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雾化与利巴韦林治疗婴幼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对比观察

时间:2022-04-05 03:38:18

干扰素雾化与利巴韦林治疗婴幼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对比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干扰素雾化与利巴韦林治疗婴幼儿疱疹性咽峡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我院住院收治8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分组法将患儿分为A组和B组,A组给予对症及加用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B组给予对症及利巴韦林静滴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疱疹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97.50%vs 80.00%,P

[关键词]婴幼儿;疱疹性咽峡炎;干扰素雾化;利巴韦林

[中图分类号]R7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616(2017)03-80-04

疱疹性咽峡炎为柯萨奇病毒感染所致婴幼儿口腔黏膜疾病,由于小儿免疫功能、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疱疹性咽峡炎在临床中发病率较高。疱疹性咽峡炎常累及口腔、咽喉部,部分患儿可累及胃肠道,如不及时诊治,可引起相关并发症,影响婴幼儿健康成长。抗病毒为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关键,利巴韦林、重组人干扰素α1b均为常规静滴抗病毒药物,但全身静脉滴注用药不仅疗效有限还可引起相关药物不良反应,影响患儿治疗依从性和疗效。雾化给药可增加口腔和咽喉部局部药物浓度,同时能减轻全身用药引起相关不良反应,具有一定显著临床使用效果。为探究干扰素雾化与利巴韦林在婴幼儿疱疹性咽峡炎中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笔者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12个月我院住院收治8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分组法将患儿分为A组和B组,每组40例。A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6个月~6岁,平均(3.2±0.7)岁;病程1~3.2d,平均(1.6±0.6)d。B组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6个月~7岁,平均(3.3±0.9)岁;病程1~3.5d,平均(1.5±0.8)d。两组患儿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组有可比性。两组患儿家属均在医师告知下了解疾病和治疗相关知识,并自愿参加本次研究。

1.2入组及排除标准

(1)入组标准:根据患儿临床表现、体征、体格检查,结合实验室检查诊断均符合《实用儿科学》中疱疹性咽峡炎临床诊断;患儿均在我院住院治疗,并配合完成治疗。(2)排除标准:合并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腹泻及全身严重感染患者;合并有肝肾功能不全,心功能障碍患者;合并有免疫功能障碍患者。

1.3方法

两组患儿给予一般治疗,给予吸氧、营养支持、降温、补液等对症治疗。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深圳科兴生物工程有限公司,$20033034)雾化治疗,根据患儿年龄给药:≤3岁,给予5ug/d剂量加入生理盐水中配成10mL雾化液体,采用超声雾化,1次,d。>3岁者,给予8ug/d剂量加入生理盐水配成10mL雾化液体,采用超声雾化,1次/d。连续治疗5d。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广州白云山天心制药股份有限公司,H19993911),根据患儿体重给予10~15mg/(kg・d),2次,d,静滴,连续治疗5d。

1.4疗效评定

(1)疗效评定:根据患儿治疗5d后症状、体征改善情况评定。显效:咽峡部疱疹基本消失,无溃疡、红晕,体温恢复正常;有效:咽峡部疱疹、溃疡、红晕显著好转,体温较前明显改善;无效:咽峡部疱疹、溃疡、红晕无明显改善,体温未恢复正常。(2)统计并比较两组患儿疱疹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时间、住院时间。(3)统计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期间恶心呕吐、贫血、乏力、头痛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均用SPSS22.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x±s)的形式表示疱疹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时间、住院时间,采用f检验,率表示疗效和不良反应,采用x2检验,设定检验水准α=0.05,如P

2.结果

2.1两组患儿疗效比较

A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97.50%vs.80.00%,P

2.2两组患儿疱疹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A组患儿疱疹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P

2.3两组患儿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两组患儿治疗期间恶心呕吐、贫血、乏力、头痛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疱疹性咽峡炎为婴幼儿常见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常发生于夏、秋季节,具有一定传染性和流行性。疱疹性咽峡炎常急性起病,以流涎、高热、拒食、咽喉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同时部分患儿可伴有不同程度腹痛、腹泻、肌肉疼痛等,由于患好庖吖δ芊⒂不完善,机体抵抗力差,如不及时诊治可引起心包炎、脑膜炎、高热惊厥等严重并发症,危及患儿生命。疱疹性咽峡炎为柯萨奇A组病毒感染所致,抗病毒为临床中主要治疗方法,利巴韦林为临床一线选择治疗疱疹性咽峡炎药物,常通过静脉给药治疗。药物动力学研究指出,利巴韦林静脉给药后,药物有效成份迅速积聚于体积红细胞内,通过红细胞转运达到全身抗病毒治疗目的,同时其药物半衰期时间长达40d。因此,利巴韦林静滴给予后咽峡部药物浓度较低,局部抗病毒治疗效果较差,不能获得满意抗病毒治疗效果,且可引起相关全身性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雾化治疗为临床中另一种给药途径,将药物通过氧气、超声等冲击形成雾气吸入,在呼吸系统疾病中治疗具有独特优势,不仅能提高局部用药浓度,还能有降低全身给药引起药物不良反应。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为通过基因工程在动物或人体白细胞诱导生成促肾上腺素前体和糖蛋白物质,为人工合成干扰素。临床研究指出,干扰素能作用于人体免疫系统体液因子,能增强NK细胞功能及IL-1、IL-6活性,对神经细胞功能和增殖均有促进作用,具有调节免疫功能、抗病毒等作用。本研究采用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和利巴韦林静滴两种方法分别治疗婴幼儿疱疹性咽峡炎,研究结果提示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治疗能显著缩短患儿症状、体征改善时间,提高患儿临床疗效。干扰素通过雾化后给药,显著提高口腔、咽喉部局部药物浓度,可有效增强局部抗病毒效果,促进患儿临床症状改善,协助提高临床疗效。李东辉等在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中给予干扰素雾化治疗,相对静滴给药显著提高患儿临床疗效,同时减轻药物不良反应。梁秀丽等通过雾化联合静滴给予抗病毒药物在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中治疗,相对单纯静滴给药能有效缩短患儿症状和体征改善时间,协助提高临床疗效。本研究结果提示,两组患儿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证实雾化给予干扰素并不增加患儿药物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用药安全性。

综上所述,干扰素雾化治疗婴幼儿疱疹性咽峡炎,相对利巴韦林静脉给药,能有效提高咽峡部局部抗病毒药物浓度,进而提高临床疗效,同时并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具有显著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性。

上一篇:头部震荡法对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治疗的临... 下一篇:妊娠期高血压肝功能损害患者的护理及其妊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