兄弟和睦可唱一些使兄弟齐心的歌。如:“三兄四弟一条心,门前泥土变黄金;三兄四弟各条心,门前黄金变灰尘……”。“立地编”“立地变”的即兴创作特点丰富了沈氏堂门神歌的演唱内容。

4.演唱具有潜移默化的教化功能

沈氏堂门神歌演唱作为吴方言地区民间信仰活动的一种,其具有着劝人为善、惩恶扬善的教化功能。如《刘王神歌》④“闹头”部分:“香烟炉内起祥云,要赞刘王猛将军。有我忠良在世界,威权三界独自尊,驱赶蝗虫归大海,护国勤王救万民。黎民百姓同口赞,仁宗皇朝出贤人”。又如:《卖鱼娘子》神歌讲述了有着家财万贯、老婆36位的李大官人。要娶在他家门前卖鱼的卖鱼娘子为妻。卖鱼娘子说:你把家里的五千零四十八间房子和万贯家财分给穷人;让你的36位老婆统统回家。李大官人答应之后,卖鱼娘子摇身变回了观音娘娘的原形,李大官人从此变的一无所有。这部神歌告诉人们一个道理,作黑心人是没有好下场的。

地处吴江的庞山湖与其相邻的太湖一样,自古以来给周边渔民带来了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如:大风、水溢、水涸等。沈氏堂门神歌演唱为饱受自然灾害之苦的庞山湖渔民带来了精神抚慰。其今天的存在使我们领略了明清时期神歌的原始演唱样态,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歌中演唱的为民消灾除害、劝人为善的内容对于当前现实生活提倡精神文明,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生活具有着积极作用。

注释:

①沈氏堂门神歌第五代传人。吴江市民俗协会会员。

②每年5月―7月是庞山湖渔民外出捕鱼的季节。

③吴江电台乡土节目。

④众多神歌中最具代表性、最典型的一部。

作者简介:

1.杨海滨,苏州学院副教授

2.刘燕,苏州学院副教授

上一篇:浪漫主义时期钢琴艺术的发展 下一篇:童声合唱对儿童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