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给水处理技术中若干问题探析

时间:2022-04-07 02:37:16

关于给水处理技术中若干问题探析

摘要:水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人类如果在失水的情况下会在几天之内就无法存活下去,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水资源短缺情况较为突出,近几年,水资源的污染情况也不断的加剧,从而为饮用水的水质安全造成了更大的威胁。所以根据目前我国给水处理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给水处理技术和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以提高我国饮用水的安全,满足人们饮用的标准,保障人们身体的健康。

关键词:水质 给水处理 技术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苊,离开了水,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较无法进行。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给水系统成为保证人民生活及经济发展的基础,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对水量和水质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这就与我国现阶段水资源的短缺、污染、水质和水压的下降相互矛盾,制约了城市的经济建设进程,所以为了保证城市的健康发展,我们需要针对当前水处理行业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加强给水处理技术的研究,使给水处理技术得以更快的发展,从而保证城市建设的正常进行。

1 给水处理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1 水资源短缺与水源污染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世界性的一个问题,但对于我国这个人口大国来说,这个问题尤为突出,我国的水资源呈不均匀分布的状况,部分地区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长距离的建设引水工程,来保证饮用水的供应。

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工业的发展速度,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激增,导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量不断的增加,但我国在对污水处理技术上还存在着较多不完善的地方,从而导致大量的污水未经处理即被排入水域当中,严重的污染了水体,使水的致突变活性阳性率不断增高, 加剧了水环境的恶化速度,使我国地面水源很难达到饮用的标准。同时使水体更富于营养化,导致水中氨氮的含量在不断的升高,另外水中藻类的增加,不仅影响到了水处理的效果,同时所产生的藻毒素也严重的危及饮用水的安全,影响人们身体的健康和水的口感。

在我国很大一部分水厂的技术水平仍处于较落后的状态,传统的处理工艺主要适合用于未受过污染的水,对于目前的水质,传统的处理工艺无法对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彻底的清除,残留的这些有机物严重危及人们身体的健康,所以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如何有效的清除饮用水中的有机物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1.2 氯化消毒副产物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在给水处理中采用氯化消毒,此种消毒办法不仅经济、有效,还易于管理,同时还可以防止水管网内细菌的繁殖,保证了水质的质量。但是随着水质污染的加剧,近些年来,由于水中所含有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增加,这样采用氯化消毒时氯则会与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直接反应,生成一系列的卤代有机副产物,从而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目前在卤代有机副产物中挥发性三卤甲烷和难挥发性卤乙酸占有很大的比例,同时还有许多其他的氯化消毒副产物,严重威胁着人们身体的健康。目前我国水土流失很严重,这样地表面一些腐植性的物质随水土流入水体中,从而使水中的有机物浓度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这样就使氯化消毒过程中不仅要消耗大量的氯,同时对水处理的效果也达不到预想的目标,卤代有机物的数量也在大量的增加,严重影响到了水质的质量和饮用水的安全,所以当前如何控制与消除卤代有机副产物已成为保障饮用水安全的重要问题之一。

1.3 病毒及致病微生物的去除或灭活

传统的氯消毒不仅有会产生一定量的氯化消毒副产物,同时在常规的处理工艺当中,氯虽然能有效的灭活细菌,但氯还无法有效的杀灭病毒,只有当水的浊度降到较低水平时,氯才能有效的杀灭病毒,但通常情况下我国大部分城市的饮用水的浊度都无法降到能保证氯杀灭病毒的标准,所以这些没有被消灭的病毒则对人体的健康构成较大的威胁。因此当前的处理工艺中应着力于研究消毒工艺,强化混凝与过滤工艺,有效的降低饮用水的致病微生物,从而保证饮用水的安全。

1.4 给水管网输送过程中水质的污染

自来水都需要经过管网才能输送到千家万户,但管道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腐蚀性,从而导致细菌滋生,使水质受到较大的影响。

2 给水处理技术研究与发展对策

2.1 饮用水除微污染技术

我国现行处理工艺的功能主要是除浊、灭活细菌及致病微生物, 以保证饮用者免生疾病或防止流行病爆发。 我国水源的水质不但有机污染物浓度较高, 而且天然有机物浓度和浊度也较高, 水质成分较复杂。加之我国采用的常规处理工艺的设计负荷较高, 处理后水质也较差。这就决定了要结合我国的国情, 根据我国的经济情况与水质特点等具体条件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饮用水除污染技术。我国目前饮用水源污染的特点是受污染面较广、局部污染已较严重。因此, 从战略上可从两个不同层次发展我国的饮用水除污染技术: 一是发展适合于我国水厂、易于推广应用的经济型除微污染技术, 从现有的常规给水处理工艺的某些关键环节人手, 使之具备除污染功能; 二是发展高级处理技术, 重点放在对局部重污染水源的源水进行处理或用于水质要求较高的情况。近期在高锰酸钾除污染技术、高效多功能复合净水剂的研制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2.2 氯化消毒副产物的控制技术

氯化消毒副产物的危害较大, 特别在我国源水中有机物浓度较高的情况下更应该引起较高度的重视。控制与消除氯化消毒副产物一般有几种途径: 一种是用非氯氧化剂取代预氯化, 减少氯与水中有机物的作用机会; 二是在氯化前尽量去除或减少腐植酸、富里酸及其它氯仿前质; 再者是彻底改变消毒方式, 用非氯氧化剂如臭氧、二氧化氯或紫外线照射等其它消毒方式。由于氯最经济, 并在管网中能保持一定余量, 目前仍被作为主要消毒剂。所以在我国可将重点放在前两种措施控制氯化副产物生成量。

2.3 传统水处理工艺的强化

在满足水质、水量、技术经济合理和安全可靠性的前提下, 提高给水处理设施的效率, 提高负荷,以求降低设备建设投资。研究高效混合器, 使药剂与水充分混合, 促使胶体脱稳完全。研究高效多功能混凝剂与助凝剂,强化水的脱稳与水的絮凝环节。进一步深人研究高效的反应与沉淀设备, 提高絮体间的碰撞效率, 提高有效能耗。研究高效沉淀(气浮)设备, 提高絮体分离效率。改进滤料性能、发展高效强化过滤技术,提高滤层含污能力、除微污染能力, 充分发挥过滤工艺对水质的屏障作用。

2.4 节药、节能、节水的给水技术

水中有机物可使水中胶体的稳定性成倍地增加。我国的地面水源中的有机物浓度和水中浊度普遍偏高, 因此我国水处理过程中的药耗也明显偏高。所以, 发展节药技术、降低药耗是今后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此外, 我国水厂自动化程度较低、供水耗能较大, 缺乏优化调度系统, 能量浪费现象严重。降低制水成本是‘吸经济型” 优质给水的重要内容, 并且对能源短缺的我国也是一个贡献。节水是指节约水厂自用水量, 它不仅包含节药、节能的成分, 也是对水资源的节约。由于我国用水量不断增加, 而水资源有限, 研究节水技术有很重要的意义。

3 结束语:

我国的人均水资源占有率位居世界的后几位,现在又面临着水资源短缺、污染等问题,目前我国的水源已很难满足人们对水质、水量的需求,也严重的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因此研究和开发出高效的给水处理技术,以提高水质,保证供水的安全是今后给水领域中较为艰巨的任务,只有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提高我国的饮用水水质,保证人们的健康饮水要求。

上一篇:关于城市道路环境影响评价要点探析 下一篇:关于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