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西方事件类科学纪录片的叙事特色

时间:2022-04-04 06:20:05

试析西方事件类科学纪录片的叙事特色

【摘 要】本文以探索频道《南极洲日全食》这一事件类科学纪录片为例,探讨西方事件类科学纪录片的叙事特色,以期能为我国事件类科学纪录片的叙事策略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纪录片 叙事特色 《南极洲日全食》

一、事件类科学纪录片

事件类科学纪录片,是以一个或一系列人类活动为契机,通过科学的角度对该事件进行记录并解析事件,得出一个开放性的发人深思的结论。事件类科学纪录片,应当归类于纪录片题材分类中的特别纪录片。它和新闻当中的特别报道题材相似,对事件的再现都比较完整。但二者也有明显的区别:“特别报道注重时效,大多采取现场直播或者连续报道的方式。由于在开始报道时,并不知道事件的结果,报道只能与事件的发展同步流动。①”而“特别纪录片虽然较之特别报道在时效性上要差,但特别纪录片重播率高,它更侧重于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揭示事件的意义”②。

事件类科学纪录片虽然创作数量不如非事件类科学纪录片多,但在真实性和说服力上要优于非事件类。事件类科学纪录片以科学探险类事件或人类重大科学创举为契机,对原有新闻素材进行后期加工,利用设置悬念、人物铺垫、交叉叙事等手法,使纪录片内容更加丰富,更具有可视性。这些事件类科学纪录片既可以是正面赞扬科学技术的功绩,比如《中国现代奇迹》系列纪录片、《打捞库斯克号》、以及本文要详细分析的《南极洲日全食》等,也可以是利用科学不当的事件纪录,例如《墨西哥湾漏油危机》、《切尔诺贝利事件》等,都是在公众理解科学阶段,以事件为契机,以非娱乐的形式为观众带来精神享受的科学纪录片③。

二、探索频道《南极洲日全食》的叙事特色

美国的探索频道与日本NHK合作,在2003年11月23日现场直播了在南极洲发生的日全食,随后又制作了《南极洲日全食》(以下简称《南》)特别纪录片。《南》是一部非常典型的事件类科学纪录片,它在镜头及其组合上与直播版有很多相似或相同的地方,但整体的叙事方式又有着其独特的地方。

1、交响乐式的基本结构

交响乐的演奏需要多种乐器,也需要主旋律、主奏乐器。乐谱会有变调,会有前奏、高潮。在纪录片叙事中也是如此,一个故事往往由多个序列构成,这些序列在故事中的作用各不相同,就像交响乐中的各种乐器。有的序列对情节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缺少了,情节就无法继续,这些序列就是情节中的核心序列,就像主旋律和主奏乐器。例如《南》中对日全食的记录过程就是本片的核心序列,而其他所有情节都不是必须的。这些不是必须的序列只是在整个作品的结构框架中对核心序列进行补充、扩展,这些使整个纪录片内容充实的序列被称为卫星序列④。整体来看,《南》的核心序列按照顺序的叙事方式。顺序方式的序列组合使故事简单明了、通俗易懂,但故事可能会缺少张力。不过《南》克服了这一弱点,五个卫星序列内容分别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逐渐向核心序列靠拢,以时间关系和联想关系构成了整个丰满的节目。这五个卫星序列A、B、C、D、E以及他们与核心序列的位置关系是:

日全食背景介绍(核)——日本科研工作者的地面准备工作(A)——动画预演日全食发生时的情况(核)——空中拍摄的准备工作(B)——拍摄企鹅的准备工作(C)——美国国家天文馆对太阳黑子和日冕的研究(D)——南极洲昭和站附近的极光现象(E)——介绍主持人毛利卫以及企鹅基地情况(C)——航拍飞机起飞开始拍摄(B)——日全食发生过程(核)——企鹅们的变化(C)——日全食过程(核)——太阳风暴与日冕(D)——日全食过程(核)。这几部分基本上是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出现两次。第一个核心序列到第二个核心序列基本是这首交响曲的前奏,第一个B序列到第二个C序列就是这首交响曲的主要部分,从第二个B序列到最后就是高潮部分,最后以无尾声的方式结束,给人留下无尽的想象。

2、全面立体的叙事内容

事实上,日全食的发生过程只有大约2分钟,根本不足以单独制作成一个中等长度的纪录片。而《南》围绕太阳,插入相关新闻影像资料,注重解说词的纽带作用,并从科学的角度,以不同侧面对观测日全食的意义及其中的科学研究项目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不仅增加了影片时间,更增添了观察日全食的趣味性与知识性。

(1)空间上横向铺开的科学行为。在《南》中,对日全食的记录从3个不同地点进行,分别是俄罗斯新拉扎列夫科考站、10,000米高空的飞机上以及企鹅聚居地。

而卫星序列,同时从位于南极大陆企鹅聚居地的企鹅对日全食的反应、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美国国家天文馆对太阳黑子和日冕的研究、位于南极州腹地的日本昭和站对太阳带电粒子与南极极光形成的研究等角度对太阳及观测日食的意义进行了说明。这种解释和说明的范围非常广,既有生物学范畴的,也有物理学的,同时不限国家和地域,将先进的科学设备和正在进行的科学研究添加到纪录片中,从空间上丰富了纪录片的内容,使之更有深度和科研价值。

(2)时间上纵向延伸的科学事实。在《南》中,通过解说词加画面的方式讲述与太阳相关的古代活动,并对比人类有记录的几次日全食的日冕照片,在时间上拓展了纪录片的内容,深化了主题。纪录片是艺术造型与真实记录的结合体,因此可以通过具有艺术造型美感的切入点来表现真实的记录,否则真实就显得枯燥无味,难以被观众理解、接受。所以在《南》中,利用英国巨石阵与太阳的关系对企鹅研究和日冕研究进行了过渡,以及让科考队工作者讲述对极光的长时间研究,就既增添了纪录片的纵深度,也使得内容更加生动,更具可看性。

3、对直播素材的选择性使用

(1)利用直播时的现场报道和采访。《南》直接利用了一些在直播时日本科研人员从现场发回的报道,并去掉了现场口译,配以字幕,同时也使用了直播中没有的采访。这样使用采访的方法有利于体现纪录片的真实性。科考人员作为新闻事件的目击者向观众讲述现场的特定环境、气氛,甚至种种细微之处,一方面是强调画面的真实感,向观众确认画面的真实无误,一方面也是通过记者引导受众去理解画面,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临场感和介入感。受众从当事人和知情者的表述中不仅了解了事件发生的过程,而且受到叙述者情感和现场氛围的感染,对事物的认识和感知比单独听解说词的转述要直接、真实。

上一篇:事业单位新闻网站转企改制法律风险防范初探 下一篇:美剧中的科学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