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与程序设计VB教学探究

时间:2022-04-06 02:15:18

算法与程序设计VB教学探究

摘 要: VB是高中阶段选修学习的程序设计语言。在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如何解决程序设计本身枯燥、难懂,找到一条较好教学方式,是教师感兴趣的课题。本文就教学方法在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具体运用,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并对在程序设计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VB 算法与程序设计 实例教学法 问题驱动法 层层深入法

国家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它强调课程的功能要从单纯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的自学能力;对学生的关注要从更多地关注学习结果转变为也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一、采用实例教学法,培养学生兴趣,增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学习的关键。在程序设计教学中,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利用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我选择一些有趣的、有实际意义的程序进行案例教学。在VB程序设计中的入门阶段中,我设计了一个简单的输出程序,模拟在元旦晚会上,随机抽取一位班级幸运同学的学号,赠送小礼品,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用VB编写程序并不难,从而迎合了学生渴望成功的心理特点。

二、采用问题驱动法,立足实例,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学生在学习For...Next循环时,书本内给出了一段求1到100之间所有数和的程序。代码如下:

Dim S as Integer

Dim I as Integer

S=0

For I=1 to 100

?摇?摇S=S+I

Next I

Print “S=”; S

这段程序在学生弄懂For...Next循环语句之后,理解起来是并不困难的,但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编程能力。我要求学生对原程序条件做如下几种变化:

(1)求1到100之间所有偶数的和;

(2)求1到100之间所有奇数的和;

(3)编程实现S=1*2*3*…*10,即求S=10!;

(4)编程实现S=1!+2!+3!+…+10!。

这就要求学生能够把前面所学的知识综合起来运用,对刚刚学习编程的学生来说这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但通过练习,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编程能力可以得到训练和明显提高。

三、采用逐步渗透,层层深入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习程序设计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教材在整体设计上,要注意分散难点、合理选材,为学生建立科学的学习顺序,并注意适时、适量,学以致用地逐步渗透相关的知识、思想和方法。比如在for循环语句中,先让学生用单循环语句打印出6个*号。

Dim I as integer

For I=1 to 6

Print "*";

Next i

然后让学生通过分析行和列的关系,进而分析出变量i(行数)和j(列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双重循环,打印出一个矩形。

Dim i,j as integer

?摇?摇?摇?摇?摇?摇?摇For i=1 to 6

?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For j=1 to 6

?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Print "*";

?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Next j

?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print

?摇?摇?摇?摇?摇?摇?摇Next i

教完双重循环后,再通过常见的九九乘法表清晰的行列关系,加强学生的认知和掌握。

Private Sub Form_Click()

Dim i As Integer

Dim j As Integer

Dim s As String

s=" "

For i=1 To 9

?摇?摇?摇?摇?摇?摇For j=1 To 9

s=s & Str(i) & "*" & Str(j) & "=" & Str(i*j)

If j>=i Then Exit For

?摇?摇?摇?摇?摇?摇Next j

?摇?摇?摇?摇?摇?摇Print s

?摇?摇?摇?摇?摇?摇Print Chr(13)

?摇?摇?摇?摇?摇?摇s=" "

Next i

End Sub

输完程序后提出:这是一个什么形状的九九乘法表?在学生进行讨论、回答后,及时分析并给出答案:此例打印的是左下三角。接着提出问题:如何修改程序打印出左上三角,右上三角,右下三角呢?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理解、运用有一个逐步深入的“螺旋式”上升过程。帮助学生把已学到的内容不断纳入新的内容体系中去,使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和新的知识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

四、认真总结,做好归纳

程序设计的教学,一般都是从局部分散地讲,若不归纳总结,则学生难以形成完整、清晰的框架。因此,教学中要及时归纳、做好小结。

在学生学完循环语句后,学生会有困惑,到底什么时候该用什么循环语句?对此,我做了如下的归纳和总结:for循环主要用于指定循环变量,并且对于循环变量的每一个值,把循环体执行一次。而Loop循环,事先不知道循环的次数。对两种循环进行归纳总结,学生一下子就掌握了它们的使用区别在于循环的次数的已知和未知。

及时总结,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融会贯通,顺利实现知识迁移,另一方面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有很大的帮助。

五、结语

信息技术老师应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为指导,“中学信息技术课程要以基础性知识和技能性操作为主,程序设计是更高层次的学习内容”。程序设计教学的目标不是培养“小型的程序员”。教师要培养学生用程序设计的方式进行思考,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探究性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帮助学生成为适应信息化时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林卓然.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程[M].电子工业出版社.

[2]龚沛曾,陆慰民,杨志强.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

[3]王兴晶,赵万军等.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视频教程[M].电子工业出版社.

[4]刘田.如何提高学生程序设计能力――新课标在程序设计教学中的体现.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下一篇:JITT模式在高职院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