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腾崇拜的武术文化生产研究

时间:2022-04-04 10:09:35

图腾崇拜的武术文化生产研究

摘要:图腾文化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种文化现象,渗透到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被冠以中华文化全息缩影的武术也同样会受其影响。文章通过对动物图腾、自然物图腾、神话人物图腾这三个方面如何影响武术文化生产进行初探,认为:动物图腾生产了武术的技术、拳种、门户、理论,自然物图腾生产了武术套路的雏形,对神话人物图腾生产了武术传承的文化空间和具体化的武德传承方式。

关键词:图腾崇拜 武术 文化生产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4)01―0025―04

“图腾”一词来源于印第安语“totem”,它有两层意思:一为“它的亲属”,初民们认为他们都起源于某个物种,并与它具有亲缘关系,于是某种动、植物便成了这个民族最古老的祖先。第二个意思是“标志”,就是说它还要起到某种标志作用。图腾标志在原始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最早的社会组织标志和象征,具有团结群体、密切血缘关系、维系社会组织和互相区别的职能。可见,图腾就是人们把某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当作自己的亲属、祖先或保护神,相信它们能保护自己,并且能获得它们的超人的力量、勇气和技能。人们以尊敬的态度对待它们,一般情况下不得伤害。一些社会群体以它们的图腾物命名,并以图腾作为标志。

1 图腾崇拜物与中国的图腾

1.1 图腾崇拜物

纵观历史上各民族都有自己各式各样的图腾,被奉为图腾者,从多至少依次是动物――植物――无生命物――白然现象――人。图腾的选择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取决于该地区的动物群和植物群。可以说,图腾是该地区或相邻地区的存在物,无虎之地决不会以虎为图腾,无狮之处绝不会认狮作亲属或祖先各群体在选择图腾时,往往偏重于大动物,如果一个部落所在地有狮、象、虎、豹、熊等,则多以这些动物为图腾。最早的图腾是动物,而且很可能又是哺乳动物因为哺乳动物的形貌,生理特征和行为与人较接近,较容易被人认为是同类植物图腾种类也很多,但比动物图腾少,植物图腾中大多是可食或可用的,如袖、葫芦、草松、柏、稻、荞、等。无生命物和自然现象图腾产生要晚些,主要有石、工具、人造物、太阳、月亮、星星、雷、闪电、水、火、风、云、海等。当然神话故事中的人或神也有很多成为图腾的对象。

1.2 中国的图腾

中国古籍中没有图腾这个词,但图腾及图腾崇拜在古籍中却在大量记载。这些记载为研究图腾文化提供了最完整、最丰富的资料,因此可以说,研究图腾及图腾文化,最肥沃的土壤在中国。《礼记・礼运》说:“麟、凤、龟、龙,谓之四灵”,麟、凤、龟、龙,实际都曾经是中国古代的图腾,是中国先人们的崇拜之物。郭沫若在《关于晚周帛画的考察》中说:“凤是玄鸟,是殷民族的图腾”;“龙是夏民族的图腾”。图腾作为民族的崇拜物和民族标志,常常对这个民族的文化和民族心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在神话人物方面,中华民族也有自己独特的图腾对象,如伏羲和被称为武圣的关羽。

2 图腾崇拜与武术

2.1 动物图腾对武术的生产

2.1.1 龙图腾崇拜

中华民族有一个共同的图腾――龙。数千年来,各族人民把它视为神灵,虔诚地崇拜、祭祀。它既是中华民族的标志和象征,同时也是帝王和皇权的象征。

在中国古籍中,涉及龙的几乎随处可见。《周易》中的乾卦,是开篇第一卦,其卦文均以龙为象征:“潜龙,勿用”;“见龙在田,利见大人”,“或跃在渊,无咎”;“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亢龙,有悔”;“见群龙无首,吉”。龙是中国先人们的崇拜物,是图腾,这可以从《周易》的这些话中得到印证。也因此,龙成了中华民族的象征,皇帝是龙的化身,把皇帝称为真龙天子,中国各族人民成了“龙的传人”。由于龙的这种至高无上的地位,人们编出了许多有关龙的武术动作,形成了许多与龙有关的武术门派。在汉语词汇中,与龙有关的词也多到不可胜数,在近年出版的《汉语大词典》中,单是以龙字为词头的词语就有数十个之多。龙图腾对武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很多的武术动作的名称以龙命名,如“青龙出水”等;(2)拳种与门派以龙命名,如龙形拳、青龙帮等产生了;(3)形成了新的武术运动形式,不仅使用龙的名称,而且对龙的形与神进行模仿,从而形成了风格与形式独特的新拳种;(4)武术器械上刻有龙的图案,多见于宝剑之上。

由于龙在人们的心中有了无以替代的神圣地位,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或者从这种图腾那里得到无形的力量,以龙命名或象形龙的拳种极多,仅四川就有水龙拳、青龙拳、乌龙拳、盘龙拳、龙形拳等。虽然这些拳种亦多号称既取龙之翻滚曲涌、探爪俯首之形,又取龙之抖擞精神。但硬从仿生学的角度讲是讲不通的。龙是取鸡爪、鹿角、马首、蛇身装配而成的抽象图腾。它是先民民族大融合、民族图腾大融合的产物。它事实上仅作为图腾动物存在而不作为实际动物存在。龙的象形类武术,只能以其中蕴含着图腾文化因子来解释。

2.1.2 虎、鸟、熊等动物图腾崇拜

在中华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会有不同的图腾物,《史记》记载的“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玄鸟”便成为商族的图腾;傣族人历来崇拜孔雀,傣乡被称为孔雀之乡,人们普遍善歌善舞,极为流行“孔雀舞”,鸟图腾是中国原始人的主要图腾之一,原始社会中的许多氏族部落都崇拜鸟图腾,他们相信自己的氏族或部落源于某种特定的鸟类,从而加以崇拜信仰,殷商民族崇鸟,因此有“天命玄鸟,将而生商”的说法。叫,国古代东南沿海一带、长江下游地区、山东地区都有过鸟崇拜的习俗。

这些动物图腾在武术中的影响较为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之于动物,生产武术拳种。与动物有关的武术比比皆是:鹤拳、蛤蟆功、螳螂拳等等,中国人早就将动物的一举一动融入到武术当中,从而创造了独特的拳种:象形拳。少林五拳取“虎、豹、鹤、龙、蛇”形成别具一格的拳种。(2)学之于动物,服务气之内练。武术向来有内外兼修的功能,正所谓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武术的内练始于养生的需要,因此人们选择那些生命力较强的动物对其行为方式进行模仿。《尚书・益稷》所载“猿猴舞、雀鸟舞、熊舞、象舞”,《汉书・艺文志》所记“沐猴舞”,马王堆《导引图》中的仿生动作,汉末医学家华佗五禽戏。在对这些图腾物的行动进行模仿的同时,武术也模仿动物的叫声来担高武术的内练之效,例如,以“龙腰、熊膀、鹰捉、虎抱头、雷音”作为身体特征的形意拳,也以仿生性发声“虎豹雷音”解释“雷音”,以达到加强内练的效果。(3)学之于动物,丰富文化表达。人们用动物行为形象地描绘动作的形态,而且也以动作的动物化命名指称运动风格、运动状态,为习者身体动作的文化表达和精神活动指明方向。

3 结语

图腾观念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动物崇拜和模仿创造了新的拳种,产生了新的活动方式,生产了新的门户,使武术追求的不仅是“搏斗能力”,更是一种“智”的追求“生”的渴望,进而生产了武术的理论和内练。人们为从神秘自然物中获得超自然的力量对其崇拜,并举行各种仪式活动,这种行为促使人们对动作进行预编而程式化,生产了武术套路的雏形。图腾神观念在图腾祖先观念的基础上产生,图腾神被视为氏族、胞族、部落、家庭或个人的保护者,被认为具有超自然的力量,图腾神话就是关于图腾神的故事,它通过各种表现形式如仪式、舞蹈、绘画、雕塑、诗歌等传流播开来,使得武德的传承有形化、具体化,也生产了新的武术传承文化空间。

参考文献:

[1]何星亮.中国图腾文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5.

[2]刘斯荣,王爱敏.图腾文化与中国的龙[J].湖北工学院学报,2001(3):76.

[3]曾露.龙与熊猫的图腾之争:民族之魂岂能变更[N]中国信息报,2009-01-09(10).

[4]程大力.论图腾崇拜对象形武术的影响[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3(2):8.

[5]宗静.图腾在民族服饰中的特征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20-38.

[6]郭健.探析传统文化中鸟图腾崇拜及其时代意义[J].科技文汇,2007(2):178.

[7]戴国斌.师承动物的武术[J].动物世界,2009(8):22-25.

[8]张其成.阴阳鱼太极图源流考[J].周易研究,1997(1):9-15.

[9]朱泽宾.武术与太极图的关系――以神形拳为例[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1):101.

[10]何星亮.图腾仪式的类型及其形成的原因[J].黑龙江民族丛刊,1990(3):79.

[11]周伟良中国武术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8.

[12]戴国斌.中国武术套路的文化解析[J].体育科学,2007(12):10-19.

[13]Juliuse利普斯.汪宁生译.事物的起源[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26.

[14]唐韶军.从崇拜“武圣”论“传统武德”[J].搏击・武术科学,2006(5):16.

[15]李翎.藏传佛教护法神吉祥天母的图像样式[J].法音,2009(12):38.

[16]姚媛媛.图腾神话的艺术人类学内涵[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5(3):83-85.

上一篇:竞技武术套路难度动作教学步骤与方法探析 下一篇:浅析吴式太极拳的虚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