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缩长”中的机遇

时间:2022-04-03 11:02:48

日前在北京的一个研讨会上,有学者提出我国目前的经济运行可以用“缩长”两字来概括,也就是说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却伴随着通货紧缩和失业率上升。

怎么破解“缩长”这个谜呢?宏观经济学中有两个基本规律:奥肯法则(Okun Law)和菲利普斯曲线(PhilipsCurve)。这里,奥肯法则指的是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的逆向关系,即经济增长率越高,失业率就越低。而菲利普斯曲线则反映的是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之间的替代关系,即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不可能同高或同低。

尽管我国目前的通货紧缩(或低通胀)与高失业的现象似乎并不违反菲利普斯曲线,然而由于它与高增长同时并存,而高增长通常意味着高需求,于是就有了“缩长”之谜,即我们无法从需求的角度去破解通货紧缩的真正原因。

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市场经济刚刚起步,远未成熟和稳定,因此它也承受着各种各样的冲击。

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的企业(特别是国有-&,Ak)体制改革,显化了由旧体制所造成的隐性失业。于是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失业率的上升是完全可能而且合理的。而随着企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未来新增劳动力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涌人则使得近期内城市就业压力不会减少。即使经济仍然保持着一个较高增长率,高失业的势头恐怕会有增无减。

我国近期的经济体制改革使得大量的隐性失业显性化,这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了企业的资源组合,减少了企业的负担,进而提高了企业的劳动生产力。与此同时,显化以后的隐形失业使大量工人下岗,再力口上新增劳动力和农村闲散劳动力涌人城市,劳动力市场总体来讲必然是供过于求,因此总体的工资水平不可能推动价格的上涨。

与此同时,经济体制的改革意味着从过去的计划经济转向更具竞争性的市场经济。而某些行业的重复和盲目投资则进一步加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因此,企业在确定价格时,其成本加成会越来越少。

长期以来我们维持着一个盯住美元的稳定的汇率政策,而近期所发生的金融风暴使得各国货币相对美元纷纷贬值,这使得我国的进口产品价格得以下降。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不仅使我国进口产品的价格进一步下降,而且国内企业所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使得产品价格进一步降低。

由此,“缩长”之谜被层层拨开。我国目前的通货紧缩绝非仅仅可以从总需求不足的角度进行解释,而更应该从构成价格的各种成本因素和由资源优化而导致的潜在生产能力的不断扩大来综合考虑。

如果这种观点能够成立,那么失业和通货紧缩并非意味着经济危机的到来,更不是什么洪水猛兽,相反的,它给我国带来的是不可多得的机遇:中国完全可以在价格稳定的基础上,通过刺激总需求以达到更高的增长率。(摘自2002年11月1日《中国财经报》)

上一篇: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缩长病” 下一篇:金融大鲨摩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