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奇霉素社康中心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疗效分析

时间:2022-04-04 11:18:53

阿奇霉素社康中心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疗效分析

摘 要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治疗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临床效果观察。方法:所选6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均有3个月以上心绞痛病史,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措施,常规给予硝酸酯类药物、钙离子阻断剂、β受体阻断剂、抗血小板药等。对照组采用以上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20mg/次服用,3次/日,连续服用4周。试验期间不服用胺碘酮等影响ST段心电图类药物。治疗期间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变情况,定期进行超声多普勒检查。结果:观察组胸痛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胸痛持续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耗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能够显著降低稳定性心绞痛发作次数、缩短胸痛时间和减少硝酸甘油用量,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 稳定性心绞痛 曲美他嗪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2.045

曲美他嗪属于新型代谢性抗心绞痛类药,能够提高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运动耐量,改善患者缺血症状,但对血流动力学几乎没有影响。研究表明,曲美他嗪对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2009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稳定性心绞痛患者60例,观察曲美他嗪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所选6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均有3个月以上心绞痛病史,由劳累诱发。排除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急性脑梗死患者、试验前半年内有心脏手术史患者、严重肝素功能障碍患者、严重心力衰竭患者。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42~77岁,平均55.6±6.3岁;平均病程22.4±4.7个月。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43~76岁,平均56.8±7.1岁;平均病程23.5±4.5个月。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没有显著差异性,具有可比性。

方法:两组均给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措施,常规给予硝酸酯类药物、钙离子阻断剂、β受体阻断剂、抗血小板药等。对照组采用以上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20mg/次服用,3次/日,连续服用4周。试验期间不服用胺碘酮等影响ST段心电图类药物。治疗期间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变情况,定期进行超声多普勒检查。

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治疗过程中心绞痛发作频率、每次发作时间和硝酸甘油总用量等。

统计学处理:所得数据建立数据库,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心绞痛发作情况和硝酸甘油用量情况比较。观察组胸痛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胸痛持续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消耗甘油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 论

当心肌需氧量超过狭窄冠脉最大代偿能力导致心肌缺血是稳定性心绞痛发作的常见机制。当心肌表现缺血缺氧时,有氧代谢减少,无氧代谢增加,乳酸类物质蓄积,血中游离脂肪酸显著升高,促使心肌耗氧量提高,进一步导致心肌缺血。冠心病患者存在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参与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作,当冠脉内皮细胞功能发生紊乱时,冠脉容易发生痉挛,使心肌缺血。所以改善冠脉内皮细胞功能有助于提高稳定性心绞痛预后[1,2]。

冠心病心绞痛常规治疗多是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方面的治疗,当药物达到最大血流动力学效果时,即使再应用类似作用的药物也不能提高疗效。曲美他嗪属于新兴的促心肌代谢类药物,与传统的改善心肌缺血类药物相比,曲美他嗪不受氧供和需氧影响,对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缺血状况起到保护作用。曲美他嗪可以增加葡萄糖的有氧代谢,能够在心肌缺血时起到节约能量作用,促进ATP堆积,减少因缺血带来的酸中毒。曲美他嗪有利于保持心肌电活动稳定性。有研究报道,曲美他嗪通过保护血管内皮细胞,起到心肌保护作用。临床研究表明,服用曲美他嗪的患者心肌缺血发作次数和总的缺血面积都明显减少[3,4]。

结果显示,观察组应用曲美他嗪治疗后,观察组胸痛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平均胸痛持续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消耗甘油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曲美他嗪能够显著降低稳定性心绞痛发作次数、缩短胸痛时间和减少硝酸甘油用量,临床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高修仁.我国慢性稳定型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J].新医学,2007,38(11):704-705.

2 杨海玉,曾玉杰,黄占军.曲美他嗪对稳定型心绞痛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心脏杂志,2004,16(4):315-316.

3 刘辉.盐酸曲美他嗪治疗稳定型心绞痛50例分析[J].今日药学,2009,19(7):41-42

4 邓斌,黄仕洲,刘明.曲美他嗪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稳定型心绞痛[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2,21(4):197-198.

[ZK)][HT][FL)]

[CSX]

表1 两组心绞痛发作情况和硝酸甘油用量比较

组别n胸痛次数胸痛平均持续时间(分钟)硝酸甘油用量(mg)

对照组3019±648±16114±26

观察组3012±427±1194±19[BG)F][CSX%0,0,0,40][FK)][HJ]

奥扎格雷、低分子右旋糖酐、降纤酶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FL(3!@(0,0,0,40)K2]

王旭阳

474500河南南阳市西峡县人民医院

摘 要 目的:探讨治疗进展性脑梗死进展期治疗方法。方法:对6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静脉应用奥扎格雷、低分子右旋糖及降纤酶联合治疗;对照组常规应用口服阿司匹林,静脉输注奥扎格雷及红花;评价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7天的神经缺损评分和疗效。结果:治疗组在阻止梗死继续进展有效率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起效快,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奥扎格雷、低分子右旋糖酐、降纤酶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比常规应用阿司匹林、奥扎格雷、红花效果更好,且更安全。

关键词 进展性脑梗死 治疗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2.046

进展性脑梗死(PCI)是指局限性脑缺血发作6小时后,经常规治疗方法,神经系统缺损症状仍呈阶梯型加重的特点。常无有效阻止其发展的措施,医生常觉得治疗比较纠结,现阶段无明确统一的治疗标准,亦是引起医疗纠纷的常见原因,为神经内科的一大难题,是脑血管患者致残及死亡的重要原因。

资料与方法

2009年3月~2011年3月收治进展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45~74岁,平均57±7.8岁。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43~77岁,平均59±8.3岁。按临床神经缺损程度评分,治疗组轻、中、重型分别为5例、18例、7例;对照组分别为4例、19例、6例。两组年龄、性别和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方法:①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250ml+奥扎格雷80mg,静滴,2次/日,生理盐水250ml+红花20ml,静滴,1次/日,口服肠溶阿司匹林0.3睡前。同时给予调控血压、控制血糖。②治疗组:给予生理盐水100ml+奥扎格雷80mg,静滴,2次/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滴,1次/日(心功能不全250ml/日),降纤酶5U+100ml,静滴1次/日(共用3~5天,后口服肠溶阿司匹林0.3睡前1次),1周后(病情相对稳定后)恢复对照组治疗方法。

观察方法:用药开始时及7天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治疗前后进行头部MRI平扫+弥散、凝血四项、血常规等实验室检查。

疗效判断标准:治疗前后按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评价。①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未再增加,病情相对稳定,梗死控制;②恶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继续增加,甚至出现死亡,梗死进展未控制;③减轻: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小,梗死控制且好转。无变化及减轻均为治疗有效,病情得以控制。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以(X±S),两组疗效分析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结 果

两组治疗后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讨 论

进展性脑梗死是急性脑梗死中常见而严重的临床亚型,占全部脑梗死的26%~43%。发病后,局限性脑缺血、神经功能缺失症状逐渐进展,呈阶梯式加重。

急性脑梗死理想治疗方法为超早期(患病后3小时内)溶栓治疗。但临床上大多数患者均错过溶栓时机,而不能溶栓。即使有部分为溶栓适宜患者因惧怕溶栓后出血,拒绝溶栓。而进展性脑梗死更是急性脑梗死中的特殊类型,绝大部分均已不能溶栓治疗。常规治疗方法,多不能阻止其继续进展,为治疗的难点,常造成缺损神经症状重,恢复时间长且难度大,从而造成患者功能障碍较重,多丧失劳动能力,不能回归社会,给社会、家庭及个人造成经济上、精神上等多方面的巨大损失,而且可能引发不安定因素。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后形成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脑组织水肿、细胞内钙离子超载,兴奋性氨基酸增加、自由基释放、血栓素(TAX2)增加。

奥扎格雷作为一种抑制TAX2合成的药物能够特异性地抑制血栓素浓度,同时促进PGF2的生成,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

低分子右旋糖酐具有扩张血容量,且具有使已聚集的红细胞和血小板解聚,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循环,防止血栓形成。

降纤酶为蝮蛇的蛇毒经分离、纯化制得的一种酶制剂,能使血浆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溶解,同时还能降低血液黏度,使红细胞的聚集性下降,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时间,但对血小板和出血时间无影响。

三种药物在脑梗死发病机制中,在不同的环节中发挥协同作战作用。在进展性脑梗死的治疗过程中作用比较明显,且价格较廉,适用范围较大。

此种治疗方案的不良反应为出血,理论上包括各种脏器。在应用这种治疗方案过程中有1例发生皮下出血,为家属抱动患者挤压诱发,另外1例为痔疮出血,经局部治疗及调整治疗方案,均治愈,无意外发生。为避免出现出血可能在治疗过程中应每天监测凝血四项,若FIB

本组结果显示奥扎格雷、低分子右旋糖酐、降纤酶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在阻止梗死继续进展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因此,认为奥扎格雷、低分子右旋糖酐、降纤酶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 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8,17(5):313.

2 胡维明,王维志.神经内科主治医生900问[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530-534.

[ZK)][HT][FL)]

[CSX]

表1 两组比较(例)

组别症状减轻症状无变化症状加重有效率

治疗组(n=30)208293.33%

对照组(n=30)122710.00%[BG)F][CSX%0,0,0,40][FK)][HJ]

左卡尼丁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长期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观察

[FL(3!@(0,0,0,40)K2]

吕志广

456550河南林州市中医院

摘 要 目的:观察左卡尼丁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及EPO用量的影响。方法:将肾性贫血患者36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18例,治疗组于每次血液透析后静脉注射左卡尼汀及促红细胞生成素,而对照组仅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疗程12周。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治疗前后Hb、HCT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左卡尼丁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能显着提高Hb及HCT,并减少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

关键词 左卡尼丁 促红细胞生成素 维持性血液透析 肾性贫血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2.047

终末期肾脏病患者需要长期血液透析,在长期透析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贫血、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神经肌肉系统病变等多种并发症,故称为肾性贫血。因此,患者常常需要补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来纠正贫血。临床治疗中,部分患者在充足的铁剂和EPO的情况下,贫血仍然不能纠正。对此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择长期血液透析患者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20~62岁,平均41.3±17.3岁;透析时间平均15.3±4.1个月。多囊肾1例,梗阻性肾病1例,原发病为肾小球肾炎18例,其他继发性肾损伤4例,糖尿病肾病12例。所有患者无出血性疾病,无慢性感染性疾病,入选前1个月无输血史,无铁、叶酸及维生素B12的缺乏。患者采用聚砜膜空心纤维透析器,面积1.4m.2及1.6m.2,碳酸氢盐透析液,每2周透析5次,每次4小时。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剂量EPO治疗组(A组)18例,常规剂量EPO加左卡尼丁治疗组(B组)18例,各组患者入选前Hb及H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治疗方法:两组均同时给予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促红细(商品名克隆怡宝)30~75U/(kg・次),2次/周,皮下注射。治疗组于每次透析结束后将左卡尼丁2g静脉注射,疗程12周。

结 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b、HCT的变化,见表1。

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的变化:治疗组于治疗后第4、8、12周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分别减少了10%、16.7%、33.3%,而对照组用量无明显减少。

讨 论

肾性贫血在肾功能不全期即出现,随着肾功能恶化而加剧,贫血严重则预后不佳。所谓肾性贫血,是指由于肾功损害而引起的贫血。临床诊断可询问肾脏病史,查血肌酐、血尿素氮则能作出结论。然而部分患者无明显的肾脏病表现及病史,加之以前从未作过尿液检查,发现自己脸色异常才去医院就诊,往往容易误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其实有经验的医生会先查血肌酐、血尿素氮,因为检查方法简单易行,就会大大减少误诊率。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衰患者的显著症状,它与肾功能损害的程度呈正相关性。肾性贫血的发生机理是因为红细胞生成减少、破坏增多,且有出血现象等综合因素所致。

血液透析利用半透膜原理,通过扩散、对流体内各种有害以及多余的代谢废物和过多的电解质移出体外,达到净化血液、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目的。

临床上已成功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来纠正肾性贫血[1~4]。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左卡尼丁联用EPO治疗组,Hb和HCT的增高明显优于单用EPO对照组。这可能是由于左卡尼丁减少了红细胞长链酰基肉碱的积聚,改变了红细胞膜的脂质成分,增加红细胞对不同类型应激的抵抗,降低了红细胞的脆性,最终延长了红细胞寿命[5]。同时左卡尼丁通过对骨髓红系祖细胞的作用,提高了EPO的疗效[6,7]。左卡尼汀还能纠正血液透析患者对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抵抗性,减少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用量。本研究通过观察实验结果,左卡尼丁与促红细胞生成素合用能显着提高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Hb及HCT,治疗组于治疗后第4、8、12周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分别减少了10%、16.7%、33.3%,而对照组用量无明显减少,为临床上纠正肾性贫血提供了一种方法,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 Eschbach JW,Kelly MR,Haley NR,et al.Treatmentof theanemia ofprogressive renal failure with recombinant humamerythropoietin.NEngl Jmed,1989,321:158.

2 Labonia WD.L-Carnitine effects on anemia im.hemoolialyzed pa-tients treatedwith erythropoietim.Am JkidneyDis,1995,26(5):757-764.

3 Debska-Slizien A,Owczarza kA,et al.Plasma carnitine profile during chronic renalanemia treatmentwith recombinanthuman erythropoietin.Int JartifOrgans,2003,26(1):33-38.

4 Debska-Slizien A,Owczarzak A,et al.Plasma carnitine profile during chronic renal anemia treatment with 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Int J Artif Organs,2003,26(1):33-38.

5 Sotirakopoulos N,Athanasiou G,Tsitsios T,et al.The influence of L-carnitine supplementation on hematocrit and hemoglobin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end stage renal failure on CAPD.Red-Fail,2002,24:510-512.

6 王英,王梅.补充L-肉碱纠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观察.中华肾脏病杂志,2003,19(3):183-184.

7 Debska-Slizien A,Owczarzak A,et al.Plasma carnitine profile during chronic renal anemia treatment with 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Int J Artif Organs,2003,26(1):33-38.

[ZK)][HT][FL)]

[CSX]

表1 两组治疗前后Hb、Hct的变化(X±S)

组别例数

HCT(%)

治疗前治疗后

Hb(g/L)

治疗前治疗后

对照组1818.7±5.126.7±5.466.3±14.883.9±15.1

治疗组1818.8±4.231.3±4.163.6±17.198.5±14.8

[BG)F][CSX%0,0,0,40][FK)][HJ]

阿奇霉素社康中心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疗效分析

[FL(3!@(0,0,0,40)K2]

王安龙.1 李玲玲.2 程昌华.3

518104广东深圳市沙井人民医院大王山

社康中心.1

518104深圳市沙井人民医院新二社康中心.2

518104深圳市沙井人民医院庄村社康中心.3

摘 要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在社康中心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76例急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138例患者在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阿奇霉素进行抗菌治疗,对照组138例患者给予对症治疗。对患者治疗1周后进行复诊,比较两组间治愈率、发热、头痛、咳嗽、咳痰例数以及血常规平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沉。结果:治疗1周后观察组治愈率84.06%明显高于对照组58.70%,观察组发热8例,头痛4例,咳嗽咳痰10例,少于对照组发热21例,头痛11例,咳嗽、咳痰25例,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治疗1周后观察组血常规平均白细胞计数(8.5±6.9)×10.9/L,中心粒细胞百分比61.8%±11.1%、血沉11.2±3.9mm/小时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白细胞计数(10.6±8.4)×10.9/L,中心粒细胞百分比73.8%±10.3%、血沉14.2±4.7mm/小时,P<0.05说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康中心治疗急性支气管炎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奇霉素抗菌能迅速缓解症状,稳定病情,防止病程迁延复发,具有安全有效性。

关键词 阿奇霉素 急性支气管炎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2.048

急性支气管炎是呼吸科常见疾病,主要是因各种生物、物理、化学等刺激因素导致支气管黏膜炎症反应,临床起病急,可引起全身非特异性症状。临床表现以咳嗽咳痰,伴有发热、头痛等症状为主,严重者可出现肺部干、湿性音。实验室检查主要以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沉增高多见。社康中心治疗常使用对症治疗和抗菌治疗,治疗方案多样,疗效不一[1]。对276例急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阿奇霉素抗菌治疗的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观察组患者138例,男78例,女60例;年龄13~71岁,平均38.8±14.3岁;平均体温37.9℃±1.3℃,最高体温40.1℃;发热91例,咳嗽、咳痰109例,头痛45例;对照组138例患者,男85例,女53例;年龄12~72岁,平均36.5±15.6岁;平均体温37.5±1.4℃,最高体温40.3℃;发热77例,咳嗽、咳痰120例,头痛3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程度上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情况,见表1。

方法:两组患者均嘱其注意休息,多饮水,进食清谈。对照组患者针对头痛、发热、咳嗽咳痰症状给予复方阿司匹林片口服,3次/日,0.5g/次。全身症状严重者可给予散利痛片口服,3次/日,0.5g/次;若伴有明显咽喉疼痛患者给予草珊瑚咽喉片含服;咳嗽咳痰患者给予复方甘草口服液,3次/日,10ml/日;卡他症状明显者给予马来酸氯苯那敏片口服,3次/日,4mg/次。观察组患者在给予相同方案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奇霉素口服抗菌治疗,1次/日,0.5g/次。治疗1周后,嘱咐患者复诊,并进行相关评价指标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治愈率、发热、头痛、咳嗽咳痰例数以及血常规平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沉。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结果以(X±S)表示,各组患者资料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当P<0.05说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 果

治疗1周后观察组治愈率84.06%明显高于对照组58.70%。观察组发热8例,头痛4例,咳嗽、咳痰10例少于对照组发热21例,头痛11例,咳嗽、咳痰25例,P<0.05说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治疗1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治愈率,发热,头痛,咳嗽、咳痰例数,见表2。

治疗1周后观察组血常规平均白细胞计数(8.5±6.9)×10.9/L,中心粒细胞百分比61.8%±11.1%,血沉11.2±3.9mm/小时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白细胞计数(10.6±8.4)×10.9/L,中心粒细胞百分比73.8%±10.3%,血沉14.2±4.7mm/小时,P<0.05说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治疗1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平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沉,见表3。

讨 论

社康中心治疗急性支气管炎主要根据患者症状,采用对症治疗。然而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表现复杂,除明显的咳嗽咳痰、发热、头痛以外,还可伴有全身非特异性症状。因此,治疗方案多样,药物配伍方式不一,从而导致治疗效果存在差异。长期临床资料研究表明[2,3],门诊治疗急性支气管炎过程中,加用抗菌药物治疗方案,能显著缓解患者症状,促进康复,预防病情的复发和迁延。主要原因包括以下两点:①临床治疗表明,急性支气管炎病因不完全统计,有60%以上患者是由于细菌感染从而导致支气管黏膜的炎症,其中以革兰阴性菌尤为突出。②即使非细菌感染的患者,因支气管生理屏障在炎症因子损伤下,失去防御功能,口腔和气道常驻菌群侵袭,形成细菌感染因素。综上所述,门诊治疗急性支气管炎使用抗菌药物治疗能在病因和预防方面阻断病情发展,稳定病情,在对症综合治疗条件下,促进患者减轻症状,迅速恢复。

随着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和呼吸道感染细菌普特点,传统以青霉素为代表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治疗急性支气管炎时表现出明显的耐药性和抗药性,治疗效果不佳,容易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阿奇霉素是半合成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除了针对革兰阳性菌外,还对革兰阴性菌和厌氧菌有特殊的杀菌作用。同时阿奇霉素口服吸收迅速、药物体内分布广泛,与血红蛋白等结合率低,半衰期35~48小时,从而能良好地提高药物在血液中的有效浓度。除此以外,阿奇霉素代谢主要以粪便形式排出,很少经过肾脏排泄,因此,具有服药方便、药物起效快、作用稳定、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等优点[4],作为门诊用药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意义。

对呼吸科门诊276例急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的阿奇霉素临床疗效的观察中,观察组138例患者在治疗1周后治愈率84.06%,发热8例,头痛4例,咳嗽、咳痰10例,血常规平均白细胞计数(8.5±6.9)×10.9/L,中心粒细胞百分比61.8%±11.1%,血沉11.2±3.9mm/小时相关评价指标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患者。通过上述临床观察实验,有效说明阿奇霉素在门诊治疗急性支气管炎方面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关注。

参考文献

1 乔莉.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临床治疗分析及预防[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63-64.

2 王继东,黄小勇,陈保红,等.口服莫西沙星治疗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1,16(5):785-788.

3 曹华德.急性支气管炎149例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8(34):58-59.

4 赵海伶.阿奇霉素门诊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疗效分析[J].河北医学,2011,17(2):208-209.

上一篇:抗结核治疗中发生暂时恶化反应及处理探析 下一篇:耐多药肺结核治疗的疗效分析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