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我国建筑节能政策与管理措施探析

时间:2022-04-06 04:23:55

完善我国建筑节能政策与管理措施探析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在建筑建设与使用方面消耗的能源持续增加。然而我国是一个能源比较贫瘠的国家,我国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却远远大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特别是欧洲平均水平。本文分析了我国建筑节能政策与管理措施的演变和现状,借鉴了欧盟的先进经验,对完善我国建筑节能政策与管理措施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建筑节能;政策;管理措施

1引言

从“十二五”开始,中国的能源政策从提高能效逐步转向总量控制。在总量控制体系下,建筑节能的路线和节能管理措施也逐渐从单纯讲节能百分比,逐渐向总量控制,分量控制过渡。建筑节能作为能源政策的重要内容,其意义不仅在于缓解我国的能源紧张问题,也是提高居民舒适度,增进节能各方经济利益的多赢方案。建筑节能直接关系到国家资源战略、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是建筑业一项重要、紧迫而又艰苦的任务,值得全社会重视。

2我国建筑节能政策演变

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推行建筑节能,其总体思路是由北而南,由输入型节能为主向输入型与输出型节能并重转变。从内容上看,我国建筑节能政策的历史演变可分两大部分,节能技术行业标准的演变和其他政策的演变。

(1)建筑节能技术行业标准的演变

我国从1986年起开始编制民用建筑的节能设计标准,由北而南推行,确保各个气候区域都有标准可依。此外,我国于1993年颁布《旅游旅馆建筑热工与空气调节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93),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公共建筑节能的标准。上述标准都是国家级标准。除此之外,我国还有很多地方标准,如浙江省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浙江省城市住宅建筑设计标准(条文说明)》等。这些标准试图通过设计以实现输入型建筑节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4年4月15日第408号公告,批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 50378-2014,自2015年1月1日起实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4年10月20日第599号公告,批准《公共建筑能耗远程监测系统技术规程》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T 285-2014,自2015年5月1日起实施。

(2)其它政策的演变

包括各种直接针对建筑节能的文件规范和反映在综合节能政策中的建筑节能部分。这些政策不仅对输入型节能提出了要求,也涉及了输出型节能。目前,直接针对建筑节能的国家级法规、政策、条文较少,主要有《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和各类建筑节能规划,如建设部建筑节能“十五”计划纲要等。建筑节能政策更多地散见于各项综合节能政策中。

3欧盟节能政策标准及启示

提高能源效率是达成欧盟能源政策目标的重要途径,主要相关措施和政策包括提高能效政策、新能源技术开发计划、智能能源计划和欧盟建筑能源效率指导政策。同时欧盟制定了具体的考核评价方法对政策执行效果进行分析。

(1)提高能效政策

提高能效政策(SAVE)建议成员国采取以下6项措施:建筑物能源认证;暖气、空调和热水均按照能源使用量收费;在公共行业增加能源效率投资;改进建筑物的保温隔热功能;定期检查功率高于15KW的暖气设备;设立工业企业能源审计制度。在SAVE的推动下;欧盟各国执行了新的建筑用能标准和能效标识制度。

(2)新能源技术开发计划

新能源技术开发计划主要涉及能源合理利用项目、可再生能源利用项目和化石能利用项目。欧盟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和行动计划确定了可再生能源在欧盟能源消费总量中的份额:2010年达到12%,并占电力能源总量的22%;至2050年,可再生能源在欧盟能源供应结构中达到50%。

(3)智能能源计划

2003年,欧洲议会制订了一项智能能源计划(IEE),资助地方、地区和国家共3个层面的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率和交通节能事业。至2006年,已经完成了第1个IEE计划,其中有6 900万欧元用于提高能源效率和合理用能项目,8 000万欧元用于可再生能源利用项目。第2个IEE计划从2007年开始,侧重于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创新和提高建筑能效。

(4)欧盟建筑能源效率指导政策

欧盟建筑能源效率指导政策(EPBD)要求各成员国都要制订本国的建筑节能9年计划,从2008年1月开始实施,每3年需要更新1次。EPBD同时要求各成员国提高建筑的能源效率,新建建筑要达到低能耗的标准、既有高能耗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同时运用税收制度鼓励促进使用新能源和提高能源效率,使建筑节能的潜力在2020年达到27%。

4我国建筑节能政策与管理措施探析

(1)将推进建筑节能与“扩内需、保增长、促民生”政策相契合

建筑节能不但可以降低能源需求,实现国家节能减排目标,提升建筑品质,改善居住环境,同时还能带动建筑材料、设备、施工、安装、咨询、检测等产业发展,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

(2)摸清建筑能耗基线,科学制定建筑节能长远规划

要将建筑节能作为国家降低建筑总能耗增长幅度的重要措施长期不懈地抓下去。在摸清目前既有高耗能建筑具体能耗水平的基础上,制定我国建筑能耗基线,作为国家制定建筑节能目标和实施考核的基础。

(3)因地、因时制宜提高建筑节能标准

一是要定期更新我国的建筑节能标准。二是重视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复杂性。我国幅员辽阔,涵盖多个气候区,气候特点及地理条件复杂多变,在制定国家建筑节能战略时,应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全面发展。三是我国目前的建筑能耗虽然略低于欧盟各国,但以牺牲舒适性为前提,可以预测未来建筑能耗将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四是加强太阳能热水应用标准规范的制订。

(4)尽快制定有利于建筑节能的经济激励政策,形成长效机制

阻碍建筑节能的最突出问题就是资金筹集和融资渠道问题,目前我国建筑节能工作主要依托财政补贴政策推进,开展的工作多数以示范性质为主,还没有形成长效政策。应尽快创新目前税收政策体系,制定一系列有关建筑节能改造的财税优惠政策,加快推出用于建筑节能的金融产品,鼓励金融机构、社会资金投资节能,通过节能收益实现回报,逐渐扩大规模,形成良性循环的资金链,保证建筑节能工作的长期有效推进。

5结语

中国建筑节能技术路线应是:从我国建筑用能特点出发,结合我国城镇化发展大背景,具体落实各类建筑用能指标,从实际用能数据出发,从具体的每一类建筑的实际特点出发,“自下而上”全面落实、实现我们的建筑节能宏大目标。

参考文献:

[1] 江亿.中国建筑节能的技术路线图[J].建设科技,2012:12-19.

[2]黄德中,沈吉宝.建筑节能技术综述[J].太阳能学报,2007,(28):682-688.

[3]郑娟尔,吴次芳.我国建筑节能的现状、潜力与政策设计研究――一个基于控制论的分析框架[J].中国软科学,2005:71-75.

作者简介:吴蕾(1982.1-),女,四川江油,硕士研究生,工程师,从事建筑节能管理工作。

上一篇:浅谈PM2.5监测的方法及建议 下一篇:生产建设项目施工中的水土保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