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示范高职建设成果展示会:关注青年成长

时间:2022-04-06 05:04:41

第五届示范高职建设成果展示会:关注青年成长

2012年11月2~3日,“高等职业教育服务青年成长发展暨第五届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成果展示会”在山东潍坊召开。会场搭建的“高职数字化专业教学资源库”交流平台,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与职业发展管理平台”,“高校学情调查跟踪系统”交流推介,“民俗文化产业校企合作成果展及项目推介”等平台和载体,集中展示了示范建设6年来高职教育在为青年学生提供优质高等教育、帮助其掌握就业技能并顺利就业以及奠定未来可持续发展基础所做出的贡献。会议设立“高职分类招生考试制度改革”“读高职有我的事业” “学以致用、人人成才”等论坛,来自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会组织、300多所高职院校和行业企业的2000多名代表,围绕服务青年成长这一主题,深入探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如何适应行业企业用人需求,让学生学有所获,健康成长,实现可持续发展。

圆寒门学子求学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逐步实施高等学校分类入学考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入学考试由全国统一组织;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纲要的表述,包含两个主要改革指向,其一是放权,即高职院校入学考试的组织工作从中央政府下放到省级政府;其二是分类,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实行单独考试,以区别于普通本科院校的招生考试。综合来看,目前升入高职主要有高职单考单招、高考+会考统招、高职自主招生三种途径。其中,单考单招只针对技校、中专和职高毕业生;“高考+会考”针对高中毕业生,高职自主招生面向所有考生。

实际上,高职院校的分类招生考试试点近年来已在我国一些省份逐步展开,并取得了积极成效。江苏省教育厅高教处副处长经贵宝表示,近年来,当地一直在探索高职院校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并明确了扩大学校自、灵活多样、以人为本的改革理念。

他介绍说,江苏在针对不同生源进行分类考试方面主要采取了两大措施。一是针对中等学校的毕业生,进行“技能+知识”的考试。即先进行技能考试,技能考试合格后再考文化知识,技能考试占总分的30%,考试的组织者由职教集团进行,省教育厅进行监控。二是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江苏有15所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已经开展自主招生,并正在筹划将这一政策放宽到省级示范院校。自主招生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自主招生的学校以全省统一考试成绩为参考,自主选择若干门考试成绩作为入学依据。另一种是完全由学校自主设定考试方案来招考,考试方案须报省考试院、教育厅审核通过。

他指出,尽管高职院校的招生主体上还是要通过统一的高考来实现,但是作为一项有益的补充,江苏今后可能会有30%~40%的高职学生会通过分类考试入学。

伴随着各地高职院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深入开展,全国高职院校的招生数量和在校生数量有了明显增长,更为可喜的是,通过招考制度改革,更多的寒门学子得到了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机会。数据显示,近三年,高职教育让全国近850万户家庭有了第一代大学生,实现了教育代际向上流动;高职毕业生中,12.7%来自贫困地区,22.2%来自西部地区,16.2%来自民族地区;来自以上三类地区的高职毕业生23%是在本市入学,83%在本省入学。高职教育为被传统高等教育招生边缘化的青年群体找到了人生发展与事业成长的新天地。

麦可思HR信息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裁王伯庆博士表示,分类考试,一方面体现了制度公平,改变了高职一定要在本科之后入学,成为“失败者”的考试现状;另一方面也强调了机会均等。但是作为一种制度探索,其实施过程和所带来的后续效应还需要深入研究和优化。在自主招生的情况下,高职院校要明确招生人群、招生定位,形成个性化的招生宣传,结合自身实际做好招生计划。另外,通过对高职院校入学新生跟踪调查发现,通过不同考试方式入学的学生,其在入学后的适应性不同。通过自主招生入学的学生人际关系普遍比较好,而通过普通高考入学的学生则在学习上遇到的问题较少。应该有针对性地根据不同招生途径学生特点进行分类培养,实施差异化教学和德育等方面工作。

2007年,教育部允许部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进行自主招生考试试点,并逐年扩大试点范围。作为首批示范校之一,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早在4年前就探索开展单独招生考试。司徒渝院长表示,自主招生采取的是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实现了人才评价的创新性和入学渠道的多样性。4年来,学校已经有20个专业开展单独招生,健全了学校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制度。

但他同时也坦言,高职分类招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一是组织方面的问题。仅仅依靠学校在1~2天内,对几千人进行多样化考试,很难保证试卷泄露等作弊现象得到完全杜绝,怎样真正做到公正、公平、公开,既减轻学生负担,又很好地维护学校形象值得深入思考。二是要继续探索多样性的综合评价。目前普通高中适应高考改革要求,也在进行学业考核和综合素质测评改革。高职院校在单独招生时,可在更大程度上,将学生高中三年学业考试和综合素质考试成绩作为重要依据。三是随着生源的减少,各地政府行政部门要思考建立有效政策,通过分类招生把企业需要进行继续教育的员工招到高职院校中,通过形成既规范又灵活的学制,把青年工人培养成为高端技能型人才。

为青年插上成就事业的翅膀

2010年毕业于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严诗晴,通过刻苦努力从一线工人成长为中天科技集团的一名车间主任。张华敏,淄博职业技术学院大三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通过不断学习与摸索,已经成为广东眼镜直通车超市有限公司周村店店长。在“读高职有我的事业”论坛上,两个学生的实际案例,让人们看到了高职毕业生不可限量的发展空间。

除这些个案外,据《2012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中的数据显示,2011届高职院校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89.6%,与本科毕业生接近,实现连续两届较快增长。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为2482元,比2009届上升了近三分之一。过去三年,高职院校培养了近18万创业人才,创业理想、项目质量和预期收入成为其自主创业的三大驱动力。这表明我国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正在显著提高,创业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传统社会观念对于高职毕业生蓝领工人的定位,随着这一群体的全面发展必将被转变。

是谁为他们插上了成就事业发展的翅膀?严诗晴在接受采访时的表达让人印象深刻,“我要感谢学校对我们的培养,为我们职业生涯发展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作为常州信息职院的管理者,邓志良院长对严诗晴的职业发展感到十分欣慰,他表示,学生能在岗位取得这样的成绩,与学校在提升学生的素质教育方面所做的尝试是分不开的。学校构建了“一中心,一园”的综合素质训练体系,一中心是大学生综合素质训练中心,一园是大学生创业创新园。与之相配套的还有包括思政课、体育课、专业课在内的11个教学模块,旨在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曾经培养出王洪军这样的高技能人才楷模。校长魏巍在介绍该校人才培养经验时表示,学校将人才培养目标设定为:高认知、高技能、高素养,要求教学要通过适用的理论、精湛的技能、创新的思维、良好的人格、健康的体魄等基本内容,来养成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事、学会改善的基本能力。

他介绍说,为激励学生自觉学习,学校建立了“职业能力证书”制度,对学生实际专业能力、专业技能资格、外语口语能力、品格素养水平、体能体魄水平、企业实践能力6方面进行考查,合格者由企业集团颁发证书。学校还注重引导学生对自身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并和企业共同设计了三个成长通道:一是技能通道。毕业后先从基层工人做起,逐步发展成为技师、高级技师。二是技术通道。也是先从基层工人做起,然后是工艺员、技术总监、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第三是管理通道。从工人到班组长、工段长、服务总监、车间主任、职业经理。他指出,让学生在入学时就明确自己的职业生涯是其成就事业的关键。

对于如何成就学生的事业,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也有高招。丁金昌院长表示,一是按区域产业设置专业,培养不可替代性人才。围绕温州市产业特点,学校重点开办的阀门设计与制造专业、汽摩零部件制造技术专业、鞋类设计与工艺专业等特色专业,吸引当地企业主动上门招聘人才。二是以能力为本位,培养特色人才。学校注重实训基地建设,实践岗位数是学校教室座位的两倍以上。还设计了“单一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创新意识培养”这一有层次的实践教学目标。将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结合在一起,提升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力。三是全学程育人,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学校努力实现“三课堂”有机结合。第一课堂(课内):注重培养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第二课堂(课外):通过校园文化活动来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第三课堂(暑期):通过有集中度的暑期专业实习与社会实践培育敬业精神和合作态度。

丁金昌指出,只有学生的职业能力、行为习惯、敬业精神、合作态度得到全面培养,学生毕业后,社会才能更欢迎,也就肯定会有自己的事业。

学以致用 人人成才

“假如现在要招聘一个员工,有两个学生应聘:一个学生手持一部短片作品;一个学生手里的简历是学习成绩和各种各样的表彰。你要哪一个?”在“学以致用 人人成才”论坛上,主持人将这个学生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当场抛给了北京网拓联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午生。

“我会先看下片子,在现场要求制作5秒钟的短片,眼见为实。”冯总的回答简单干脆,但也传递出一个明显的信号:企业用人非常讲究实用。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要让学生真正适应工作岗位要求,必须在教学上关注如何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而这必须通过加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来实现。

对于如何加深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陈建民用与企业“合伙培养”人才予以阐释。所谓“合伙培养”,陈建民说,就是学校按照企业岗位需求组织招生、培养学生。一要做到学以致用,二要保障每个学生成才。如学校和北京网拓联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过程中,针对企业在动画片制作需要剧本岗位、分镜头岗位、录音岗位、场景设计岗位等,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能力培养,并实现现场考核。

对于“合伙培养”产生的效果,冯午生总经理用一个案例来进行分析。他介绍说,2010年,国家发改委要求该公司制作一个展示中国古老城市文化的影片。这个片子一共只有21天时间制作,有关领导要拿到意大利作为礼品赠送。时间紧、任务重,企业想到了合作的两家高职院校,北京工业职院是其中之一。合作之初,以北京网拓联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牵头,带动北京1000家有规模的动漫单位,代表一个行业与学校开展校企合作。由于顺利完成项目,目前双方订单式人才培养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模式。

冯午生表示,通过这次合作实现了三方面的突破。一是合作形式的突破。实现一家单位代表一个行业与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二是合作内容的突破。从传统的师傅带徒弟操作发展到从剧本、分镜头、角色造型、场景设计和配音实现学生自主管理与工作。三是合作质量的突破。每周一召开校企合作例会,谈学生工作能力的变化,思想的变化,通过企业文化氛围的熏陶让学生积累更深的文化底蕴。

学生是学校的“VIP”,学生的发展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灵魂。与会代表在交流中纷纷表达出着眼青年学生就业有质量、职业有出路、未来有发展,更加关注学生人文修养、人格品质和职业态度,体现高职教育对学生人生成长可贵价值的未来发展愿景。

发现高职不一样的价值――第五届示范高职建设成果展示会印象

第五届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成果展示会以“创意高职”为主题,设立“高职分类招生考试制度改革”、“读高职有我的事业”、“成长导师、职业翘楚”、“学以致用、人人成才”及“学生全面发展与社团建设”等分论坛,意在发现高职不一样的价值:一是通过学生的职业发展体现教育对人生成长的价值;二是通过办学特色体现高职教育的类型价值;三是通过社会服务体现助力社会发展的价值。

会议汇聚全国高职战线力量,通过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展、高职院校社团展示与交流等活动,向社会各界全面展现了我国高职教育12年改革发展艰辛历程及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做出的重大贡献和高职学生的良好精神风貌。

闭幕式上,还颁发了本届展示会最佳风采社团奖、最具活力社团奖、青春才华奖、备受关注案例奖及特殊贡献奖等。

上一篇:构建和谐快乐学习型小组为教学案教学增添一抹... 下一篇:驰骋才知世界小 斟酌倍感方寸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