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拳赤子心,殷殷华语情

时间:2022-04-07 03:15:04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海外华侨华人学习中文、了解中华文化的热情也空前高涨,对华文教育的需求十分迫切。笔者日前参加了深圳市盐田区组织的华文教育考察团,对柬埔寨、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三国的华文教育情况进行了为期10天的考察。虽行程匆匆,但海外华侨华人对华语的那份感情,却令人为之动容。

一、草长莺飞二月天

据柬埔寨柬华理事总会负责人黄焕明副会长介绍,1992年5月,柬华理事总会成立“金边复课委员会”,负责与政府协调兴办华校事宜。至九十年代中期,华校出现在柬埔寨各个乡村。

我们驱车来到了金边在校学生人数最多的端华学校,进行了实地考察。走进学校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中文书写的墙报、标语,学生们自办的文学专栏等,营造了十分浓厚的华文氛围。学生们的文章都是从最基本的传统道德出发,阐述着做人的道理与准则:“成功的人总是严守社会公德的人。”“聪明的人总是珍惜时光学习的人。”“团结文明,勤勉严谨。”这些文字道出了最朴素的道理:做一个好人,做一个高尚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些都生动地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对华人乃至后代的深刻影响。正如端华校长李明辉老先生所介绍的那样:“我们学校办学的宗旨就是为了弘扬民族文化,让华裔、华裔子弟能够接受我们本民族的文化和道德教育,一方面也为当地政府培养一些多元化的人才,这将对于中柬文化交往起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柬埔寨华校,教师的年纪普遍偏高,那老迈的身躯,花白的发丝,慈祥的微笑,成就了华校一道独特的风景,也是华校存续所面临的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对他们而言,讲华语就是对祖籍的一种怀念方式,参与华文教育事业,就是为子孙后代保留一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一项很光辉的事业,他们愿意为之努力!

柬埔寨的华校、华文教育主要以乡团组织为支撑。华校基本是柬华理事分会的附属单位,分会从人力、物力,特别是财力方面给予支持,分会领导往往就是学校董事会负责人。

二、虫声新透绿窗纱

原以为语言是不可能被人为禁绝的,但是到了印尼,你会发现,时间可以阻断一切。在这里,年龄在45岁以下的华人,以及他们的20岁以下的子女,都不会使用华语了。印尼政府曾对华语下达了长达32年的禁令,在那不准讲华语、不准用华人姓氏的年代,印尼华人的生活是怎样的悲凉与沧桑!1999年禁令稍稍解除。2001年8月印尼教育部正式颁布决定书,允许开办华文学校和其它外语学校,不受任何限制,大学可以开办华文系。印尼教育部长强调,政府将使华文与英文、日文享有同等的地位。印尼的许多华人特别是老一辈的华人开始大力宣传与从事华文教育工作,用“奔走呼号”“殚精竭虑”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用他们自己的话说,他们肩负的不仅是教书育人的责任,更肩负着传承中华文化的使命。

在文桥三语学校,我们参观了他们的图书馆,与其称为图书馆,倒不如称为图书室更恰当。那只是一间30平方米左右的教室,三四个书架,零零散散地摆放着一些华文书籍。在我们眼中不屑一顾的小册图书,到了他们的手中都成了宝贝。有限的几本汉语字典,成了全校教师最得力的助手。年轻质朴的董事长江睿向我们解释,32年不让讲华语,许多华文书籍都被毁掉了,在这里开展华文教育极其艰难。的生意以酒店为主,我们办学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让中华文化在印尼得以保留存活。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牢记:我们是华裔,我们应该了解自己祖籍国的文化。

印尼的华文学校都是从幼稚园办到高中部的,实行小班教学,每班最多24人。印华学校是巴厘岛最好的华文学校,该校教师多是30多年前受过华文教育的中老年人。还有一部分是来自中国大陆的大学毕业生,他们是以华文教育志愿者的身份,经由当地侨务部门的介绍来到此地任教的。从这些老年教育者以及年轻志愿者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印尼华文教育的美好前景。但是,32年的禁锢,使得华文教育千疮百孔,现在真的是百废待兴。从教材到师资,从教学思想到具体教育方法,从华文本土化趋势到华文教育融会到当地文化之中……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三、满园春色关不住

在马来西亚,华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皆由华侨捐款而来。我们考察了山打根中华中学。这是当地华裔子弟就读人数最多的学校,自开办以来,历届校长13人,均为华裔。交流会上,该校华语教师谈到了校训: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简短的八个字,涵盖了中华文化的精髓,体现了儒家思想的精义。

马来西亚中学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政府给予津贴的国民中学,这类中学以马来学生为主,用马来语教学;二是原来接受政府津贴的准国民中学改名为国民型中学,这类中学以华族和印度族学生为主,用英文或马来文教学,华文和淡米尔文仅作为一个科目学习;三是原接受政府津贴的华文中学,后因不按国民型改制而得不到政府津贴的中学。第三种类型的中学现有60所,他们坚持母语教学,因拒绝改制而被迫自行筹措经费办学,政府没有一分一厘的资助,称之为“独立”中学。华文学校归属第二类与第三类。政府对第二类学校的津贴只限于老师的工资。至于其他的投入,则全部由当地华侨华人捐助。

马来西亚是除新加坡以外,华人占全国人口比例最高的国家。迄今为止,有华文小学1287所,华文独立中学60所,大专院校3所。仅在沙巴州,就拥有国民型华校80多间,在校学生近50000人。其规模之大、普及之广可见一斑。

马来西亚华校董事联合总会成立于1954年,是维护与发展华文教育的全国领导机构。他们大力发展电化教学,从幼儿园开始就开设了电脑课程,让教师、学生人人了解电脑、使用电脑。学生们在电脑上绘画、答题,在互联网上交流,个个驾轻就熟,华校与时代的脚步紧紧相随。由于华校的教学质量在各源流学校中名列前茅,数理化尤为出色,华校成为国家教育体制外的重要补充,为社会各界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人才。他们还强调“培养领袖”的教育目标,不仅仅是为了培养懂华文的人,还着力于培养华人领袖,将为今后华人生存软环境的改善,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借鉴与反思

1.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此三国受中西方文化的影响都很深,华文学校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多元化的教育教学理念。如马来西亚沙巴崇正中学推崇多元智慧全面教育,办学强调六育(德、智、体、美、群、劳)平衡发展并坚持六育德为首,大力提倡科技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国际观,特别强调人格教育、终身学习体系、独立思考能力、民主意识。学校管理科学有序,已跻身于马来西亚名校行列。这对于一所独立中学而言是非常不容易的,显示了华文教育的成果。

2.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我们所到的三国7校,都体现出一个共同的特点:营造了浓郁的中华文化的氛围。以中华经典名言警句为内容的校训、横幅、牌匾、板报,分布在各华校校门、教学楼墙体、走廊、课室等处,使学生时刻浸淫在浓郁的中华传统文化氛围之中。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励志启德,而且对于学习、普及、推广中华文化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纯粹的中华传统文化活动。此三国华校利用一切可采取的方法,使学生参与到中华文化的活动之中。他们以歌咏、诵读、游艺、联欢、比赛等简便易行的方式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时机多选择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中国传统节日,以引导学生对节日民俗寻根溯源。

4. 三语教学成果显著。他们均采取本国语、华语、英语“三语并重”教学方式。这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华校的老师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一条简便、高效的新思路,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5. 此三国华文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资金不足,缺乏高素质师资;缺乏合适的教材,教学参考资料匮乏;生源日益减少等。

上一篇:海外教育动态:英国中小学教育改革等 下一篇:我害怕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