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母词研究述评

时间:2022-04-06 07:49:07

字母词研究述评

摘 要: 作为科技文化迅速发展的结果与国际交流日益密切的产物,字母词的使用日益成为学界备受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近二十年来字母词研究文献的整理与发掘,探寻学界内字母词的研究现状,并指明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

关键词: 字母词 定义 分类 读音 词典

一、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日渐加快与现代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各类新鲜事物正以前所未有的迅猛之势涌入国门,其中包括被称为字母词的外文字母。细心观察生活的人不难发现,在新闻报道甚至日常交际用语中夹杂外文字母的现象早已屡见不鲜,且随着近年来国门开放力度的加大,此种现象已然扩展至国民生活的各个领域,呈现出一发而不可收的态势。面对字母词的大量涌现,有的学者主张遵循优胜劣汰的法则,接纳并允许它们的发展;有人对此提出质疑,认为汉语词汇应当拒绝外来语字母的渗入,甚至发出了“救救汉语”的呼声。尽管这样的看法有矫枉过正之嫌,但字母词使用范围的扩大与使用频率的增加,确实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

国内对于字母词的研究大致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自刘涌泉于1994年发表了《谈谈字母词》一文后,相继出现了一批相关方面的研究文章。就目前的研究状况来看,学界对于字母词的界定、分类及读音等问题仍存在较大争议。

二、字母词定义之争

1.汉语字母词说。综观近年来的字母词研究文献,在阐述字母词概念时虽不乏意见相左之人,但仍以援引刘涌泉在《谈谈字母词》一文中定义的为多。刘涌泉在文中明确指出:“字母词是指汉语中带外文字母(主要是拉丁字母)或完全用外文字母表达的词。”这可以说是现代汉语史中首次从学术概念的角度阐释包含外文字母的词语,而作为现代汉语“字母词”之说的开山鼻祖,刘涌泉的注解在李君、苏培成等人的文章中得到了广泛引用。在当时经济条件不甚发达的情形下,刘涌泉就能够从复杂的语言现象中发现外文字母词语使用频率增加这一新现象,并为之归纳注解,不仅开阔了学界的视野,而且为语言学研究开辟了一块新领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此观点日渐显露出缺陷,因而在经过进一步探究后,刘涌泉在2002年发表的另一篇文章中进一步提出“汉语字母词”和“中文字母词”的说法,并将其含义界定为“由拉丁字母(包括汉语拼音字母)或希腊字母构成的或由它们分别与符号、数字或汉字混合构成的词”。在这篇文章中,刘涌泉注意到部分中文字母词(如GB“国标”,HSK“汉语水平考试”)的出现,摈弃了“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或“外文字母开头的词语”的说法。由此看来,他所界定的字母词是广义的,几乎包含了汉语背景中所有出现外文字母的情况,此种定义尽管便于计算机信息处理,但在语言研究过程中则略失严谨。潘雪莲认为“这两种定义并没有本质的不同”,名称的调整只是说明了刘涌泉对于字母词在汉语词汇系统中定位的认识,但强调字母词属于汉语词汇一部分的立场显然没有改变。

2.外语字母词说。暂且不论字母词应当归属汉语词汇的说法是否妥当,仅就其内涵来看,尽管当前学界中持赞同意见的声音仍不在少数,但其中不乏质疑与反对,胡明扬便提出过不同的意见,他认为:“所谓汉语字母词应该称为外文字母词语或带外文字母的词语,因为这些字母都是外文字母,不是汉语拼音字母”,并提出“只有像GB(‘国标’)和HSK(‘汉语水平考试’)等类型才能说是‘汉语字母词’”,因为无论其读法如何,“大家心目中还承认这是汉语拼音字母,意思也完全是汉语的意思”。这一界定方式弥补了刘文观点的不足,将所谓汉语字母词的涵盖面缩小至拼音字母的缩写这一范围;潘雪莲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另一层面的解释,他认为,字母符号、未经缩写的外文单词原型等均不属于典型字母词,甚至诸如GB(“国标”)、HSK(“汉语水平考试”)、RMB(“人民币”)等拼音缩写也不能列入典型字母词的范畴,这是由于此种词语较强的符号性使其具有了词语代码的性质,因而更接近于符号。潘雪莲认为的字母词是将读音形式独立于原形之外的,结合形、音、义三者于一体的语言单位,是“汉语中使用的具有符号性质的带字母(包括拼音字母)的词语”,这与李君提出的“字母词必须是一个音义结合体”的观点较为相似。

3.小结。除“字母词”这一表述外,学界还存在“外来词”、“非汉字词语”、“新借形词”等种种称谓,他们试图通过对字母归属问题的规避明确概念,但终因无法自圆其说而未能成为主流意见。综观上述观点,我们不难发现,学界之所以对字母词名称的定义争论不休,涵盖范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而其所指向的焦点往往集中于“汉语字母词”或者“外语字母词”的名称界定上。我们较为赞同的是薛笑丛所提出的“应统一使用‘(汉语中的)字母词’或‘含有字母的词语’这种命名方式”的观点。

三、字母词分类之争

由于界定方式的差异,学者在对字母词进行归类的过程中有较大的意见分歧。即使是同一位学者,其早期与后期的归类方式也出现了一定变化,这恰恰反映出了个体思维在时代影响下的变迁过程,本文仅选取了几种较具代表性的观点作介绍。

1.从数量角度分类。刘涌泉在早期仅从字母数量的角度对字母词进行了分类,指出了三种类型的字母词,即单字母的字母词、双字母的字母词和多字母的字母词,并对每一种类型的使用方式及其字母位置进行了大致说明。尽管分类方式并非完善,但他作为字母词分类的首创者,却为后人提供了一个较好的研究视角。然而在经历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字母词迅猛发展的浪潮后,单以字母数量对其进行解构和分类显然已无法适应时代的需要,因而刘涌泉在后期写就的文章中对此前的观点进行了补充,将字母数量作为一种分类方式,与字母种类、字母纯与不纯、字母大小写形式和字母位置其他四方面并立,并在每一种类的微观方面又作出了细致的划分,使分类体系更加科学。

2.从来源角度分类。付义荣提出,可以从字母的来源方式对字母词进行划分,按照这一视角所划分出的字母词类型可以归纳为两类,即外来字母词和自创字母词。其中外来字母词指的是从汉语以外的语言中借用过来的字母词,其内容涵盖了现今所指字母词的绝大部分;而自创字母词则是指用字母记录汉语社会内部滋生的事物、概念而形成的字母词,此类字母词虽然所占比重不大,但构成却较前者更复杂,其内部又可分为汉语拼音字母缩略形成的字母词(如“GB”、“HSK”),用外文字母新造的字母词(如“甲A”、“甲B”),以及用外语词汇新造的字母词(如“TDK”一词用Tofel、Dance、Kiss三个单词的首字母来代指大学生中的出国、娱乐、恋爱现象)三种类型,这一说法为我们研究字母词的分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从字母来源角度考察字母词分类的学者并非只有付义荣一人,李君也提出过类似的观点。

3.小结。除上述两种分类方法外,还有学者从字母词的使用领域、字母与汉字结合的紧密程度和字母符号性的不同等角度提出了多种分类方法,但始终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四、字母词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的特殊成员,字母词的使用引起了广泛关注,虽然就目前情况看,字母词已被多数人接受并广泛运用于日常生活中,但仍存在诸多争议,而其矛盾焦点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首先是字母词的读音规范问题,其次是词典是否应当收录字母词的问题。

1.字母词的读音规范。汉语拼音字母与英文字母在形式上均采用拉丁字母的写法,但二者在读法上相去甚远,因而当字母词作为一种新兴语言形式产生后,它的读音问题困扰了诸多学者。有的学者认为,字母词语只有按照汉语语音来读时才可能成为汉语词语,曹学林、王均等均是这一观点的提倡者,周一民为此构拟了一套“京音”模式,但也有学者提出了与此相反的意见。刘涌泉就指出:“来自外语的字母词应一律按英文字母读,因为这些字母词都是通过英文传入的。”王立对字母词读音分布的调查显示:“汉语社群大多数成员有意或无意地用英语字母的读音取代汉语拼音字母的读音已是基本的读音倾向了。”顾晓薇通过对常用字母词语音特点的细致分析,认为其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受到汉语语音的影响,却保留了自身的语音特点,仍应采用英文字母本音为规范读音。

以上两种彼此对立的观点是建立在语音的绝对汉化或者完全保留原有读音基础上的,但在实际应用中却往往存在二者兼有的现象,如“CT”一词,现实中有人说成“xī tì”,也有人读成“sēi tì”;“L”有人读成“ái lou”,也有人读本音[el]。因而有学者提出:“有关部门应在广泛调查统计的基础上,参照大多数国人的字母读音习惯,兼顾字母的英语本音,主要依据汉语拼音(允许少量的例外)来确定每个字母的拼法和声调,从而制定出汉语英文字母读音标准。”这一建议的初衷是保护汉语,但我们认为,此种做法并不可取,因为字母的汉化标准读音一旦确定,就会在学习语音时形成所谓的双重标准。有的学者在经过调查后指出,字母词读音的实际情况要比以上阐述简单得多,“大众倾向于用英文字母音读字母词,即使一些意义来源于汉语的字母词,如‘HSK’,人们尽管知道是指‘汉语水平考试’,仍然采用英语字母音,并未用汉语拼音”。这一结论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字母词读音的实际情况,但仍未排除采用汉化读音的现象,因而字母词的读音规范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2.词典是否应当收录字母词。自刘涌泉将“字母词”作为一个学术概念提出后,字母词的使用被视作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新兴语言现象,从而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部分词典将字母词设为独立版块而收录其中,《字母词词典》、《实用字母词词典》等专门辞书相继问世,而于2012年出版的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因收录239个字母词而在学界内引起轩然大波,将词典是否应当收录字母词的问题再次推上风口浪尖。实质上,对于这一问题,学界内的论争早已存在。以刘涌泉为代表的乐观派认为“词典应该向字母词敞开大门”,刘文中对规范性词典与新词词典的收录规模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指出规范性词典应遴选成熟的字母词予以收录,而新词词典则可适当多收录一些,同时提到:“词典编纂者应该严格把关,认真筛选,不能见一个收一个。”潘雪莲所提出的“汉语词典对于字母词的态度既要审慎,更要积极”的观点恰好与此相呼应;沈梦璎认为,凡以西文字母开头的条目都可置放在按汉语拼音字母音序排列的汉字词之后,另按西文字母音序编排。此外,雷颐、江蓝生、邹玉华等学者也赞同词典收录字母词这一观点。也有学者站在保守派的立场上,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如慧生就指出:“词典只能收入大众都能使用的中文词。各行各业专用词语的缩写字,毫无必要收入。”

3.小结。对于词典是否应当收录字母词这一问题,我们认为赵京武、李秋果的观点较为妥帖,他们提出,词典中可以专门建立一个针对字母词的词语附录,按其字母顺序排列,以汉字开头的字母词可以按其第一个汉字的汉语拼音字母参与排序,汉字部分应该标注拼音,字母一律不注音。这一“附录”说得到了章振邦的认可。此举既可为字母词在词典中找到一个恰当的位置,又可规避给字母注音的难题,可谓一举两得。

五、结语

作为多元文化交融的产物,字母词已引起诸多学者的重视,对其研究正逐步深入。仅就目前研究成果来看,学者在对诸如字母词的界定、分类和读音规范等方面仍存在意见分歧,还需在细致考察大量语料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尽管目前对于关涉字母词的种种问题仍无定论,但大量相关研究的出现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字母词不断发展壮大的趋势。我们应以更积极的心态面对字母词的产生与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在社会的长久检验中趋于理性和规范。

参考文献:

[1]刘涌泉.谈谈字母词[J].语文建设,1994,(10).

[2]李君.试论汉语中的字母词现象[J].学术交流,2010,(04).

[3]苏培成.在争论中前行的字母词[J].科技术语研究,2006,(08).

[4]潘雪莲.略论字母词的定义与定位[J].科技术语研究,2006,(08).

[5]胡明扬.关于外文字母词和原装外文缩略语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2002,(02).

[6]李申荣景.论当前汉语外来词的使用及其规范化[J].东南大学学报,2012,(04).

[7]罗聿明.试论现代汉语“新借形词”[J].语言文字应用,2000,(04).

[8]薛笑丛.现代汉语中字母词研究综述[J].汉语学习,2007,(02).

[9]付义荣.略论汉语中的字母词[J].南京社会科学,2003,(02).

[10]曹学林.字母词语也是汉语词语[J].语文建设,2000,(07).

[11]王均.书《VCD该怎么读》之后——兼谈汉语拼音的字母名称读音[J].语文建设,2000,(06).

[12]周一民.VCD该怎么读[J].语文建设,2000,(06).

[13]王立.论汉语拼音字母词读音的民族性与国际化[J].北华大学学报,2008,(04).

[14]顾晓薇.常用字母词的语音特点[J].中国科技术语,2011,(05).

[15]周健,张述娟,刘丽宁.略论字母词语的归属与规范[J].语言文字应用,2001,(03).

[16]李小华.再谈字母词的读音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2002,(03).

[17]沈孟璎.浅议字母词的入典问题[J].辞书研究,2001,(01).

[18]雷颐.词典收录“字母词”理所应当[J].杂文选刊,2012,(11).

[19]江蓝生.《现汉》收录字母词违法之说不值一驳[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09-05.

[20]邹玉华.字母词入词典,既不违法又不违理[N].检察日报,2012-08-31.

[21]慧生.也谈字母词[J].语文建设,1995,(07).

[22]赵京武李秋果.浅谈字母词[N].邢台学院学报,2008,(01).

[23]章振邦.也谈汉语词典中的字母词问题[N].文汇报,2012-09-14.

上一篇:论道学科专业建设?共话新能源人才培养 下一篇:基于个性化需求的补考信息系统开发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