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硫性质实验的绿色化再改进

时间:2022-04-04 03:57:33

二氧化硫性质实验的绿色化再改进

摘要:人教版必修1设计的SO2漂白性实验是一个敞口体系,有毒的SO2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不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因此,对这个实验进行了改进。

关键词:二氧化硫;性质;实验改进;绿色化;注射器

一、实验目的

化学(人教版)必修1中《第四章第四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中涉及SO2的性质实验有以下不足:

1.SO2的漂白性实验是一个敞口体系,有毒的SO2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不利于环保。

2.SO2的还原性等性质的验证不全面,不利于学生系统掌握SO2的性质。

3.实验所用器材来源于实验室,使用比较频繁的注射器来源于医院废弃的一次性注射器。

二、实验原理

Na2SO3+H2SO4=Na2SO4+SO2+H2O

5SO2+2KMnO4+2H2O=K2SO4+2MnSO4+2H2SO4

SO2+2H2S=3S+2H2O

三、实验用品

药品:70%的硫酸,亚硫酸钠,高锰酸钾溶液,品红试液,稀盐酸,硫化亚铁固体,蒸馏水,NaOH溶液。

四、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图

五、实验设计(操作、现象、结论)

1.按装置图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2.按装置图分别在试管中加入亚硫酸钠粉末、品红溶液、高锰酸钾溶液,气球中事先加入NaOH溶液,左边注射器中装有70%的硫酸。

3.用注射器向装有亚硫酸钠粉末的具支试管中加入H2SO4,反应开始进行。

现象:高锰酸钾溶液很快褪色,品红溶液逐渐褪色。

结论: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SO2具有还原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SO2具有漂白性。

4.关闭止水夹,用酒精灯加热装有品红溶液的具支试管。

现象:品红溶液又变为红色。

结论:SO2的漂白过程是可逆的。

5.注射器在完成它的加液任务后,可以马上变身用来抽取SO2气体进行相关实验。比如,用先前注入硫酸的注射器从具支试管中抽取适量SO2气体进行水溶性实验,同时打开止水夹,在注射器上做好标记,再吸取少量水,用橡胶塞封住注射器针头,再在注射器上做好标记,摇动注射器,观察现象。

现象:过一段时间可观察到注射器活塞向内推进一段距离(若收集的SO2很纯净,则注射器橡胶塞会自动向内推进至与水溶液

接触,也可以证明1体积水中大约可溶解40体积的SO2)。

结论:SO2气体易溶于水。

6.用事先装有硫化亚铁固体的注射器抽取适量稀盐酸,制取H2S气体,然后再注入直玻璃管中,再用注射器抽走直玻璃管中的溶液,注射器针头事先不刺穿橡皮塞,等产生较多的H2S气体时,再一次性将气体缓慢注入玻璃管中(便于短时间内观察到大量淡黄色固体)

现象:玻璃管内壁从下往上逐渐出现大量淡黄色固体。

结论:说明SO2具有氧化性。

六、小结及反思

1.改进后的实验均在密闭体系中进行,实现了实验设计的绿色化。

2.将二氧化硫的制取实验装置、二氧化硫的一系列性质实验装置、硫化氢的制取装置放在一套装置中进行,装置简单,实现了实验操作的简单化,实现了现象的明显化。

3.实验现象中,品红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且颜色可以交替出现,与后面大量的淡黄色固体形成鲜明对比,实现了实验设计的趣味性。

4.可以根据课堂需要,再添加试管或者再抽取SO2进行其他性质的验证,实现了实验过程的灵活化和开放性,也体现了注射器的多功能应用。

参考文献:

郑长龙.化学实验教学新视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 湖北省当阳市第一高级中学)

上一篇:探讨历史典故在新课程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