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水泥GDP,在西部依然美丽?

时间:2022-04-06 01:16:37

钢筋水泥GDP,在西部依然美丽?

两个“主角”出场

一个是大名鼎鼎的经济学理论家,一个是号称云南扶贫攻坚的“上甘岭”的穷市长、实干家,按道理,两人井水不犯河水,没想到,一场产业发展论坛,使两人展开了理论与实践、西方主流经济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对决”。

这个经济学家就是郎咸平,这个“穷市长”就是昭通市长王敏正。至于郎咸平,不用介绍大家都知道他是哪路人马。而王敏正则名气小得多,但也绝非等闲之辈。2008年,曾留学新加坡、瑞典和美国的王敏正作为经济学博士上任,被称为“博士市长”,2009年,王敏正因亲自带队去重庆推销昭通苹果,被称为“苹果市长”;2010年,王敏正因进行网络问政,被称为“网络市长”。因而,作为经济学博士,王敏正有经济学理论功底:作为市长,王敏正有治市实践经验。

昭通是云南省人口大市之一,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昭通经济发展指标一度在云南排名倒数。昭通11个县区中就有10个是国家级贫困县,被称为云南扶贫攻坚的“上甘岭”。但近3年来,昭通的经济发展走上了快车道,在金融危机中表现不俗,市长的雄心是把昭通为雄踞西南的一座大城市,成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昭通应该如何发展?为了借助外脑,汇智聚策,7月27日“2010吴龙论坛”正式在乌蒙山区的昭通市鲁甸县开讲,来自省内外的著名经济学界、工商界人士近300人出席本次论坛。国际著名经济学大师郎咸平教授、清华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研究员刘东、云南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导师徐光远等人论剑乌蒙,共同探讨滇东北城市群建设与产业发展之道。

“民生资本论”:怎样使资本摆脱贪婪面孔?

作为昭通市市长,王敏正首先发表演讲。

就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和民生等问题,王敏正发表了题为《实践昭通“民生资本论”,建设“千里大峡谷城市群”》的主题演讲。王敏正直言不讳地指出,昭通市以“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而著称,人均GDP、农民年均纯收入等多项指标在全国地级城市当中排位靠后,所以他也把自己叫做“全国最穷的地级市市长。他认为,滇东北城市群在世界和中国都十分独特,是建立在风景如画的“千里大峡谷”中的城市群。

王敏正说,昭通虽然是一个有很丰富的资源、有很多的资产、有很好的区位、有很悠久的文化、有很多的名人的一座城市,但也是一个有资源优势而没有优势产业,有大量存量资产而只有很少存量资本,有区位优势而没有交通资本,有大量名人和大量劳动力而只有很少人力资本的城市。资本原始积累没有完成,人力、资源、资产转化不成资本,产业培育步伐缓慢,就业上不去,资金、人才、技术不能有效积聚,这就是昭通多年来城市落后、城镇化水平低、民生多艰的根本原因。因此,要实现昭通和“千里大峡谷城市群”的崛起,关键要写好昭通的“民生资本论”。什么叫“民生资本论”呢?他说, “资本一旦和民生相结合,资本就摆脱了贪婪的面孔,在道德上和华尔街划清了界限,一下子变得可亲可爱起来了。”

王敏正重点讲述了昭通要写好“社会间接资本、产业资本、人力资本、生态资本、资本运作”五篇资本文章。他表达的思路很清晰:投资将是拉动昭通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招商引资也是昭通市的头号任务之一。

西部还需要钢筋水泥GDP吗?

在论坛上,一向特立独行的郎咸平抛开了“滇东北城市群建设与产业发展”这个论坛主题,而是就中国整体经济形势做了分析和论断。

他认为,国家很多地方采取的措施“本质就是利用明天的产能过剩消化今天的产能过剩。”

郎咸平说,最近2年,政府为了对付金融海啸,推出许多政策,包括“4万亿计划”、送家电下乡,表面上拉动了内需,而本质是利用明天的产能过剩消化今天的产能过剩。中西部大力修建高速公路,钢筋水泥是消化掉了,但建完后并没有车跑,“我就以中西部高速公路为例,在中西部建设的高速公路有没有车在跑?没有多少车,这就是用钢筋水泥堆出来,消化了钢筋水泥的产能,看起来红红火火的,可是建完了却没有车跑,这立刻产生产能过剩,由于不再需要钢材和水泥,就把这两个行业打回原形,因此中国已经产能过剩,将二次探底。”郎咸平还批评地方政府通过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千方百计疯狂招商引资”带动GDP增长的方式,“GDP主要是钢材水泥堆起来的,占到61%,消费只剩下29%”。

郎咸平的话,明显是与“投资拉动昭通经济增长”、“招商引资是昭通市的头号任务之一”唱反调。同为现场嘉宾的云南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导师徐光远教授当即辩驳。他指出,政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钢筋水泥的GDP”为西部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平台。现在,又逢国家制定了第二轮西部大开发十年规划,特别是乌蒙山区成为这次第二轮开发的重点,“我们不利用政策的机遇去积极发展,那我们不是历史的罪人吗?”

现场一位云南大学教授更是直接向郎开火: “你是教授,我也是教授,你是博士,我也是博士,你对中国的国情一点都不了解,你应该尊重知识。”而郎咸平则问:“为什么今天清(来演讲)的是我而不是你?”

看到这一幕,现场听众有人拍手叫好,有人表隋尴尬。随后,郎成平提前离开了会场。

郎咸平离开之后,嘉宾们依旧发言。王敏正说:“郎教授是经济学界的专家,有很多独到的思想和见解,但我们中国的潜力巨大,我不完全赞成郎教授的观点。中国的城市化水平2009年才达到46.6%,我们终究要走到70%,甚至75%。我们的昭通包括到贵州的毕节,很多乡村还没有通路,这需要多少钢筋水泥?中央应该在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当中,大力的倾斜,把这些基础设施建起来,我们的空间依然巨大。”

就是这句“我不完全赞成郎教授的观点”,被媒体炒作成了“穷市长挑战郎成平”。

西方主流经济学在中国水土不服?

郎咸平在论坛中提出的“产能过剩”和“中国经济二次探底”的观点,受到了不少专家、媒体和网友的质疑。有人认为“郎咸平是站在国外的角度分析中国经济问题,站着说话不腰疼”,“郎大师的兴趣开始从微观经济转向宏观经济,宏观调控、汇率、房价、股市、中国制造等等他都关注,哪个话题热,他就在哪个问题上大讲特讲,且讲起来‘炮声隆隆’”,有人质问“郎咸平,你读过云南志吗?你了解云南民族吗?你实际接触过众多广大普通云南老百姓吗?你在云南生活过吗?”

对于昭通这个GDP增长常年居于云南倒数的地级市来说,发展才是硬道理显得格外重要。针对郎咸平“产能过剩”的观点,论坛结束不久,王敏正再次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说:“我们西部地区的很多乡村还没有通路,我们需要多少水泥和钢筋,中央应该在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当中大力倾斜,把这些设施建设起来,我们的空间依然巨大,铅锌行业有着光明的未来,但是我们一定要创新。”

王敏正认为,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已经宣告了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破产,如何紧密结合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的新形式和新特征,来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理论框架、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才是摆在中国经济学界人士面前的一个十分紧迫的新课题。

上一篇:“云计划”,分享马云的创业智慧 下一篇:创意鲁尔,工业文明的完美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