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课堂中渗透人文主义教育

时间:2022-04-05 03:23:22

在数学课堂中渗透人文主义教育

在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编写的五年级数学上册《基础训练》中有这样一道题:师生56人到公园游玩,门票每人20元。公园规定:满60人可购团体票,每人16元。请你想一想,56人如何买票合算?并简要说明理由。我认为这是一道“生活化”比较强的数学题,让学生动手做这道题。不料因为学生的不同解法竞掀起一场不小的争论,从而引发了我对“生活化问题”的思考。以下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几种方案:

1.每人20元,56人需要的票价是:20×56=1120(元)。

2.由于满60人可购团体票,56人购60人的团体票,56人共需要的票价是:16×60=960(元)。

3.邀请其他游客,凑成60人的团体,56人需要的票价是:16×60-4×16=896(元)。

4.按优惠价购买60张门票后,将多余的四张票按规定的票价倒卖给其他游客,不仅可以少花钱,而且可以赚一笔。需要票价的计算方法是:16×60-20×4=880(元)。

当时,我认为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数学题,其在于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利用已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所以我对学生以上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案都给予肯定。可是,当我课后跟同行交流此题的教学时,一老师就提出异议,他对第四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发表了自己不同的看法:认为这样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训练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忽略了对小学生人文主义的教育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不自觉中渗透了小学生投机取巧的意识,当然我们国家也明令禁止倒卖车票、门票等从中牟利。听到同行的这番话,我如梦初醒。是啊,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事实上,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是不管采用什么样解决问题的方法,都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因此,对这道题的教学,我认为可以做这样的处理:(1)指出第四种方案的不妥之处,让学生明确不能违反国家法律的规定,同时教育学生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遵守国家的法律,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小公民;(2)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其余三种方案,使学生通过比较,认识到第三种方案是经济实惠而且利人利己的。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又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在引导学生解决生活化的数学问题时,应让学生懂得虽然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多样性,但千万不能利用数学知识投机取巧,这也是做人最起码的要求吧!

(作者单位 安徽省亳州市青云中校幸福路小学)

上一篇:让多元教学法激活数学课堂 下一篇:《金蛇狂舞》教学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