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在普外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时间:2022-04-03 12:29:38

舒适护理在普外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探讨在普外科手术患者中,术后采用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普外科手术患者80例进行分析,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舒适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患者的焦虑评分、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5.0%)低于对照组(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普外科手术; 舒适护理; 临床效果; 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6-0096-02

doi:10.14033/ki.cfmr.2015.06.047

外科手术会对患者身体和心理造成一定的创伤,对于手术进行和术后恢复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1]。舒适护理的提出,本着整体化、个性化、人性化的护理原则,给予患者生理、心理、精神上的全面愉悦,从而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2]。为了进一步探究舒适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本文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普外科手术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7月-2014年6月收治的普外科手术患者8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3~62岁,平均(48.5±2.3)岁;手术类型:肠胃手术16例,肝胆手术15例,骨折6例,其他3例。麻醉方式:全身麻醉22例,椎管麻醉11例,局部麻醉7例。在观察组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20~65岁,平均(50.0±2.6)岁;手术类型:肠胃手术17例,肝胆手术12例,骨折9例,其他2例。麻醉方式:全身麻醉20例,椎管麻醉10例,局部麻醉1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麻醉方式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患者年龄18~65岁,均为普外科疾病且具有手术指征,生命质量评分在60分以上,能够接受量表评测和问卷调查。(2)排除标准: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障碍患者,合并心脑肺、糖尿病患者。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舒适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3.1 生命体征监测 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没有清醒的患者要保持呼吸道的畅通,防止出现呼吸抑制。术后24 h内测定心电图、血氧饱和度、血压、脉搏等指标,若出现异常就要增加监测的频率。当指标处于正常范围内,要及时告知患者,增强患者的信心和安全感。

1.3.2 器械安置 各类引流管都要妥善固定、摆放整齐,防止患者将其压在身下,保证引流管的通畅和整洁。患者在翻身时要保持引流管同步运动,不要对其牵拉、扭曲,以便刺激伤口增加患者的疼痛。血压计袖带要做到随测随绑,不要长时间捆绑在肢体上。

1.3.3 指导 患者在卧床期间每2小时要翻身一次,可以使用软枕进行协助来更换卧位,通过活动和按摩四肢,来避免静脉血栓、褥疮的发生。患者好转后选取半卧位,鼓励多活动肢体;当导尿管拔除后患者应该及早下床活动,防止便秘和尿潴留的发生。护理人员教导患者采取起床三步法,防止晕厥或跌倒。

1.3.4 输液护理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自身体质来控制流速,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检查输液过程中有无出现针头脱出、渗液肿胀、胶布松动等情况,及时更换滴完的药液。当患者上厕所时,主动搀扶协助,使其感到温馨。

1.3.5 饮食规划 患者应食用流质食物,排气后改为半流质,然后逐渐改为软食和普食。以维生素、蛋白含量高,脂肪低的食物为主,多吃水果蔬菜,确保营养均衡。

1.4 观察项目和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总满意率=满意率+基本满意率。(2)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程度和疼痛程度,其中焦虑程度的评定采用焦虑抑郁量表(HAD),共计7个条目21分,7分以下为无焦虑,8~14分为可疑焦虑,14分以上为严重焦虑。疼痛程度的评定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0分为无痛,10分为最痛。(3)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满意程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护理前后焦虑和疼痛程度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焦虑评分和疼痛评分相比差异不大,护理后均有所改善,其中观察组患者的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0%)明显低于对照组(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患者进行外科手术治疗,会产生强烈的生理和心理反应,不仅影响到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的正常运作,同时也不利于麻醉效果、手术疗效以及预后[3]。在何珊等[4]研究中表明,舒适护理强调的是环境、人员之间的整体配合,使患者达到生理、心理最愉悦的状态,或者减少不愉悦的程度,从而促进疾病的康复。该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护理行为,将护理人员的被动性转为主动性,切实满足患者的需求,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本次研究结果显示,40例患者术后实施舒适护理,护理满意率达到95.0%,高于对照组的80.0%。不仅焦虑程度和疼痛程度明显改善,在并发症上仅有1例伤口感染和1例静脉血栓发生,发生率为5.0%,远低于对照组的20.0%。

综上,在普外科手术患者中,采用舒适护理方案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焦虑和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淑华.舒适护理在普外术后患者的护理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2,19(11):122-123.

[2]弓美兰.舒适护理在普外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2013,7(9):123-126.

[3]周比舞.舒适护理在普外手术患者术后的应用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11(20):1815-1816.

[4]何珊,王晓娜,杨萍.普通外科术后舒适护理的护理体会[J].中国处方药,2014,5(16):135.

(收稿日期:2014-10-23) (编辑:金燕)

上一篇:重症监护室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相关危险因... 下一篇:舒适护理应用于手术室围手术期患者的效果与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