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地区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时间:2022-04-03 06:15:01

京津冀地区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基金项目:本文是“北京市教委2011年度人才强教深化计划项目—京

津冀地区贸易与经济发展模式研究学术创新团队(编号:PHR201106139)”

部分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实证结果表明: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的进出口与地区生产总值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不仅出口能够促进经济增长,进口在很大程度上也促进了经济增长。从长期来看,天津市的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河北省,最后是北京市;进口对经济增长影响最大的仍然是天津市,其次是北京市,河北省最低。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体现在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共同影响,产业结构趋同,民营和外资企业比重低等方面。笔者建议通过加强区域协调,促进地区贸易平衡发展;整合资源,加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激发活力,充分重视民营经济力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等几个方面实现地区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京津冀 经济增长 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能否促进经济增长以及如何促进经济增长的问题,一直是经济学界广泛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罗伯特逊(1937)首次提出“外贸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学说。Balassa(1978)用出口扩展型总量生产函数,并采用1960-1966年和1966-1973年11个半工业化国家的数据,实证结果证明实际出口增长与实际GDP增长间是正相关关系。国内也有许多学者对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杨全发和舒元(1998)采用巴拉萨和费德等人建立的模型,以及我国1978-1995年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发现我国出口增长可以获得贸易利益,并为剩余资源找到出路,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林毅夫和李永军(2001)对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再考察,采用1978-2000年间的相应数据来作估计,发现传统衡量方法由于没有考虑出口与进口在经济运行中的不同作用及经济变量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而低估了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沈坤荣和李剑(2003)采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数据证实,国际贸易通过提升国家要素禀赋结构和加快变革进程对人均GDP产生了正面影响。

鉴于我国各省份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各有特点,对特定区域的研究相对较少,对进口在对外贸易中的作用重视程度也相对较弱。在当今我国各大功能区快速发展的情况下,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圈三足鼎立的态势日益呈现。京津冀地区作为环渤海经济区的核心引擎,是“承南启北”带动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发展极,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因此,对于京津冀地区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也具有现实意义。

实证分析

(一)样本数据的选取与处理

为了分析京津冀地区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选取的样本是源于京津冀地区1993-2011年的数据,数据选自对应年份的《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等。在假设其他因素对经济增长影响不变的前提条件下,分别选取京津冀三省市生产总值(GDP)作为因变量来反映经济增长,进出口总额T、出口总额X、进口总额M为自变量来衡量京津冀地区外贸发展状况(各省市的统计量前用字母加以区分,如北京市GDP表示为BJGDP,如果没加则表示京津冀地区的总额),并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由于进出口的单位都为亿美元,GDP单位为亿元,为了统一单位,将GDP也换算成亿美元,汇率按年平均汇率来计算。基于各变量协整关系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等,借助Eviews6.0软件进行检验。为了消除数据中可能出现的异方差性问题,对上述各变量作对数变换分别为LNX、LNM、LNT与LNGDP。

(二)变量平稳性检验

运用ADF检验法对LNX、LNM、LNT、LNGDP和它们各自的差分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见表1)。ADF检验结果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各地区变量LNT、LNX、LNM和LNGDP 的水平序列都是不平稳的,而一阶差分序列都是平稳的,即均为一阶单整序列I(1),因而可继续检验各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

(三)变量协整性检验

采用EG两步法检验。首先,利用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进行回归,然后对回归结果的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北京市GDP与进出口的协整关系检验如表2所示,天津市GDP与进出口的协整关系检验如表3所示,河北省GDP与进出口的协整关系检验如表4所示。

对上述各回归方程的残差进行ADF检验,均符合平稳性要求,说明上述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具有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

由以上实证分析看出,京津冀三地经济增长与进出口贸易之间均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且它们之间都有同方向变动趋势。从协整方程中各个变量前系数的符号得出,对外贸易中进出口值的系数都是正的,这说明在长期看来,进出口贸易发展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有正向效应。从系数的大小可以看出,进出口对不同省市经济增长的影响效果也是不同的。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影响最大的是天津市,其次是河北省,最后是北京市(如天津市出口与GDP的协整方程中协整系数为0.893584,河北省为0.889764,北京市为0.873248)。天津市的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仍然是最大,其次是北京市,河北省最低(天津市进口与GDP的协整方程中协整系数为0.883103,北京市为0.752386,河北省为0.691298)。同时可以发现,进口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相差并不大,特别是天津市进口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本相同,北京市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影响也非常明显,河北省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则相对较弱。

(四)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由于各变量的一阶差分序列均具有平稳性,现对其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见表5)。

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京津冀的进口贸易和经济增长两者之间具有双向的因果关系;出口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原因,但是经济增长不是出口贸易的原因;进出口贸易总额与经济增长之间互为格兰杰原因。由此可见,现阶段京津冀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是能够促进经济较快发展的。出口能够较大地拉动京津冀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经济增长增强了该地区的进口能力,进口贸易的开展对经济增长所具有的较强的推动作用,又体现在对原材料和中间商品等的适度进口促进了出口的平稳快速增长,而从国外引进的高科技、设备、人力资源等大大提高了该地区的劳动生产率,又能促进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得以又好又快发展,进而形成了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两者之间相互作用、共同促进发展的良好局面。

原因分析

(一)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共同影响

天津市作为我国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利用明显的地理区位优势发展对外贸易,其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非常明显。北京市的大量进口是导致京津冀地区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然而北京市的进口对其经济增长的作用在实证结果中并没有直接反应,这是由于实证中采用的数据都是货物贸易额,而北京市作为我国重要的非港口式贸易中心,其服务贸易迅速发展,2011年北京市服务贸易规模再创历史新高,服务贸易总额为895.4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2%,占全国比重达到两成。同时,北京市的大量进口和引进实物资本又促进了服务贸易的发展。京津两市的进口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体现在提高了中间投入品的质量,促进出口的平稳快速增长,而从国外引进的高新技术、设备以及人力资源等通过强化竞争使部门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进一步又能促进经济得以又好又快的发展。一方面贸易开放促使该地区优势产业的产业集聚,在生产率上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集聚程度越高,专业化水平越高,经济增长就越快;另一方面国际贸易促进了国际技术扩散,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率。河北省以货物贸易为主,随着首钢的东迁和曹妃甸大港的建设,其主要创汇产品(如钢材)的出口对经济增长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京津冀地区对外贸易发展很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京津冀三地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北京市对高新技术、先进管理经验的引进,使得其在经济规模、产业层次上都处于领先地位,但京津冀各自对区域经济合作态度存在偏差,对区域合作的热情不够,大量人才都涌入中心城市,导致明显的区域集聚效应,而没有扩散效应,从而产生“空吸现象”,使得周边地区发展较缓慢,形成了“环京津贫困带”。外贸出口以加工贸易为主,主要集中在天津,由于加工贸易处在国际分工链条中的利润最低的制造环节,即“微笑曲线”的底部,造成产品的附加值低,缺乏技术创新能力和科技研发能力,京津冀地区的对外贸易结构也有待进一步调整。

(二)产业结构趋同

如表6所示,从区域产业结构方面来看,京津冀地区总体表现为“三二一”结构,第一、二、三产业占全国比重分别为6.74%、10.35%、12.72%,该地区第三产业较为发达,由于区域内部多数城市处在工业化阶段,因而第二产业比重也较高。从地区内部来看,各省市的发展情况十分不均衡,产业结构差异很大。北京以服务型、知识型产业为重点,产业高级化程度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率先迈向后工业化阶段;天津仍然处在工业化的后期,表现为“二三一”结构,加工贸易占了很大比重;河北处在工业化中期,以资源型产业为主。

京津冀地区内部各城市之间基本形成了产业分工的大概轮廓,各有自己的优势行业。北京以技术密集型工业行业为主,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天津在加工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石油、化工、冶金等行业有优势;河北最突出的是黑色金属矿采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等能源原材料开采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等行业有比较优势。但各个城市之间优势产业的选择存在较为突出的同构性,缺乏深层次的协作,天津与河北的竞争更多,而北京与河北的合作较多,这是由工业化阶段所决定的。这种产业趋同导致了资源的浪费,缺乏区域内强大的产业链,这也是制约京津冀地区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三)民营和外资企业比重较低

京津冀地区的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比重较低,对外贸易出口企业中国有企业比例很大,这也是影响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2011年,北京市出口贸易中内资企业出口额占63.3%,其中国有企业出口占内资企业出口的84.7%。尽管近年来京津冀地区的民营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涌现出中关村科技园区、天士力、天狮、家世界等一批具有品牌效应的民营企业。但是如果与民营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相比,差距仍然很大,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这一地区开放型经济的发展,阻碍了地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

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区域协调,促进地区贸易平衡发展

中央和地方政府要进行协调机制的创新,构建协作联动的制度基础,完善区域合作规则,加强省际协作,进行合作组织形式创新,创建多平台的区域政府合作载体。北京市“十二五”规划提出,要适应和深化对外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战略要求,创造竞争新优势,强化首都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大力开展公共外交,在服务中提升城市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北京市要加快优化投资环境,继续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的优势。天津市可以借助滨海新区的发展,继续落实稳定外贸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在此基础上,着眼长远,加快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提升产品附加值,建立国际营销网络,积极开拓新兴市场,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和梯度转移,同时,进一步扩大进口,推动对外贸易平衡发展。河北省要借助京津两市的技术外溢效应,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开发和利用京津的人力资源,促进河北省的经济发展。现代服务业将是京津两地发展的重点,也将是全国服务业的中心之一,然而其自身生产能力有限,因此,河北省可以以此为基础发展服务外包业务。

(二)整合资源,加速京津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京津冀都市圈有其特殊的政治背景,仅仅凭借市场力量可能难以实现区域内部的整合和协调,政府应该加强对京津冀地区的组织和协调,充分整合该地区的资源,避免各自的重复性建设和投资,使京津冀地区的资源能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促进京津冀对外贸易合作。利用对外贸易对产业结构的相关作用,不仅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信息,还要解决产品结构性短缺和结构性过剩问题,并通过调整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来加速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了京津冀地区对外贸易合作能够长期深入有效的开展,应该建立较为完整的外贸合作制度,设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制定京津冀对外贸易合作的发展规划,以京津冀地区对外贸易的合作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提升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周桂荣,2010)。

(三)激发活力,充分重视民营经济的力量

京津冀地区应扩大民营经济的准入领域,激活区内闲散资金,积极推动本地民营经济的发展;同时,积极利用地缘、区位和市场优势,将眼光瞄准民营经济发达地区,着力引进一批高质量的资金、技术和项目,扩张民营经济总量和质量。

当然,在发展民营经济的同时,也要注意规范其市场行为。很多民营经济都集中在对自然资源消耗量巨大的行业,其发展与环境承载能力出现较为严重的冲突,对此应加以引导;另外部分民营企业经营不规范,存在产权不清、责权不明、报表不规范等问题,也需要政府以制度和法律手段加以监管(谢恩全等,2007)。

(四)改善生态环境,注重可持续发展

京津冀地区总体自然生态条件较差,尤其是天津、唐山等工业城市污染较为严重,区域内河流污染程度较重。当前,水资源紧缺已经成为制约其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区域自产水量正在不断减少,普遍出现了超前超量开采地下水的现象。 这给京津冀地区对外开放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要改善生态环境,重点是要治理上游工业污染和限制排放,以涵养水源;同时,风沙源区应开展植树造林和退耕还草工程,以防风固沙、改善大气环境。上下游区域、风沙源治理和受益区之间应有适当的经济利益补偿机制,实现统筹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Balassa B..Exports and Economic Growth:Further Evidence[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1978.5

2.杨全发,舒元.中国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8(8)

3.林毅夫,李永军.必要的修正—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再考察[J].国际贸易,2001(9)

4.沈坤荣,李剑.中国贸易发展与经济增长影响机制的经验研究[J].经济研究,2003(5)

5.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北京统计年鉴.2012[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6.北京统计信息网.数据统计.年度数据.北京统计年鉴2012.十五、对外经济贸易.15-2 北京地区海关进出口贸易总额(按登记注册类型、贸易方式分)[DB/OL].[2013-05-05].http:///.

7.周桂荣.对外贸易合作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0(8)

8.谢思全,赵辉.京津冀民营经济的发展与区域创新整合[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7(1)

上一篇:河北省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 下一篇:心理资本对任务绩效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