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的“四愁”与“三盼”

时间:2022-04-03 05:12:43

3月4日,调研组顶着风沙乘坐科技直通车来到中宁县有名的种粮大户张学成家。一进院,热情的老张就把我们请进了屋里,屋子宽敞明亮,老张已经60多岁,身体很好,也很健谈。

老张介绍说,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他带着一家从甘肃迁到中宁县,曾做过村会计、生产队长。1983年,冲着当时的好政策:谁开发、谁所有、谁投资、谁受益,允许儿孙继承, 10年之内不上农业税,开始到山上开荒。这一干就是30年。30年来,老张一家顶风冒雪,风餐露宿,通过勤劳的双手,累计开垦荒地2200亩,另外还有500亩左右半成地(开垦中),3个儿子都跟着他种粮,是名副其实的家庭农场主。

说起当前面临的困难,老张说有四件事让他发愁:

一是农资涨价和农资质量问题。说到农资涨价,老张记忆犹新, 2007-2010年农资价格上涨了22%,粮食价格才涨8%,近几年农资价格也是一路攀升,对此,老张希望“农资价格不要涨太快”。同时,对于农资质量老张也深感担忧,“希望政府相关部门能加大农资监管力度,保证化肥、农药、种子的质量和安全”。

二是农业生产用水问题。引黄灌溉是中宁县的传统,但对于大部分地在山上,处于扬黄灌区的老张来说,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老张开垦的荒地土壤薄,耗水量大,加之受配水指标限制,日常灌溉用水指标比其他农户耕地用水指标少了1/3,产量相对就少了。如何改良土壤,增加灌溉生产用水指标已成了老张的一块心病。

三是小农户流转土地问题。老张说,从他这些年的经验看,一个农户如果有20亩以上耕地就有经济账可算,人家就不会向外租了。愿意流转的多是只有几亩地的小农户,可是如果租过来又不能集中连片,不利于规模经营,也没办法实行机械化。

四是对农场继承人的培养问题。说起对3个儿子的培养,老张不无遗憾,“当初觉得他们都不行,就我行,现在看来是不对的”,对于今后农场谁来继承,老张一直很犹豫;现在最大的孙子已上高三,最小的也小学五年级了,老张希望培养几个孙子也种田,“最主要的是培养他们对农业、对种田的感情,要让他们有看头、有吃头、有玩头”,但对于孙子们今后能否种田,老张并无把握。

谈到未来的打算,老张有三盼:

一是盼望能充分享受国家三农有关政策。老张虽然有2200亩土地,但真正享受种粮补贴的只有16亩地(从村集体承包),而自己多年来靠双手开垦的荒地却一分补贴没有。据了解,在中宁县像老张这样的情况还不止他一家,对这种情况,中宁县农牧局副局长张庆国说:“希望国家在制定政策时,充分考虑到这一类政策内允许开垦荒地的种粮大户的现实情况,解决他们的种粮补贴问题”。

二是盼望在政策上对于家庭农场的金融支持。近年来除山顶外其余荒地已全部开完,开荒种地投入比较大,老张说“现在开荒与过去不一样了,过去是零星的,现在要按可以机械化耕作的标准来开垦,成本大大增加”,此外,实行机械化耕种,也要购买大型农机具,“希望政府考虑在贷款贴息上给予一定的优惠”。

三是盼望有更多的培训、交流和提高的机会。从1990年参加全国劳模会后,老张就琢磨着进行技术更新,逐步实现大型机械化耕作,运用新技术来提高产量和质量。“山东这几年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很快,啥时候我们这里也像山东,那就到天堂了”,言语中,老张流露出对农业现代化新技术的渴望,盼望着能有更多的机会来学习新技术、新知识。

上一篇:“金峰”园里百果香 下一篇:“毒豆芽”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