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师范院校男女比例看基础教育教师性别比例失衡问题

时间:2022-04-05 10:01:07

从师范院校男女比例看基础教育教师性别比例失衡问题

《中国中小学教师发展报告(2012)》显示,大城市中有近八成的小学教师为女性。这类情况在大城市亦是如此。以北上广为例,在小学教育阶段,女性教师比例达到八成,初中阶段则达到64.4%。

关于在职教师性别比例失衡问题的研究中,多数学者重在探讨在职教师的性别比例失衡的原因、影响和对策,而对师范生的研究也多侧重于师范生信仰、人格特征等微观问题的研究。教师的性别比例失衡与师范生的性别比例失衡有着密切联系,但针对这方面的研究却相对较少。因此,研究师范生性别比例失衡问题是研究教师教育方法的有力补充。

一、师范院校性别比例失衡现象描述

近年来,我国的师资供求基本持平,但是,教师队伍中性别比例失衡问题却日益凸显。笔者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对全国中小学教师性别结构进行分析,发现有以下特点。

从表中的数据来看,到2010年,中小学教师中女教的性别比分别为高中47.66%、初中49.48%和小学57.95%,除小学之外,初高中男教师的比例均高于女教师的比例,中小学教师性别结构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但从2005年到2010年这6年的纵向发展态势看,基础教育、中学教育阶段,女教师比例均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

根据2005年OECD国家数据显示:小学、初中、高中的女教师所占比例分别达到79.0%、65.7%和52.1%,并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可见,中小学教师队伍性别失衡已成为世界性问题,已引起各方广泛关注。结合表中的数据分析,我国基础教育教师队伍也将面临类似问题――教师性别比例严重失衡,而这一问题与我国师范院校学生性别比例失衡息息相关。

据统计,近年来师范院校的男女生比例多处于3∶7左右,而师范生的男女比例则更明显。由以上数据可知,基础教育的职前教师――师范生的性别比例已严重失衡,势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的基础教育发展。

二、师范院校性别比例失衡的原因分析

1.教育功能的作用

(1)受传统社会性别观念影响。虽然在社会快速发展和进步的现代,男女平等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是“男主外、女主内”这些不平等的社会性别观念及家庭传统社会性别观念仍然影响着人们的专业选择和职业选择。中小学教师职业本身的稳定性相对符合社会大众对女性的认知,多数女性对自身的角色定位、自我期待相对较低,容易选择这类竞争性不强的行业。另外,在社会分工方面,社会对不同性别有着不同的性别角色期待和评价,许多行业仍然存在排斥女性就业的情况,这也是造成中小学教师职业比例失衡的关键因素。

(2)对教育活动存在认知偏差。教育活动具有长期性、反复性,这使得一些人片面认为教师需要有较强的耐心和细腻的感情,多数人认为女性的心理特征更符合教师角色的相关要求。同时,教育活动的产出并不像一般工厂的“计件生产”那样能够计算标准的产出数量、严格的生产质量,而是缺乏量化指标,产出效能具有滞后性等特点,多数男性认为其缺乏竞争性,由于这一系列认知偏差的出现,使得男性不愿意从事教师职业。

2.政策导向的驱使

(1)师范专业政策优势的弱化。2004年以前的师范专业政策优势颇多,包括为在校期间的师范生提供生活补助、毕业包分配,户口农转非等一系列政策,这是师范生入读的重要原因。各项数据也表明,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师范生男女比例持平。而从2004年开始国家放开师范生就业包分配制度,使得他们与其他非师范毕业生面临同样的就业形势,面对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抉择。这一举措也进一步削弱了男生报考师范专业的动力,即人们常说的 “铁饭碗”被打破了,随之而来的是师范生性别比例失衡问题的出现。

(2)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受限。近代教育理论由以教师为主体逐步过渡到以学生为主体,由社会本位转向个体本位,强化学生的重要地位,忽视教育机制及学校氛围的积极意义,要求教师转变以往高高在上的教师形象,尊重学生主体,鼓励和发掘学生的兴趣和潜力。加之基础教育过程中学生问题频发,要求教师注重个人身份,要以牧羊人的身份温柔、善良地对待学生,看护学生。这些改变大大降低了基础教育教师对教学活动和教育实践的认同感,使得专业教师发展受限。同时,在教材的选择和教学内容设置上,基础教育教师的选择权和自主性较小,拓展业务技能的空间大大缩小,阻碍了其科研能力的提升,使得教师个体的专业化发展受到很大程度的负面影响。

3.社会舆论的影响

(1)受“官本位”社会价值取向的影响。我国的“官本位”腐朽思想根深蒂固,这一思想对人们的影响深远。封建落后的传统教育价值观认为“学而优则仕”,将教育目标定位于做官,通过读书获得权力,进而取得支配国家和社会资源的权力,所以一些男生将无仕途可走的中小学教师被看作是没出息的职业。

(2)中小学教师职业社会地位低。一般情况下,职业的社会地位往往由收入水平决定,而劳动报酬的多少取决于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教师是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从事的是高尚且高级的活动,理应获得更多的报酬。然而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工资水平整体不高,这直接决定了教师的职业态度和其所处的社会地位。

三、师范院校性别比例失衡的影响

1.直接影响

(1)不利于师范院校教育中教学活动的开展。理论上,男女两性之间并无智力高低之分,但有不同的发展取向。由于个体性别角色在形成过程中受到生理及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制约,会表现出不同的发展取向,各有其优势和不足。心理学研究也表明,男女两性在感知觉、注意力、记忆力、思维等方面各有其优势。同时,大量的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在单性别的团体中,常常会产生众多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的情绪问题。这一系列证据表明,师范院校在开展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协调男女比例十分重要。众多实践也表明,适当的“阴阳结合”,可以在心理特征方面实现互补,使男女两性在心理上得到满足,并感受到不同程度的愉悦感,进而提高各方面的积极性,使得班级团队协作精神得到发挥,各类教学活动也可以有效开展。

上一篇:模块化教学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 下一篇: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教师职后培训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