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BRL窘境与出路

时间:2022-04-02 01:58:31

作为了解上市公司的一种重要渠道,财务报表的披露在每年都受到了较大范围的关注。然而,随着上市公司披露家数和内容的同时增加,面对海量信息,投资者、券商、分析师等年报的使用者却发现对于上市公司的信息抓取越来越困难、越来越费力。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种具有高扩展性,旨在帮助投资者更高效、更清晰地抓取上市公司信息的商业报告语言XBRL逐渐产生,并逐渐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广泛的运用。

我国对于XBRL的推广和应用同样起步不晚,并且财政部和相关证券交易所推行的力度也不可谓不强。但从XBRL在企业中的实际推行效果来看,其实并不理想。企业内部对于推行XBRL的内生动力普遍不足。此外,在具体的XBRL标准适应上,企业还常常面临着证券交易所、财政部等多头管理的境况,这在无形中也增加了企业的适从成本。“因此,如何整合各方资源,形成推进整个社会应用XBRL技术的合力,避免资源浪费,仍是我国下一步推行XBRL的重点。”王立彦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因外而生

在王立彦看来,作为一种报告语言,XBRL产生的原始动机并不在企业内部,而是主要服务于外部使用者,这主要包括股权投资人、债券投资人、银行、券商以及学术研究者。“在XBRL被产生并被应用之前,这些使用者要想得到上市公司的财报信息,其来源通道通常只是自行从上市公司披露的公告中采摘数据。工作量极大,效率不高。即便是只做板块研究,比如只跟进钢铁业、石油业,其中的数据整理,仍是一份很大的工作量。”

正是因为此种原因,市场上才出现了专门提供数据产品的信息服务商。但这些信息服务商的数据产品所存在的问题同样明显:一是信息服务商对于数据的处理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信息存在滞后性;二是信息服务商的数据一般不够充分和全面,一般信息服务商在进行数据的归纳处理时,都是在一些事先预定的结构化要求上进行的,这和使用者的实际需求并不一定匹配,目前国内所有信息商,都无法实现任何一份报告内容随心所欲地调用,最多只能将部分内容手工进行结构化处理后二次甚至多次录入,实现特定项目(如总资产)的查阅;第三,上市公司的一些原始数据,在经过信息服务商处理之后,很可能出现较大偏差或者错误。目前,信息服务商一般都是聘用大量人员手工或机读从公告中采摘、加工数据,可能因对文字和概念不够理解而导致错误,还有可能纯粹因粗心大意而导致录入错误。

“监管机构对于XBRL同样有着迫切需求。”王立彦表示,在上市公司准确、完整披露上市公司各类公告之后,监管机构也希望在第一时间获取由监管对象提供的第一手的监管信息,并且能够利用计算机对数据做进一步分析。

以上种种因素,促使了XBRL这一报告语言的产生。作为一种基于XML的标记语言,XBRL使得企业的商业和财务信息交换成本大大降低。企业的各种商业信息和财务信息,都可以通过应用软件或电子计算表格XBRL,在计算机上有效地进行处理。信息者一旦输入了信息,就无需再次输入,通过XBRL应用软件就可以很方便地转换成书面文字、PDF文件、HTML页面或者其他相应的文件格式。此外,由于规范地提供了标准的数据,在数据的采集上就会很容易,提高了信息的可获得性,方便查询,分析起来也更为容易。

王立彦认为,理想状态下的XBRL,对于现代会计体系,将可能是一个极大的冲击。“譬如,很可能定期报告的概念将会被逐渐弱化。因为XBRL更强调实时信息的捕获和处理,公司每天的信息,都极有可能以日报形式逐渐呈现。比如在基金业,目前已经呈现出这样的态势。”

如何和ERP打通?

尽管XBRL产生已久,并且财政部等部门的推行力度也在加大,但王立彦认为,我国XBRL的运用和推广,仍是处于初期阶段。这主要体现在两点。首先从内容上来说,目前,我国XBRL的内容基本上还只是局限于财务报表,XBRL中的X(extensible,可扩展性)还没有体现出来。“所谓可扩展性,至少应该有财务信息之外的商业信息在内。”

其次,从实际的运用中,企业对于XBRL的运用,还只限于“做任务、应付差事阶段”。“目前,交易所要求企业提供XBRL格式的报送,企业普遍把它当作一种合规性义务来做。内生动力不足。”

那么,为什么造成了这种状况?“一个明显的原因是,目前企业对XBRL普遍缺乏正确的认识,并没有从XBRL的运用中得到正面效果。”王立彦说道。

如上所述,XBRL主要是对外提供信息的一种规范,其产生的原始动机,主要是利于外部使用者。而对内如果想发生作用,实现价值的最大化,则XBRL的数据信息单元和诸如ERP这样的企业内部信息管理系统必须打通,实现一体化。“这就好像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其设计之初就是主要为外部人看的。而对于管理者来说,意义并不大。比如对于以CEO为首的管理者来说,你只提供给他一个管理费用总额可能并无多大用处。只有管理费用总额和诸多明细科目联系在一起,然后再在企业自身的预算管理系统作用下,根据这些明细科目,推行预算工作,这对企业才有意义。而XBRL同样如此。”王立彦强调称。

他认为,XBRL与ERP打通以后,不仅能够增强公司内部不同业务信息与财务信息的汇集能力,消除信息孤岛现象,对使用者理解分析问题、提高信息的使用效率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能使得财务人员彻底解放,更能加强整个管理层的监管效果,使得企业内部控制实现跨越式的提升。

“但是问题在于,当初XBRL技术在开发之初,都是相关交易所设计的。每个交易所都有自己的课题组。而ERP虽然也是软件开发商等外部机构所开发,但是在引入到每个企业内部中时,一般都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二次开发,其功能一定是服务于内部营运管理。因此,要想把XBRL和ERP连接起来,ERP软件同样需要修改。其难度可想而知。这不仅要求企业首先要认识到XBRL的作用,投入一定的人力和物力去做这个事情,同时对于人力的专业素养,还有很高的要求,其不仅要懂XBRL、ERP,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同时还要具备相当程度的财务知识,而且还要扩展到企业商业信息。这对于企业来说,显得太过于为难了。”王立彦说。

王立彦认为,XBRL和ERP系统打通这件事,将来一定该由软件厂商主导来做。这是因为软件厂商具有人力和技术能力,同时也具有相应的动力。“就拿内控来说,原先在软件体系里,内部控制需求和现行ERP完全是两件事,其同样面临着如何把内控自我评价报告体系、内部审计报告体系和ERP软件有效衔接起来的问题。到后来,在相关监管部门的要求下,这件事情有了行政性的强制色彩,相应软件厂商敏锐地嗅到了其中的商机,先一步投入到了相应的研究开发工作中去,并最终使得此问题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将来XBRL同样有可能面临这样的事情。”

但王立彦也认为,目前,XBRL自身的体系并不像内控体系那般完整和规范,尤其是在可扩展边界上,还没有那么标准化和清晰化。而这可能是将来XBRL和ERP耦合的一个较大阻力。

多头管理的烦恼

除了面临XBRL和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如何打通之外,在XBRL的实际运用中,企业还面临着多头管理的烦恼。

据王立彦介绍,目前,在XBRL标准的制定上,上交所和深交所都有着一套自己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分类标准。虽然两个交易所都是基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这一行业标准而制定,但是在技术层面,比如数据单元、内存、架构、IT标准等方面,二者的XBRL标准存在较大差异。而中国证监会为推进电子信息披露平台的建设,将XBRL应用扩展到IPO材料申报的过程中,又提出了不同于沪、深两个交易所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分类标准。

“而在财政部层面,近几年,它也相应制定了独属于自己的XBRL标准。其权威性高,基点也较高,XBRL标准并不限于上市公司。”王立彦表示,由于财政部在制定相应标准时,并没有和交易所或者证监会进行充分协调。所以,财政部的XBRL标准和以上各方的标准,同样存在较大区别。

以上种种情况,也决定了企业在编制XBRL实例文档时,常常面临着需要符合多个分类标准的尴尬:对于未上市公司来说,只需要实施财政部的XBRL标准即可;但如果公司准备上市,则要根据其选择上市的证券交易所的标准重新实施一套满易所需求的XBRL标准;对于已经上市的公司来说,则需要重新实施两套XBRL标准,分别满足财政部监管的需要和所在上市交易所的需要;而对于一些下辖多家上市公司的集团公司来说,则常常需要面对三套不同的XBRL标准,以满足财政部、上交所、深交所等各方的监管需要。这些情况,无形中就提高了企业的适从成本和交易成本,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

王立彦相信,未来某一天,在相关部门的不断沟通和运作下,几种不同的XBRL标准一定会逐渐趋同,并形成一个国家级的、最基础的分类标准。在此基础上,各行业监管部门可以添加自己行业个性化的要求,扩展形成行业内公司应遵循的分类标准。只有这样,分类标准的元素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复用,全社会推进XBRL应用的成本才能降到最低。

上一篇:“大媒体”之路 下一篇:吴辉:PC之王”的取胜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