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方治疗外感病三则

时间:2022-04-04 01:00:38

关键词:银翘散;增损双解散;葛根汤;外感病

中图分类号:R24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3)04-0084-01

笔者通过不断研读经典,加深了对古方的认识,并在临床工作中试用古方,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举运用古方治疗外感病验案3则,以供同道参考。

1 典型病例

1.1 银翘散加减治疗风热感冒

案例1:患者,男,20岁,2012年6月5日就诊。主诉:咽痛、头痛2 d。现病史:咽痛,咳嗽,吐黄痰,头胀痛,以太阳穴痛为主,全身乏力,无恶心,无呕吐,大便二日一行,舌苔薄黄,脉浮数。既往史:慢性咽炎。中医诊断:外感风热。治以发散风热,银翘散加减。方药:金银花15 g,连翘12 g,桔梗8 g,淡竹叶6 g,甘草10 g,荆芥穗8 g,淡豆豉10 g,炒牛蒡子8 g,芦根15 g,桑叶10 g,苦杏仁10 g。3剂,水煎服,每日1剂,3次服用。服药后患者诸症悉平。

按:银翘散出自《温病条辨》,是吴瑭论治温病所创第一方,是根据《内经》“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甘苦”的原则和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的某些处方用药,结合吴氏自己的用药经验而制方的。本案患者风热客于肺卫,风热上犯头、咽,故症见咽痛、头痛;风热犯肺,肺失肃降,故见咳嗽,吐黄痰;舌苔薄黄,脉浮数亦为风热犯肺卫之征,中医辨证当属风热感冒。故治疗采用辛凉解表、清肺透邪的银翘散收效。

1.2 增损双解散加减治疗外感风寒,郁热内蕴咳嗽

案例2:患者,女,28岁,2012年6月25日初诊。主诉:咳嗽频作2 d。既往史:患者2 d前(端午节)因去外地游玩受凉加之熬夜,出现咳嗽频作。刻下:咳嗽频作,夜间尤甚,不能入睡,无痰,恶风寒,自觉鼻子有“喷火”感觉;无发热,口干,咽痛;患者平素便秘、二三日一行、质干,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浮数。中医诊断:外感风寒,郁热内蕴。治则:疏解表寒,清热通腑,表里双清。以增损双解散加减:连翘6 g,蝉蜕3 g,僵蚕5 g,姜黄5 g,荆芥穗5 g,桔梗8 g,胆南星8 g,板蓝根6 g,麻黄4 g,苦杏仁6 g,甘草5 g,石膏10 g,金银花8 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用。3剂后,患者病愈。

按:增损双解散出自杨栗山《伤寒温疫条辨》。杨氏曰:“余治温病,双解、凉隔愈者,不计其数……数年以来,以二方救活者,屈指以算,百十余人。”可见增损双解散的疗效甚佳。

本案患者为外感寒邪,寒邪郁肺,不得宣散,肺窍不利,故咳嗽频作;患者鼻子有“喷火”感觉,咽痛,平素便秘,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乃有郁热内蕴之象。故以增损双解散为主,配合麻杏石甘汤,疏解表寒、宣肺降逆、清热通腑,使表里上下调达,故病愈。

1.3 葛根汤加减治疗风寒外束,太阳经输不利感冒

案例3:患者,女,24岁,2012年6月26日初诊。主诉:咽痛2 d。刻下:咽痛,鼻塞,流清鼻涕,恶风畏寒,无咳嗽,全身酸痛,以项背部为甚,舌淡,苔白,脉浮略数。中医诊断:风寒外束,太阳经输不利感冒。治法:发汗解表、舒筋通络。以葛根汤加减:葛根15 g,麻黄10 g,桂枝10 g,赤芍8 g,甘草10 g,苦杏仁10 g,柴胡10 g,桔梗6 g,连翘10 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用。服1剂后,患者诉药后汗出,症状大减,继续服用2剂后诸症悉平。

按:《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31条:“太阳病,项背强,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项背强”,形容受风寒而致项背肌肉拘紧牵强的不适感觉。本案患者全身酸痛,以项背部为甚,流清鼻涕,舌淡,苔白,脉浮略数,辨证当属外感风寒,寒客太阳经输,经气不利之感冒。故以葛根汤发汗解表,散寒舒筋通络,汗透而愈。

2 体会

笔者通过“读经典、做临床”,深刻的体会到:运用古方,只要辨证得当,多效如桴鼓。如:只要临床表现“恶风寒,口鼻气热,面红,便干或便秘”之外感风寒,郁热内蕴证,用增损双解散加减治疗,多取效甚速;若见“项背强”之寒客太阳经脉,经气不利证,用葛根汤加减治疗,多能取良效。同时,笔者在临床中体会到,治疗外感病,特别是外感急症或病在卫分者,中药汤药一般应采用“少量频服”,即每日至少服用3次,这样的效果往往比每日服用2次疗效好。关于治外感病应“少量频服”这一观点,古圣贤早有论述,如吴鞠通在银翘散煎服法中写到“……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就银翘散而言,增加其服药频次,是为了取其微汗之功,达到遍身微似有汗的目的,禁忌大汗[1]。

参考文献:

[1] 陈福刚,贾立龙,李海波.从银翘散煎服法探析风温初起之汗法[J].中医杂志,2011,52(3):257-258.

(收稿日期:2012-07-05,编辑:蔡德英)

上一篇:甲状腺癌中医辨证唾液蛋白质组诊断模型研究 下一篇:香青兰总黄酮对支气管哮喘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