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土布的特色及其传承与发展

时间:2022-04-05 09:30:29

南通土布的特色及其传承与发展

[摘 要]南通土布以天然纯棉为原料,保留了许多传统工艺,使得南通土布特色鲜明。南通土布传承了中国古代手工棉纺织技艺的宝贵历史遗存,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工艺、经济等价值。

[关键词]南通土布 特色 传承 发展

南通优越的地域、气候适宜、纺织原料充足、人民勤劳质朴等因素,促进了南通土布的繁荣发展,使得土布与当地人民的生活密不可分,从而使南通成为有名的土布之乡。南通土布采用传统的单锭手摇纺车纺纱工艺,旧式脚踏手投、手拉梭木机织造,以天然植物染料染色,制作工序上保留较原始的方法。由于织造工艺复杂,构图用色讲究变化,使得南通土布特色鲜明。

一、南通土布的特色

(一)材料质地美

南通土布以当地的原棉为基础原料,棉花本身具有的透气性、吸湿性、保温性和弹性,在经过人工制造的过程自然融入到土布的质地中,使得土布的拉伸压缩恢复性、导热性、可塑性较强,并且具有很强的耐碱性,易面料再造。并且从弹棉花、纺线到织布的过程全是手工织造,也使得南通土布经纬线疏密的均衡度较差,线条粗硬,土布厚度和硬度较高,这决定了南通土布粗犷、厚实而又亲切的材质特征,体现了南通土布的材质美。

(二)南通土布纹样丰富

由于南通独特的生活环境和织造工艺,土布的纹样丰富,并且散发着江南水乡独特的生活气息。南通土布主要有条格纹样、竹节纹样、芦扉花纹样、桂花纹样、吉祥纹样等。不同颜色的纱线交织出的几何图形构成了南通土布的纹样,其并非具体的事物形象。具体纹样的平行、重复、间隔、对比等变化,使得南通土布形成独特的韵律和节奏。

(三)色彩运用灵活多变

南通土布纹样的用色极为讲究,传统品种中的条格纹、芦扉花纹和桂花纹,用色简单,一般选用蓝白两色,有浅蓝与深蓝、本白与深蓝、少数黑与白的经纬纱线交织,产生丰富的灰色效果,给人以素净朴实之美。而竹节纹、梅花格纹等富有创新的花纹,用色较为大胆、明快,多用白、蓝、红、黄等色纱交织,突破常规,其中,竹节纹的用色最能体现这一用色规则,竹节纹多采用红色表现,将绿色用于与节纹交替呈现的条纹中,给人以清晰典雅、虚实结合的感觉。吉祥纹多采用对比、渐变的手法,用艳丽的色彩呈现出热闹、祥瑞的色彩品质。南通土布色彩运用灵活多变,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它的色彩运用具有良好的视角美感效果。

二、 南通土布的现状

南通土布作为一种无形文化产品,其最大的特点在于不脱离民族历史和特定的社会环境。然而,南通民间残存的传统纺织机具,经过30年的闲置不用,绝大部分已经毁弃;民间收藏的土布,无论数量及品种都已锐减,历史流传中曾经出现的精伦纹样,有些已经失传,一时很难恢复再现;老一代织手纷纷故世,即使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学艺的染织新手,如今也都迈入了老年之列,对此项技艺相忘已久,接续困难。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是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是人。作为一种精神活动与技艺传承,“艺在人身,人亡艺绝。”因此,南通民间土布染织工艺下面临失传的严峻挑战,如再不抓紧进行及时抢救、保护、研究、整理,很可能濒临灭绝的危境。

三、南通土布的传承与发展

(一) 南通土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南通土布作为我国的文化瑰宝,应从开发、研制、生产等方面传承和发展南通土布,鼓励和帮助民间土布艺术家收徒培养新人,保证徒步工艺后继有人,并将土布传统制作工艺拍摄记录下来,将其传承发展下去;艺术和高职院校可以将土布艺术引进课堂,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加深对土布的认识,使更多的人了解和应用土布;我们不仅要保存南通土布的传统技艺,还要加强与国外的文化艺术交流,学习各民族的艺术创新点,弘扬和发展南通土布传统技艺。

(二) 南通土布的可持续发展

南通土布作为一项具有民族代表性的文化遗产,我们在保留其传统特色的同时,要加强对其的创新发展,使南通土布更能适应时代的潮流,更好的融入现代生活。可以采用部分现代化的工具,提高生产效率和产量;组织土布纺织比赛和举办土布纺织节,加强土布文化的交流和发展;继续挖掘传统优秀的纺织元素,把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结合,更好的适应现代人的审美观点;扩大土布产品的范围,类型多样化,创建具有南通地方特色的服装品牌,更好的适应现代消费需求,从而保证南通土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平.南通土布的历史渊源及其贡[J].南通大学报,2008.

[2] 曹必文,陈鹏.近代南通土布市场的发育和发展[J].中国经贸导刊,2010.

[3] 杨飞.南通色织土布的传承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12

上一篇:青海汉族说唱音乐的种类及其特征 下一篇:社区文化建设与环境艺术对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