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花样滑冰运动员专项耐力的训练探析

时间:2022-04-05 07:26:03

对花样滑冰运动员专项耐力的训练探析

摘 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比较分析、访谈以及数理统计等方法以吉林省花样滑冰队内花样滑冰运动员为例,对花样滑冰运动员专项耐力的训练进行探析,通过跟踪训练调查,并结合相关生化指标的监控发现,针对花样滑冰运动员制定符合个人状况的专项耐力训练计划,并保证质量进行实施,能够有效的解决花样滑冰运动员在比赛中后程无力的问题,对提高花样滑冰运动员在竞赛中的表现以及竞赛成绩具有显著的帮助。

关键词:花样滑冰;专项耐力;训练方法

在过去的十五年里,人们对于花样滑冰的兴趣及参与程度都持续增加,与此同时,吉林省花样滑冰队涌现出大批的高水花样滑冰运动员,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运动员奋力进军国际赛场。随着花样滑冰越来越流行,竞争性越来越强,这也对花样滑冰运动员各个方面的专项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包括更加高难度的跳跃和更加复杂的滑行技巧,也对运动员的爆发性力量素质和专项耐力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整个花样滑冰比赛中,运动员除了要具有优异的爆发力量素质,还应具有良好的专项耐力素质作为支撑,只有两者结合才能使运动员在整套比赛过程中保持良好的状态,完成各种高难度技术动作,自始自终保持充沛的体能完成比赛,并最终取得优异的成绩。目前,包括吉林省花样滑冰队在内,大多数教练员和运动员只注意到了爆发力量训练的重要性,却忽略了专项耐力素质对于花样滑冰运动成绩的影响。通过研究表明,花样滑冰运动员要想获得优异的竞赛成绩,无论是在自由滑比赛还是短节目比赛中,必须自始自终地保持良好的专项耐力素质,在训练中协调好专项耐力和爆发性力量之间的关系,找到二者的最优点,使两者协调发展。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比较分析法等方法,借鉴其他项目专项耐力训练经验,结合花样滑冰项目特点,依据吉林省花样滑冰队的专项耐力现状,提出提高花样滑冰运动员专项耐力素质的主要训练方法。在理论层面为吉林省花样滑冰运动员的耐力素质训练,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支持。使其专项耐力训练更加系统化、科学化。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吉林省花样滑冰队队员孙某某、丛某、刘某、宋某某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文需要,针对花样滑冰专项耐力训练的相关问题通过互联网和当地图书馆查阅大量相关文献材料,为本文提供了大量的理论依据。

1.2.2 比较分析法

将本文的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吉林省花样滑冰队中的孙某某、丛某组作为实验组,同时将同队的刘某、宋某某组作为对照组。针对实验组制定专项耐力的训练计划并进行训练,对照组仍按传统的训练方法进行常规训练。通过对这两组进行跟踪训练,记录每次训练后的数据,并在为期4周的训练周期中,定期进行测试,将测试结果进行对比。

1.2.3 访谈法

针对专项耐力训练的相关问题以及方法,向经验丰富的教练员、教授以及专家进行更深入的了解,了解更多的关于专项耐力训练的方法,为本文的研究提供更加充足的依据。

1.2.4 数理统计法

利用Microsoft Excel工作表对跟踪训练过程中统计的数据以及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同时针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2 研究结果

2.1 专项耐力在花样滑冰运动中的重要作用

耐力具有极其广泛的定义,田麦久先生曾经指出:耐力是人们长时间坚持工作的能力。在运动训练方面,耐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人们对耐力的研究也十分广泛。耐力的分类有很多种,可根据持续时间、与专项的关系以及器官系统机能进行分类。对于花样滑冰运动而言,专项耐力对于运动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专项耐力指的是与运动员所从事的运动专项密切相关,为了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优异运动成绩,使机体的耐受能力得到最高强度的提升,并持续承受由高强度运动带来的专项负荷的能力。其主要的功能方式为糖酵解功能,血乳酸浓度是反应这一供能系统的生化指标之一。花样滑冰运动员的专项耐力是为了使花样滑冰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而使机体承受由花样滑冰运动而带来的长时间、高强度的负荷的能力。在花样滑冰在整套短节目和自由滑的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在比赛后程能够完成难度较高的技术动作可以获得额外的加分,这就对花样滑冰运动员的专项耐力素质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因此发展花样滑冰运动员的专项耐力素质对于提高运动员的竞赛成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2 吉林省花样滑冰运动员专项耐力的现状

通过观看吉林省花样滑冰运动员参加历年花样滑冰比赛视频以及查阅近年来吉林省花样滑冰运动员的成绩可以明显看出,吉林省青年花样滑冰运动员在比赛过程明显的暴露出体能素质及专项耐力不足的现象,直接导致整套比赛后程无力,无法完成具有一定难度的技术动作,经常会因为耐力不足而引起机体产生疲劳并导致运动员的竞技状态下滑,最终使得艺术表现力跟不上,动作与音乐脱节,最终影响竞赛成绩。通过观看比赛和录像,吉林省花样滑冰运动员在进行整套动作的后半程比赛中,滑行速度及体能状态明显下降,这就使得运动员在比赛中完成的高难度动作质量不高、成功率下降。而产生这一问题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教练员在训练中忽视专项耐力素质的训练。在训练过程中,不论是教练员还是运动员,都把专项耐力和一般耐力有所混淆,分不清两者之间的差别,把专项耐力等同于一般耐力,用一般的耐力素质训练方法进行训练,使得专项耐力训练达不到很好的训练效果。因此可以说,在吉林省花样滑冰运动员中,专项耐力的素质训练水平处于较差的现状。

2.3 对提高花样滑冰运动员专项耐力素质能力的训练计划制定依据

2.3.1 有氧耐力的发展

有氧耐力是指机体长时间进行有氧供能(靠糖原和脂肪有氧分解供能)的工作能力。这种有氧耐力可以通过人体的最大摄氧量反映出来。第一,呼吸器官的技机能得到良好的改善;第二,红细胞所含的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能力提高,血红蛋白有结合氧、携带氧的能力,可以将结合的氧经循环系统运送到肌肉和其他组织。经常锻炼身体可以增加红细胞的数量,提高血红蛋白结合氧的能力,提高机体有氧耐力的能力;第三,肌肉中的糖原、脂肪在酶的作用下进行旺盛的有氧代谢,同时必须影响最大吸氧量;第四,心血管系统的机能是影响最大摄氧量的重要因素。

2.3.2 无氧耐力的发展

无氧耐力是指机体在缺氧状态下,长时间对肌肉收缩供能的工作能力。第一,肌肉内无氧酵解供能能力提高;第二,机体弥散乳酸的能力提高;第三,脑细胞对血液酸碱度变化的耐力提高。

2.4 对吉林省花样滑冰运动员专项耐力的训练方法

在吉林省花样滑冰队,利用体能馆中的Monark功率自行车对孙某某、丛某进行专项耐力训练。训练时间为每周的周二与周四,训练方法为:周二进行一般乳酸能练习,周四进行最酸能练习。

2.4.1 一般乳酸能练习

具体训练内容为,对运动员进行递增负荷测试,制定运动处方,计算无氧阈心率。在每周二,队员保持无氧阈心率进行10分钟的功率自行车骑行后,进行5分钟的放松。共计15分钟为一组,每堂课训练练习3组。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磷酸原和糖酵解供能的能力,10分钟的骑行使得运动员血乳酸浓度迅速上升,接着经过充分的休息,血乳酸浓度下降之后再进行下一组训练,这样的训练可以使肌纤维内线粒体数量增加,让运动员利用磷酸原和糖供能的能力增强。

2.4.2 最酸能练习

在每周四进行最酸能训练,具体训练内容为:在1分钟的功率自行车骑行过程中,运动员努力使心率达到最大摄氧量心率,并尽可能保持较长的时间。进行1分钟自行车之后放松骑2分钟.共计3分钟一组,每堂课进行12组训练,其中每4组进行一次较长时间的休息。最酸能训练的目的是提高运动员耐乳酸的能力,这样的训练可以丰富肌肉内部毛细血管的分布,当乳酸产生的时候,乳酸就更容易通过血液循环被肌肉内的毛细血管带走,并且还能锻炼运动员在高乳酸的条件下的适应能力,因为在实际比赛中常常由于运动员的心理因素导致运动中血乳酸急剧升高,比平时训练时高出很多,这时候就需要运动员有很好的耐乳酸能力来保证在高血乳酸的条件下仍然能很好的完成技术动作,因此耐乳酸能力对运动员来说是决定比赛表现的关键因素。在花样滑冰运动员平时的训练当中,运动员进行半段滑行训练的时候血乳酸通常在4mmol/L左右,进行整套滑行训练的时候血乳酸则在8mmol/L左右,但在比赛当中运动员的血乳酸常常可以达到12-13mmol/L甚至更高,这就意味着在比赛的时候,与动员所处的生理环境与平时训练时的是截然不同的,高血乳酸会导致运动员肌肉强直、僵硬、动作完成不规范,甚至产生失误,考虑到花样滑冰是一样力与美相结合的运动,在完成动作的基础之上还要求运动员能够生动的传达舞蹈动作所蕴含的情感,因此运动员就必须能够有非常好的耐乳酸能力,否则即便勉强完成技术动作,也不能很好的表现出舞蹈所应当呈现的美与内涵,这样也无法取得高分。

2.5 专项耐力训练后的测试结果

将进行专项耐力训练的实验组与未进行专项耐力训练的对照组通过个人表现、生化指标以及教练评价三方面进行对比测试。

2.5.1 个人表现方面

通过为期四周的专项耐力训练后,实验组无论是进行整套短节目的练习还是进行自由滑练习时,后程表现都有所提高,动作优美,队员也表示后程需要发力的时候能够有力可发。而未进行专项耐力训练的对照组在后程的表现要明显差与实验组,腿部明显有僵硬的表现,发力困难,动作无法优美的施展。这初步说明经过一般乳酸能练习和最酸能练习后的实验组专项耐力素质有所进步。

2.5.2 生化指标方面

对于吉林省青年花样滑冰运动员的专项耐力进行了为期4周的训练,在每周二和周四进行训练,每周五的同一时间针对实验组和比较组进行场地血乳酸浓度的测试,测试内容为整套自由滑练习,并将统计结果统计于表1中。

由表1可以得出,实验组在进行耐力训练的前三周,运动员在整套滑行结束后血乳酸有所提高,这说明一般乳酸能训练让运动员身体利用磷酸原和糖供能的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到了第四周运动员的血乳酸出现了显著下降,说明最酸能训练成功的提高了运动员代谢乳酸的能力,不仅仅是在训练完成之后代谢血乳酸的速度加快,更重要的是在训练当中运动员能更好的适应血乳酸带来的肌肉强直的副作用,一方面提高了运动员代谢如愿的能力,一方面又提高了运动员在高乳酸的生理条件下的适应能力。通过生化指标数据可以明显发现,通过一般乳酸能练习以及最酸能训练后的实验组糖酵解功能的能力明显提高,同时血乳酸的弥散能力也有所提高,对于青年花杨滑冰运动员专项耐力的提高有显著成效。

2.5.3 教练员方面

教练员通过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在4周训练结束后的训练,表明实验组的的成绩明显有所提高。首先是后程的表现上,能够在后程作出具有一定难度的动作,获得裁判的额外加分。其次就是能够自始至终保持充足的体力,完成每一个技术动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经过一般乳酸能练习和最酸能练习后的实验组在专项耐力素质方面有较大的既提高,成绩也有所提高。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实验组队员前三周测试时血乳酸浓度出现了明显的升高,说明专项耐力训练通过一般乳酸能练习显著提高了实验组队员的糖酵解供能能力,同时在第四周测试时血乳酸浓度出现了明显下降,说明专项耐力训练通过最酸能练习加强了实验组队员身体弥散血乳酸的能力。相比而言,对照组的血乳酸浓度没有较大的变化。说明专项耐力训练队花样滑冰运动员提升专项耐力素质具有一定的成效。

2、花样滑冰运动是一项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混合的运动项目,针对吉林省花样滑冰运动员当前的专项耐力素质,科学有效的的制定花样滑冰专项耐力的训练方法,才能保障花样滑冰运动员在比赛后程阶段完成高质量、高难度技术动作的基础。

3、针对吉林省花样滑冰运动项目的特点,有针对性、实效性的选择和制定科学合理的适合吉林省花样滑冰运动员专项耐力素质的训练方案可以使吉林省花样滑冰队的体能训练体系更加系统和完善。

4、无论是通过运动员的个人表现、生化指标的体现还是教练员的反映,都反映出经过专项耐力训练后的花样滑冰运动员个人能力有所提高,这对吉林省花样滑冰成绩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肯定了专项耐力训练在花样滑冰训练过程中的重要性。

3.2 建议

首先应加强吉林省花样滑冰教练员对青年花样滑冰运动员专项耐力训练的重视程度,摒弃传统的训练方式,使吉林省青年花样滑冰队的训练计划更加科学合理,更加完善。

其次应保障吉林省青年花样滑冰队专项耐力的训练应长期进行,不能因停止专项耐力训练而导致运动员专项耐力素质下降,影响竞赛成绩。

最后应根据吉林省青年花样滑冰队每个运动员自身的差异,制定负荷每一名青年滑冰运动员自身状况的专项耐力训练计划,保障每名队员的专项耐力素质均能得到良好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Johanna Dwyer,Alanna Eisenberg,Kathy Prelack,Won O Song.Eating attitudes and food intakes of elite adolescent female figure skaters a cross sectional study.[J].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Sports Nutrition,2012,9:53

[2] 田麦久主编.运动训练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

[3] 曾繁智. 男子花样滑冰专项耐力训练方法研究[D]. 吉林体育学院 2012

[4] 付彩姝,王旋,姜海兰. 花样滑冰青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和手段[J]. 冰雪运动. 2006(02)

[5] 杨世勇. 现代体能训练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 贵州体育科技. 2002(01)

作者简介:朱泓宇(1992-),吉林体育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

上一篇:移动互联网推动高校教学模式变革 下一篇:浅述力法与位移法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