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严”的故事

时间:2022-04-06 01:15:55

“尊严”的故事

左舒拉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或许是基于这一点,当我们翻开二战后的德国基本法,第一条既是:“人的尊严不可侵犯。尊重和保护它是国家全部权利的职责。”

欧洲著名导演诺夫・舒贝尔导演的《忧的星期天》(香港翻成《布达佩斯之恋》),讲的是三十年代的布达佩斯,一首触动心灵、风靡全球的浪漫经典乐曲,引领出一段错综复杂的四角关系。一个美丽动人、芳华绝代的女郎,一个器度不凡、乐善好施的餐厅老板,一个才华横溢、孤独倔强的落魄音乐家和一个老谋深算且忘恩负义的纳粹德国军官之间的恩恩怨怨纠葛而成的爱恨交加的复仇故事。影片获得2000年欧洲巴伐利亚电影节最佳导演、最佳剧本、最佳摄影等项大奖。据我有限的观影经验,这部影片的确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上乘之作。

决定人的命运的关键,除了社会因素之外,性格因素也很重要。人往往不能把握自己,这使悲剧更加普遍和深刻。有句俗话叫:“态度决定一切!”面对尊严的被侮辱与被损害,不同性格的人有不同的选择。到底应该以死抗争?还是在有每一条理由都值得哭泣时保持微笑?亦或是咬紧牙关选择:活着,并且记住!影片中三个主人公――音乐家、餐厅老板及他俩共同热恋着的美女,依据不同的性格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影片重提了一个古老的有关良心的命题。良心,说白了,是指人们对是非的正确认识,特别是跟自己行为有关的正确认识。良心无价,它是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德国纳粹军官信奉的是达尔文“适者生存”的理论,而他的救命恩人、善良的餐厅老板则认为:“达尔文的动物理论不适用于人类,动物有兽性,人类有人性,两者行为应恰如其分!”影片中的纳粹军官不是个普通的法西斯,他也曾帮助一千多犹太人死里逃生,但他并非圣人,其骨子里是一个老谋深算的商人,在他看来,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不是为了金钱而存在的,连他本身也不例外,因为他活着就是为了赚钱,除了快快发财,他不知道还有别的幸福,除了金钱的损失,也不知道还有别的痛苦。他只帮助对他有用的人,即使对救命恩人也不能例外。

人们由于价值观不同,对于爱情的态度也会截然不同,每个人都一样,希望得到肉体和心灵上的满足。心灵可以满足,肉体只会令人饥饿。

美国著名导演伍迪・艾伦说过:“美国导演的问题是他们影片的主题不能与欧洲导演同行们相比,永远是极不成熟的。”或许伍迪・艾伦的话有点偏颇,但从某种程度上他的确揭示了现实。

以卖座多寡这种算术的方法来衡量一部电影是否“成功”可谓毫无意义与价值。显而易见的是一部电影决不能仅就一种方法来看待,也决非只意味着一种事物。一个艺术影像的意义,必然是无法预期的,因为那只是某一个人循着一己的特性来关照世界的记录。人生苦短,而每个人的生活范围与生存空间又那样的有限;就个人而言,漫说面对广袤的大自然,就是人类自身的种种问题,也每每陷入无知的可怜境地而不能自拔。而艺术既然是一种知的手段,在电影这种艺术形式里,作者得以视自己所创造的为绝对的真实,全然是他所处的世界的本色。人类追求自我主张的原动力在电影里找到了付诸实现的最直接的手段。电影是一种情感的体现。而观众也如此领会,视之为第二“现实”。艺术家所能提供给观众的,无非是在他和材料奋斗当中开放、坦诚的器度。观众也因而得以欣赏我们努力的意义所在。如果你试图取悦观众,不分青红皂白一味接受他们的品位,充其量只意味你对他们没有丝毫尊重:你只想搜刮他们的金钱,而且,你只不过是训练艺术家如何保障他的收入,却吝于提供富启发性的艺术作品来训练观众。如果我们无法提高观众的鉴赏能力,以给我们批评鞭策,那无异于以全然的冷漠来对待他们。

获得欧洲同行普遍赞誉的《忧郁的星期天》严格地说,还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剧情片。正像我们一贯所说的“电影的导线是爱情……背景可能有所不同:战争、宗教、挫折、神秘的生活……”尽管事实上或许并非如此绝对,可影片还是老马识途地循了这个路子。影片背景是二战,属重大历史题材,与我们的重大历史题材影片的处理不同的是,导演善于以大见小,将大背景扎根于普通人的现实生活。而非不着边际,虚张声势,为重大而重大。当然,这并不妨碍导演坚持所谓主流意识形态的原则即:电影应当对人们有所帮助。观众所看的影片,必然要对生活有所联系,并能提供帮助他们克服在今日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难题的支持力。如果人们找不到这种支持力,如果他们看完影片之后感到生活更加可怕的话,那么作者就没有完成自己的使命。要始终记住,精神支持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通过银幕传达给观众的真正的痛苦,要引起他们的共鸣,要激起他们能够继续生活下去的精神力量。基于此,导演不动声色地为我们演绎了一个“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生动故事。

从以往我们的观影经验来看,欧洲导演对音乐的表现不仅情有独衷,而且颇有心得,什么《钢琴师》、《钢琴客》……好影片层出不穷!音乐在他们的影片中绝不仅仅是烘托气氛这么简单,其重要地位往往构成他们电影体验的重要条件,音乐在他们的影片中往往是和影像地位相当、缺一不可的构成物。

《忧郁的星期天》的片名本身就是一首歌曲的曲名,影片整个叙事全围绕着这首所谓的名曲离奇、不朽的命运向前推进。这首曲子成为影片所有情节的命脉,融合影片的镜头,按照它对现实的态度所提示的统一的节奏、统一的状态生成1与整个影片的呼吸和脉搏融会贯通;导演把这种镜头和声音的脉搏与主人公特殊生活的节奏和被拍摄的材料统一起来,正是这三者的统一构成了影片的特殊个性。

心灵的吐诉需要节奏,节奏能把各种内心的情感调动起来,凝聚成实实在在的音响世界,任何一个音节都不是可有可无的,都不是孤立的。音调要像呼吸那么自然才好,呼吸是随曲调的命脉而呼吸。音乐的单纯是影片成功的关键所在。在影片中,你绝对感受不到我们所谓大导演在处理同类影片时“下笔不能自休”自我陶醉于名乐杂陈,不知节制、肆意铺张的吓人姿态人家全片从头至尾只有一首曲子,而这同一首乐曲通过不断变换音乐形态随影片情节的推演而不断升华,自旋律的诞生始……从钢琴到提琴再至交响……一而再、再而三……最终进发歌词,从器乐转为人声:爵士、通俗……一唱三叹……直至结尾随剧情而达到高潮。

忧郁的星期天,持续到黄昏

黑暗里,寂寞令我悲伤

我闭上双眼,你在我面前离去

你进入梦乡,但我静待至天明

黑影在我眼前,我向你提出请求

请告诉天使给我一点空间

忧郁的星期天

每个星期天,独自在黑暗中

我会陪伴着黑夜

烛光明亮,映照双眼闪烁

朋友,别哭,我的心情不再沉重

我一息尚存,也要重踏家乡

在于安的土地上漫步

忧郁的星期天

影片结束,余音未尽。这是一只神奇的、诡异的歌曲,它能钻入人们的内心,从而道出人们心灵深处某些不高兴吐露的难言之隐。

上一篇:中国影视:灾难牵动艺人心 一人有难大家帮等5则 下一篇:於梨花:我的故事一辈子写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