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方言逑嘤

时间:2022-04-06 11:21:03

从小到大,我都没有想过要出省读书。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广州人,我早已熟悉珠江水淡淡的咸味、饭菜里浓浓的鲜味、老巷子里的散发着的西关味。背井离乡来到武汉大学求学,真是一个意外。尽管现在已经大三,但是我仍不能说我已经适应了武汉的生活,从内心深处,我从未适应武汉,尤其在语言上。

我在家常年讲粤语,来到武大后,说出的普通话总带着浓浓的广东腔。还记得第一次班会课的时候,每人做自我介绍,当我介绍我来自广东广州的时候,大家一脸“难怪说话有港台腔”的表情让我哭笑不得。

刚到武汉的时候,只要听到粤语都会特别兴奋,倍感亲切,因此每当我与班上另一个广东女生走在一起的时候,总会忘我地说着粤语。刚开始的时候,同学们会笑着调侃我们在说“鸟语”,然而长久下来,我感觉到大家有一些不满的情绪。后来我仔细想想,一群人在一起的时候我们一直在说大家都听不懂的粤语,确实有种自我封闭的感觉。于是我们也慢慢修正,与大家一起的时候,尽量说普通话。虽然刚开始有点不适应,说普通话语速慢,吐字不清晰,不太熟的朋友一听我的腔调,有时也会忍不住问道:“同学,你是广东人吧?”

来武汉以后,我才深深地体会到粤语作为一种文化给大家带来的影响。大部分同学都觉得粤语音调很好听,喜欢粤语歌,偶尔也会让我教几句简单的粤语。粤语的流行,与港澳文化的流行是分不开的,粤语歌,TVB的电视剧,这些文化产品使得粤语作为粤文化的代表深入人心。同时,粤语中往往掺杂的一些外来词,如“士多”、“的士”、“巴士”等,因此也被同学调侃粤语很“洋气”。

我因为从小说普通话机会比较少,所以普通话讲得不太标准,本以为来了武大,与五湖四海的同学生活在一起,总能练出一口标准的普通话,然而事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

宿舍四个人,分别来自广东、福建、广西、湖北,除了湖北室友的普通话比较好,其余都是浓浓的港台腔。当我们三个人同时在宿舍给家人打电话的时候,粤语、闽南话、广西贺州话此起彼伏,湖北室友总是调侃:“你们一群人像在开多国首脑会议,还需要一个同声传译。”

我在人文科学试验班学习文史哲,主攻方向是文学,有古代汉语、诗歌、语言学等课程。粤方言大部分发音保留了古汉语的发音,是研究汉语的“活化石”。因此,老师要展示古汉语音或者区分平仄发音的时候,总会让我站起来用粤语读一段话。记得在一次诗歌课上,老师先用普通话朗诵了一遍《再别康桥》之后,又让我用粤语朗诵一遍。在我看来,这如日常讲话一样平常,但是当我读完以后,全班安静了半晌,然后掌声响起。同学们的掌声让我受宠若惊。后来经过老师分析我才知道,他们鼓掌,是因为感受到了古汉语音韵朗诵诗歌的美。

如果说在专业课上,我第一次感受到粤语的魅力,那么在武汉生活两年,则让我深深体会到了方言文化的差异。

在学校里,我接触的基本是普通话,然而走出校园,买份报纸,打个出租车,大妈大爷总是一口地道的武汉话。在武汉生活了两年,我依旧对武汉话一窍不通,因此也闹出不少迨隆

有一次我独自一人打出租车去一个地方参加活动,我并不知道那个地方的具置,只能根据邀请函上的地址在百度地图上输入再跟司机师傅讲,师傅看了地址也看了百度地图,仍然不知道我要去的地方是哪里。师傅一直在用武汉话问我问题,我猜大概他在问这个地方具体在哪里,他用武汉话说了一大堆,但是我一个字都没听懂。武汉话本来听起来语气就比较重,就连武汉人都自嘲平时两个人聊天像吵架一样。加上那时正值盛夏,天炎热人容易暴躁,师傅一直在说而我一句话也没听懂,导致他有点不耐烦了,武汉话语速越来越快,语气也越来越重。当时只有我一个人在出租车上,都吓哭了。师傅看到我哭了,惊讶地停了下来。我赶紧给武汉的同学打电话,让她帮忙与师傅沟通。在她的“翻译”下,好不容易才到了目的地。

这次“逵觥敝后,我开始尝试学一些武汉话(虽然至今依然没有什么成效),与武汉的同学打闹着,一句粤语交换一句武汉话,相互学习。当粤语遇上武汉话,也是一种奇妙的体验。

方言带来的“逵觥保总让我措不及防。大一时的愚人节,我就被狠狠地“整”了一次。

在武大,我身边的同学都来自五湖四海,在身边总能听到各种各样的方言。有一次我听到一个东北的同学打电话的时候一直在说“傻狍子”,我很好奇,于是问一个东北好友,狍子是什么。她一本正经地向我解释,狍子是一种很可爱的动物,傻狍子算是对比较熟悉的人的一种昵称。说完她还特意百度了狍子的照片给我看,我看了以后也觉得很可爱,满心欢喜地以为学了一个新词语。下雨遇见另一个东北的同学,便打趣他说道“傻狍子你怎么又迟到了?”他一脸不解地说:“迟到一分钟也不必骂人啊。”我把故事的经过跟他讲了后,我们两人都笑得直不起腰,而我那个东北好友,乐滋滋地享受着成功整蛊我的骄傲感。

上一篇:古天乐 我演反派导演压力比我更大 下一篇:数控铣床的运动仿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