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县粮食高产创建的做法与成效

时间:2022-04-06 11:32:29

新乡县粮食高产创建的做法与成效

为促进粮食和农业生产稳定发展,自2009年以来,我县按照上级粮食高产创建工作部署,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高产创建主体日益显现,辐射带动功能不断增强,示范带动能力增强。通过强化行政推动,依靠科技进步,加大资金投入,集成推广成熟技术模式,促进农机农艺结合和良种良法配套,充分挖掘单产潜力,示范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粮食高产创建取得了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

1 主要做法

1.1 强化组织领导 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是确保高产创建顺利开展的前提。我县成立以县领导张怡春为组长的高产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农牧局。采取领导挂帅、专家负责、上下联动、干群配合的工作机制和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专业搭配、“传帮带”的工作方法,把各项技术措施落到实处。每个高级职称专家带领2―3名年轻技术人员和农技指导员以及科技示范户组成高产创建指导小组,分工负责,做好协作。

1.2 强化技术指导服务 高产创建示范区结合我县生产实际,将关键技术集成组装,研究制定一套完整的技术模式,在高产创建示范区推广落实。高产创建示范片集中连片1万亩以上,每个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明确1名行政负责人和1名技术负责人。每个示范片有1张方位图,标明地理坐标和面积;设计1张技术模式图,明确从种到收的全程标准化技术,方位图和模式图在示范片显著位置挂牌树立;建立1张农事日历,跟踪记录作物生育进展和重要农事活动。在关键农时季节,组织现场观摩、技术培训、专家巡回指导等活动,促进稳产增产成熟技术模式的大面积推广应用。

1.3 规范档案整理 建立高产创建文字档案和图片档案,重点对田间记录、测产数据、工作总结和技术总结等各种材料及时建档立案,同时严格按照农业部的有关要求做好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建设的网络平台数据采集、录入工作。通过规范档案整理,找出不足,积累经验,为全县粮食生产提供科技支撑。

1.4 强化机制创新 为了提高粮食生产组织化、规模化程度,积极培育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培育扶持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开展高产创建,探索社会化服务新模式,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引导耕地向新型经营主体集中,推进集约化经营,实现良田、良种、良法、良药、良肥、良机、良制配套。

1.5 强化督导考核 对高产创建示范区的建设、测产验收、绩效考评、奖惩机制建设等内容作出明确规定,进一步粮食高产创建的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高产创建考核评价机制,有计划、分阶段抓好高产创建阶段性工作检查和指导工作,做好信息反馈,确保各项任务、技术措施落实到位。

1.6 注重信息宣传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宣传高产创建实施成效、政策措施、成功经验和先进典型,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全面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和水平。在关键农时季节,组织技术人员、种粮大户和农民到示范区学习观摩,相互传授经验和技术,引导全社会共同关注粮食高产创建,推动高产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让全县种粮户看到实实在在的效益,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用技术、提高产量的粮食生产中来。

2 主要成效

2.1 带动效果明显 在农作物生长和病虫害防控关键时期,示范区率先落实各项关键技术措施,迅速带动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同时,各示范区选址在交通便利,树有标牌,关键季节强化宣传、培训和观摩,增产技术不尽在示范区得到了推广,而且辐射带动周边农民学习运用。示范区30000亩小麦平均亩产超过600kg,示范区20000亩玉米平均亩产超过800kg,辐射带动全县小麦平均亩产达到542.7kg,玉米平均亩产达到577.2kg,为粮食增产增收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2.2 增强技术推广能力 通过高产创建活动,构建以科技示范户和种粮大户及专业合作社为基础,以公益性推广机构为骨干,以农民技术需求为主导。农民与技术人员充分合作,农民间相互帮扶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促进了新品种、新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和应用。

2.3 提高农民科技意识 高产创建示范区,做到了看有典型、学有样板,保证了农民对先进栽培技术能够看得清、学的明、用的顺,取得明显效果。

2.4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高产创建为广大农技人员搭建了一个好的科技推广平台,以前农技人员大都是靠一张嘴、两条腿,自从高产创建以来,农技人员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领着农民干,做给农民看,充分发挥了农技人员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巨大效应,大大提高了科技推广效果。

2.5 发挥农技人员的才干 高产创建项目的实施为全县农技人员搭建了一个强化学习、展现才能、干事创业的平台,通过组织广大科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示范推广新品种和新技术,提高了农技人员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水平。

(作者单位:453003 河南省新乡县农牧局)

上一篇:如何提高农村经管水平 下一篇:营林造林基础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