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仓 惨遭枪杀

时间:2022-04-05 07:08:11

2003年1月22日,随着一声枪响,李海仓死于非命。他是2003年丧命的第一个富豪。李海仓的死可以说是闻喜县造纸业与钢铁业较量的一个缩影,因此他又是2003年最悲壮的富豪。

山西海鑫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李海仓,是位列2002年《福布斯》中国内地富豪排行榜的富豪。

谋杀案的背后

2003年1月22日上午10时许,冯引亮来到李海仓办公室,因李海仓公务较忙,接待了几批客人,送走最后一批客人后,李海仓返回格局呈里外套间的里间办公室(在外间尚有一新闻媒体的记者及服务员)。突然服务员听到里屋“嘭”的一响,以为是茶杯掉在地上,当服务员推开门时,又响了一声。凶杀案发生了。

冯引亮是用已锯掉枪管的土枪打的,开枪打完李海仓后,他连位置都没有移动,接着开枪自杀身亡。前后过程只有两三分钟,一共开了两枪。另从冯引亮身上搜出3发子弹,从其家中又搜出30余发子弹。冯引亮的老婆证实,这些天冯引亮怀揣枪支,在村里到处转悠,寻找李海仓。

李海仓的智慧

出生在晋南平原涑水河畔闻喜县东镇川口村的李海仓,兄弟姐妹多,家境贫寒。为了摆脱贫穷,农民出身的他离开了土地,先是在村里办油房,建肥皂厂,还承包了镇上一个综合商店,以后走南闯北,发现了更大的生财之道,就是办煤炭转化实业项目――炼焦。

1987年初,李海仓集资40万元,在山西运城闻喜县建起了第一个合股经营的洗煤焦化厂。此后,他几乎是以一年办一个新厂的速度,在黄土地上建起了占地3.6平方公里,下设三铁焦化厂、海鑫钢铁有限公司、海鑫投资有限公司、海鑫轧钢有限公司、海鑫国际钢铁有限公司、海鑫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海鑫鑫公水泥有限公司等7个独立法人企业,共有14个分厂,7300多名职工,拥有总资产30亿元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山西海鑫钢铁集团有限公司。40万元成本,14年创造了30亿元。2001年底,海鑫集团总资产14年翻了13番,利税增长5000倍。到今年底,海鑫集团在建项目完成后,其总资产将翻14番,利税增长1.3万倍。目前,海鑫集团是山西省仅次于太钢的第二大钢铁企业,经济规模跨入全国钢铁企业前20名。

暗中的较量

对于李海仓之死,很多人仅仅局限于表面的探究。然而,当人们将目光转向闻喜县的发展历程时发现,一个鲜有人注意到事实是,凶手冯引亮与李海仓的较量几乎是闻喜县造纸业与钢铁业较量的一个缩影。运城市公安局刑警支队综合科姚青龙说,冯引亮是80年代在当地比李海仓起步要早、名气更大的乡镇企业家。初中毕业后他回村务农,在1995年承包东镇村南街造纸厂,两年后又承包镇造纸厂,1993年在东镇村南街办起了舒菱造纸厂。

1991年之前,冯引亮的风光是有目共睹的,“他人长得高大排场,专车就换了4部”。命运转折点在1994年,先是冯引亮在10月因偷漏税被县检察院收容审查,此事以补交税款,政府要求造纸厂关停结束。

运城市委宣传部部长王水成曾在闻喜县任职6年,据他介绍,1993年,李海仓以联合股份制形式,与湖南冶金厅、河南冶金厅、上海冶金厅和北京铁路局共投资9800多万元,在东镇建成了山西省海鑫钢铁有限公司,名字一个取李海仓的字,一个代表三个冶金厅。当年总资产就突破了1亿元,销售收入近2亿元,纳税总额也突破了1000万元。运城市委有关负责人说:“海鑫公司结束了运城地区没有上规模钢铁企业的历史,也由此奠定了其在全省乡镇企业、民营企业中的重要位置。”与此同时,乡镇企业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开始显现,“无工不富”的概念在领导阶层开始形成,在运城地区掀起了新一轮办厂热。

钢铁企业的大问题是用水,运城地区缺水,没有地表水,以前用水多用地下水,而水利部门关于地下水的采取量又有限制。这时政府出面了,政府帮海鑫公司在周边压缩关停了一批效率低、耗水量大的企业,主要是一些造纸厂。

海鑫公司厂区是大略的“凹”形,如果去掉中间的4家造纸厂,厂区就是一个完整的方块。这4家造纸厂因“用水问题”都关了,冯引亮的造纸厂是靠厂区北边的一家,也是4个造纸厂中比较大的。每家造纸厂的地皮都是从生产队承包的,4个造纸厂关掉后地都荒着。这以后,在不长的时间里,闻喜县几千家小造纸厂几乎全部关闭,兴旺的造纸业垮下来。这也就是引发冯引亮最终杀害李海仓的动机。

李海仓案引发的话题

李海仓案可谓今年影响最大的事件之一,它引爆了关于中国富豪财富品质的大论战,此前有关中国民营企业家“原罪”的讨论也水涨船高地被推到一个新高度。

《人民日报・华东新闻》头版刊文说,人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关注社会各阶层的生存状态。这篇题为《透视李海仓被杀案》的文章指出,善待财富及其创造者与保护贫困者基本权利,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无论是从社会角度还是从经济角度,都不能将二者割裂开来;应当树立正确的财富观。

财富创造的追求在给社会发展带来了极大推动力的同时,也必然带来许多问题。有人得益于创富时代不断增加的就业机会、高涨的工资奖金以及更多的从业选择,也有人被不断的技术进步与资本的迅速扩张挤压到社会边缘。这时,一部分人要求进一步追逐财富的权利不受限制的公平,另一部分人则要求有在财富扩张之下生存权利不受侵犯的公正。对这两种要求,忽视任何一方都可能带来消极影响。

财富的追逐者希望尽可能多地赢得商业发展空间,追求利润最大化,一旦伤害到社会公共利益的时候,就容易导致社会不公正。贫困生活人群渴望尽可能多地获得政府资助、获得更多社会保障权利的要求,一旦上升到平均财富、限制财富创造的时候,就可能导致社会的不公平,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在对待公平与公正问题上,单独强调任何一个方面都是片面的。

李海仓的逝去让人们重新感喟社会的“仇富”心理,但需要正视的是,正确财富观的树立,一方面基于尊重财富的制度激励与引导,另一方面也根植在对贫困者社会公正的保障中,纯洁“财富品质”,让财富能够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

《中华工商时报》从“冯引亮杀害李海仓案”的另一方面进行了反思,经济社会转轨这个大背景正是中国民营经济赖以生存的土壤。然而,经济社会在继续转轨,中国民营经济如何适应这种新的转轨之需?更具体的问题是,在中国民营经济既往的发生发展中扮演了英雄的民营企业家们,在中国民营经济的后续发展中还会保有多少英雄的光环?而失去了英雄光环的民营企业家会有多少成为中国民营经济新路上的绊脚石?

上一篇:周正毅 问题贷款 下一篇:刘恩谦 冤屈命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