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定制莫过瓷

时间:2022-04-04 02:00:20

今天说起高级定制,人们脑海中想到的肯定是米兰、巴黎这些古老工艺和时尚精灵们共生共存的地方,而中国则是和“来料加工”这样的词汇连在一起,排列在工艺生产链的最下端,就连Made in China这个简单的产地标注也由此被衍生出低价、劣质甚至不正当竞争的联想。

三四百年前,China的意思还是“瓷器”,在墙外开放得馥郁.and.摇曳多姿。虽然它被网民恶搞出不同发音版本的英语表达,但历史上却夺目得不行。瓷器瓶身上的制作,随着瓶底一方小小的或康熙或雍正的落款漂洋过海,来到欧洲皇室,把王亲贵族一干人等震得一愣一愣的。

比如纹章瓷,叫高级定制都委屈了它。

作为外销瓷的一种,它的烧制始于16、17世纪的明代,就像永乐、宣德的青花、釉里红甚至康雍乾时期的珐琅彩那样,其诞生和发展有许多皇室贵族、上流名门参与其中,甚至在初期只接受欧洲贵族定制,后来随着瓷器的普及度上升,才逐渐在欧洲以及美国的中上阶层中扩展开来。因为这些挑剔目光塑成的上乘品质,纹章瓷也被称为外销瓷中的“官窑”。

在外销瓷中,纹章瓷是拍卖行和古董店的大爷,虽然现在国内还很难看到,但在国外,行情多年来一直十分稳定。

尤其受藏家追捧的,是皇室定制的纹章瓷。无它,身份显赫。

2005年,18世纪40年代制作的,一对带有菲利普五世纹章图案的瓷器,在佳士得以30.72万美元成交。被外界称为皇家专用、前几年掀起一阵收藏风暴的珐琅瓷在纹章瓷中也可一觅踪影。尽管来头不小,也未必一定就能形成市场上的高价,如果不兼有高超的艺术品位,收藏价值也不会大。

相比国内的官窑、民窑,纹章瓷的演变图谱更加明晰。大致经历了青花、粉彩、颜色釉、五彩和珐琅瓷这样的过程,它的釉色、胎质、纹饰、器型、工艺水平,随同国内瓷器一起变化。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可以根据瓷器上的家族纹章进行断代―这样精确度甚至可以缩至两三年之内。

从纹章瓷上你可以发现一些趣事,比如清乾隆年间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家族的纹章瓷,仅一个瓷盘上,就可以找到四十多个小纹章。

1974年,英国的大卫?霍华德潜心研究了二十多年,出版了《中国纹章瓷》。对想要了解纹章瓷的藏家来说,虽属必读之作,可惜国内很难找到。美国归来学者余德明所著的《中国名片――明清外销瓷探源与收藏》,讲述大量作者亲身收藏经验,读起来十分有趣。而这些纹章瓷的研究还能帮助藏家更加清楚地反观国内瓷器的发展变化。

因为兼容了东西方文化乃至日本瓷器的特色,纹章瓷产生了一些别具一格的样式。像万历年间的克拉克样式,乾隆时期的蓬皮杜夫人纹饰,18世纪早期带有印度风格的“烟叶瓷”等。纹章瓷的纹饰变化很快,十几年几十年不等,那些少见、精美的纹饰在现代的欧美藏家中十分受欢迎。从器型来看,纹章瓷多为成套的定制餐具,其中大型器型十分稀少,少就是价值,极少就是极高价值:收藏也好,投资也好。

收藏纹章瓷还有一处乐趣。

由于当时中国的工匠与国外商人语言无法沟通,烧制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错误,比如把定制者设计图中的说明文字或是图案的外框当作图案的一部分,一并纳入瓷器上。这样的阴差阳错,往往催生出今天交易过程中的高价品。

纹章瓷大概经历了两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从明朝开始,经历了康雍乾的鼎盛时期,到19世纪后,随着中国瓷器制作工艺的下降、欧洲东印度公司退出历史舞台,订单数量也大量减少,到八国联军入侵后停止。一段高级定制瓷器的历史也就此告一段落。

此后出口瓷器的落款也发生了变化,由20世纪初的“CHINA”矾红字款演变成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Made in China”矾红字款。

新时期的中国外销瓷制作也由此诞生了。

上一篇:债基单月涨9.3% 公募称债券小牛市未结束 下一篇:“财政开支压力”不是多收税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