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视野下我国资格刑研究

时间:2022-04-04 02:12:25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视野下我国资格刑研究

摘 要: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较为突出,对重大犯罪奉行严厉的刑事政策,是惩罚犯罪、保护人民的需要;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对轻微犯罪采用宽松的刑事政策,是当今刑事法治谦抑与宽容精神的要求。这正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内涵的一种体现。完善资格刑是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和实现我国刑罚结构由严酷趋向宽缓,并且有效防止某些犯罪的现实需要。

关键字: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刑罚过剩;资格刑复权制度

一、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内涵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我国的基本刑事政策,是“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刑事政策的发展。其具体内容是指对于重大犯罪及危险犯罪,采取严厉的刑事政策;对于轻微犯罪,采取宽松的刑事政策;宽严之间还要相济,“二者之间既不能时宽时严、宽严失当,也不能过分宽大或过分严苛。‘宽’与‘严’应当具有一定的平衡,互相衔接,形成良性互动”。①刑事政策会影响刑罚体系,基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精神和旨趣,刑罚结构总体上应该趋于轻缓化。资格刑作为刑罚体系中的附加刑,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要求存在一定距离,有必要进一步整合、优化资格刑。

二、我国资格刑的立法现状及其问题

资格刑在我国刑罚体系中是附加刑,包括针对犯罪的我国公民实施的剥夺政治权利和针对犯罪的外国人适用的驱逐出境。其适用方式分别为独立适用和附加适用。就剥夺政治权利而言,当其附加适用时,是作为一种较严厉的刑罚方法针对性质严重的犯罪适用的,在判处主刑的同时还要附加适用剥夺政治权利;当其独立适用时,则是作为一种轻刑而存在,主要适用于罪行不严重、情节较轻微的犯罪。我国资格刑中驱逐出境的规定,存在的问题并不突出。而剥夺政治权利的规定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要求存在差距,主要表现为刑罚过剩和刑罚不足。

刑罚过剩具体表现在:

适用范围一般仅限于严重犯罪,容易导致刑罚过剩

司法实践中,各级法院一直将剥夺政治权利作为死刑和无期徒刑的附加刑使用,极少作为轻刑独立适用。这容易造成其适用范围仅限于严重犯罪的情况,难以应付犯罪行为的复杂性和犯罪人的多样性,不利于人民法院根据案件情况和犯罪人的特殊性选择与罪行相适应的资格刑,不易做到刑罚的个别化,也容易导致罚不当罪,背离罪刑均衡原则。

资格刑复权制度的缺失,容易导致刑罚过剩

资格刑在附加适用时,经过主刑的执行,绝大多数犯罪人都已改造好,此时,对犯罪人继续适用资格刑纯属多余。而在独立适用时,经过一定期间的执行,被告人确有悔改、品行表现良好的,剩余的刑期也就没有再继续执行的必要。我国《刑法》未规定提前恢复行使被剥夺的资格的复权制度,这导致了刑罚的过剩。

刑罚不足具体表现在:种类单一,适用对象有限。行为人可利用的资格是广泛的,资格刑发挥作用不应当仅限于对犯罪人政治权利的否定,还应包括对犯罪人的特定资格、职业或身份的剥夺。利用特定职业或职务进行的犯罪中,资格与犯罪关系密切,要防止一个人犯罪,需要否定其资格,消除其犯罪可资利用的条件,才能真正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

三、我国资格刑重构之设想

针对我国资格刑存在的问题,可对我国资格刑进行如下重构,以期资格刑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指导下更好地发挥作用。

1.创设资格刑分立制

由于我国《刑法》中剥夺政治权利的适用具有整体性特征,容易导致刑罚过剩。应将资格刑所要剥夺的各项资格或权利分别规定、单独适用,对不同的资格刑规定不同的适用条件,实行资格刑的分立。具体而言,将现有的剥夺政治权利的规定分解为两种资格,即剥夺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剥夺担任公职资格两种,并在不同条款中予以规定。法官可以根据犯罪人的不同情况,灵活选用,剥夺罪犯的一项或者多项资格,不仅适用于严重犯罪,而且也适用于轻微犯罪,这样既符合刑罚个别化的要求,又能发挥资格刑特殊预防之功能,同时也不至于产生“刑罚的过剩”,实现罚当其罪,符合宽松刑事政策的基本要求。

2.创设资格刑复权制度

资格刑的复权是指对于因实施犯罪而被判处资格刑的犯罪分子,在其具备一定条件时,提前恢复其被剥夺、限制的权利或资格的制度。②其特征为:1.针对的对象特定,为被判处资格刑的犯罪分子;2.适用的时间为资格刑执行期间。也即在资格刑开始执行且没有执行完毕之前可适用复权;3.复权的内容是恢复罪犯被剥夺的权利或资格;4.复权必须具备一定条件。这一制度可以抑制资格刑刑罚过剩的弊端,可激励犯罪者积极悔过,加速对自己的改造。这一制度对已有悔改的犯罪人及时予以复权,正体现了宽松刑事政策的要求。一些外国刑法规定了资格刑的复权制度。如,《德国刑法典》第45条就规定了资格和权利的恢复。③我国有必要在资格刑中增设复权制度。

3.扩大资格刑的适用范围

增设以剥夺从事特定职业或实施活动的权利为内容的资格刑,同时在职务犯罪中增设附加适用或独立适用剥夺公职资格的规定。资格刑种类单一,游离于资格刑体系之外的资格罚无法凸显资格刑的功能和作用,造成“刑罚不足”。基于资格刑的性质与特点,以及司法实践中越来越多的犯罪分子利用其特定职业进行犯罪的现实情况,为更好地预防犯罪,有必要将刑罚体系之外的具有资格性惩罚的措施予以整合和优化,将之与相应的犯罪行为挂钩,进一步地扩大资格刑的适用范围,发挥资格刑特殊预防的功能。具体的做法是:总则中关于资格刑的规定中,增设禁止或限制从事特定职业或活动为内容的资格刑。分则中,在行为人利用特定职业或因特定职业实施犯罪的具体条款中增设附加适用或独立适用禁止从事特定职业或活动。④

注释:

①陈兴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研究》,载《法学杂志》,2006年第1期。

②于志刚:《复权制度适用问题研究》,载《法学》,2002年第2期。

③徐久生、庄敬华译:《德国刑法典》,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第77-79页。

④李荣:《我国刑罚体系外资格刑的整合》,载《法学论坛》,2007年第3期。

上一篇:PLC应用于电气自动化的效果分析 下一篇:道路桥梁中的建设施工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