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课程资源培养语文素养

时间:2022-04-07 07:23:26

发掘课程资源培养语文素养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要求“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以达到“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提供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的。

素养创新 意识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还明确指出,要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求“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以达到“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目的。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各版本的语文教科书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人教版有描写著名自然景观的《桂林山水》《林海》《索溪峪的“野”》,有介绍现代科技的《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21世纪社会集锦》,有反映儿童生活的《童年的发现》《冬阳·童年·骆驼队》,还有的介绍关于宇宙生命的《只有一个地球》《宇宙生命之迷》……这些课文文质兼美,富含思想道德教育及审美情趣的文化价值。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挖掘教材的有利因素,拓宽语文教学空间,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1通过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唤起学生爱国意识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为此,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展示祖国的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渴求欲,培养他们主动探究和创新意识。教学《桂林山水》《林海》《索溪峪的“野”》时,可利用多媒体展示这些旅游胜地的秀丽景色,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还应趁热打铁,密切联系学生的情感世界,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式介绍所见过的优美风景。学生们积极性会特别高涨,,拿出照片介绍,边说边比画,纵情高歌,低声吟诵,载歌载舞 ……既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又增强了他们的自豪感,有助于人文素养与创新精神的培养。

2通过介绍科学家、发明家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探究的意识

创造动机,即直接激励和推动人们从事创造活动的内在驱动力,对人的创造行为起着导向、激发和强化的作用。科学家、发明家勇于创造的品质是孩子们最好的精神食粮,是激发他们创造动机的活教材。北师大版语文教科书《当代神农氏》《一个这样的老师》《詹天佑》《床头上的标签》《炸药工业之父——诺贝尔》……学习这些课文时,应引导学生阅读有关科学家的故事,展开故事比赛,激励学生向大发明家学习;开展创作小实验活动,为学生提供实验操作的平台;撰写科技小论文,或者以《我的发现》为题写自己的感受。学生树立了科学的态度,产生了主动探究的欲望,定会受益终生。

3通过想象,学生在异想天开中得到创新思维意识

“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可想象是无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爱因斯坦告诉人们,一个奇妙的主意产生,需要人们展开丰富的想象,有了丰富的想象力,思维就有了翅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创新教育中最常见、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在学习人教版的《蝙蝠与雷达》时,教师可依据课文特点,设计这样思维训练:

师:“人们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雷达是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而发明的,你还能联想到人们从什么东西得到启示,发明了什么?“

生:“人们从鸟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飞机。”

生:“人们从鲸鱼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潜艇。”

生:“人们从人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机器人。”

……

学生对此类问题非常感兴趣,打开了思路,趁此良机,可继续引导学生深入思维:

师:“在日常生活中,你能从什么得到启示,觉得可以发明什么。”

生:“我可以从狗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一个嗅觉灵敏的机器狗,专门嗅出哪个工厂排放废气废水,以此来保护环境。”

生:“我可以从含羞草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一个防盗保险箱。一旦小偷触及箱子,外面的保护层,就会立刻卷起来夹住小偷的手,捉住了罪犯。”

生:“我可以从蚊子得到启发,发明一个吸毒气,用来吸出人体里的所有病菌和有害因子。”

……

学生们的异想天开,奇思妙想,不正是最宝贵的创造思维吗?

4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感受到信息意识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可创设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让学生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对大量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在教学《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21世纪社会集锦》时,组织学生到网上查询、整理和编辑资料,发邮件,购物,聊天……孩子们会充分感受到电脑的无穷魅力,感受到信息时代的飞跃发展。

5开展社会调查,撰写建议书,培养环保意识

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宇宙生命之迷》《生命与水》这篇课文时,为了理解人与“地球自然资源”的关系,和宇宙方面关系,可组织学生分组收集、查阅相关资料。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电脑网络,查找森林、煤、水、石油等储量……组织学生以环保为话题开展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或写建议书。一方面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同时增强环保意识,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真可谓一举四得。

6通过对比,畅想未来,增强学生的使命意识

《语文课程标准》将“国内外的重要事件”也被列为语文课程资源。在教学《开国大典》时,由于学生均在两千年以后出生,很难体会和想象六十多年前的情景,为了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可回放记录片《开国大典》,再现当年的情景。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组织观看后来两次的“国庆大典”的片段,将建国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现代化建设时期进行比较,这样学生必会真切地感受到祖国六十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还可通过各种方式收集有关资料,开展“办小报庆国庆”实践活动,畅想祖国未来的样子。一颗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种子会在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

上一篇:远程教育在军队教学中的作用 下一篇:论指示交付适用善于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