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中的"会"字艺术

时间:2022-04-02 12:42:08

班主任工作中的

年初的时候,我的一个学生来看我,和我一起探讨了做班主任工作的技巧。她是一个刚刚工作两年的新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尚不足一年。关于班主任工作,我想,任何一个老班主任都有一肚子的话要说,但是,面对一个还缺少实践的新手,能提纲挈领、言简意赅地直陈要领才是最重要的。于是,我跟她说出自己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会"字心得。

一、会谈--搭建交流的平台

对我来说,这一点也是一次歪打正着的收获。曾经班上有个性格较为孤僻的女孩子,作文写得非常了得,但不喜欢和一切人交流,包括父母。我多次找她谈心,她总是保持一贯的沉默,还说她只喜欢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她这种"用文字表达想法"的做法并没让她看上去比别人更快乐,而且,我愈来愈强烈地感觉到她作文中的冷傲、不屑甚至愤世嫉俗。

一次放晚学后,我把她请到我的办公室,准备针对她作文中一些灰灰的东西聊聊,正好班上几个同学来和我商谈这一期的黑板报事宜。孩子们讨论激烈,我舍不得她孤零零的样子,随口就一个小问题向她征求意见,没想到她居然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接下来,她有好几次是主动插话,同学们也在我话语的推动之下很自然地与她交流,看着他们兴高采烈地谈论着,那时,我只愿做一个倾听者。后来我想,个别谈心固然是我们在班主任工作中不可丢失的好方法,但也要因人因事而议,再说,师生独立面对,可能会让学生产生一种压力,不管怎样,在大多数孩子那儿,老师就代表着威严,他们可能无法在刚刚从你的课堂中走出来之后真的与你毫无距离地亲近起来,相反,他可能会显得更加拘谨小心。而与同学在一起,就会放松很多,群体的氛围会让他们把紧张与压力渐渐排出。

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经常创造这样的机会,人数可多可少,有时候是一个小组,有时候是三五个人,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也总是在这个时候,我觉得他们是真正把老师当成了朋友。另外,就是用心捕捉,在孩子们畅所欲言的时候把准他们的心脉,因为言为心声,此时的他们,表现出的是自己最真实的一面,这样会让我更懂我的学生。

二、会诊--寻找教育的盟友

教师毕竟不同于医生,所以"会诊"这个词可能会吓着一部分人,但是,我们在长期的教育工作中真的就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让我们焦头烂额甚至束手无策,从这一点上来说,解决这些问题并不比医生解决某些棘手问题容易。一个孩子就是一个丰富的世界,从行为习惯到价值理想,我们不希望任何环节出问题,可不得不承认,再高明的班主任也不可能在任何时候都能独立地做好教育工作,一个凡事亲力亲为的班主任肯定是负责任的,一个能够巧妙调动教育资源的班主任则必定是智慧的。三年前在对小华的教育上我就是品尝了教育合力的甘果。小华的舅舅是我的同事,小华上中学后吃住都在舅舅家,也许是因为和舅舅在一起的时间比较多,对学校对老师就少了些敬畏,渐渐地,小华表现就散漫起来,尽管没有什么大错误,但迟到、作业马虎、上课打盹这些行为已严重影响到他的学习与个人品质的形成。小华的舅舅是体育教师,在得知这些情况后总是先让小华皮肉上吃些苦头,可我们都知道这样做既是不对的也是无效的。

怎么办?这是我一直深思的问题。后来,一次和小华舅舅的谈话时我无意中听他说小华小学二年级时就住校了,感觉告诉我这里有一个症结。我请小华舅舅带我去见小华小学老师,他尽管不太理解但还是积极帮我联系。在和他小学老师的交谈中我的猜想得到证实,小华曾被同学嘲笑过没父母,小学时的他就曾有过一些过激行为,比如在黑板上画个大乌龟,旁边写上某同学的名字。经过分析,我们一致认为,小华其实是属于内心脆弱的那类学生,父母忙着做生意,长期的生疏导致他内心世界的冷淡,并以这种扭曲自己的形式发泄出来。后来,我们将小华的情况告诉他的父母,父母并不是不关心孩子,而是没有这样的意识,当对他们晓以利害之后,十分配合。妈妈甚至还决定留下来陪他,小华的变化也就是可想而知的事情了。

任何人的力量都是有限的,在教育上亦是如此,因为有些人的位置我们无法取代,孩子就是一架天平,当他在某方面失去平衡的时候,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帮他找回砝码。班级科任老师、孩子的亲人,或者他亲密的伙伴,在他们那儿,可能会让做班主任的聚集一股坚强的力量。

三、会心--消除心灵的芒刺

每个班主任都希望走进学生的心灵,但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情形并不鲜见:比如因急于求成而长驱直入,想硬硬地撞开学生的心门,一个问题穷追不舍,就差严刑逼供;比如因找不到合适的途径而徘徊环顾,孩子的那扇门仍是封得个严严实实,直至延误次次机会。说到底,班主任要懂得学生的心理,多一些"会心"的技巧,这会让你在学生中魅力倍增。

他们两个是一对表兄弟,双方父母的要求,两个孩子分在了一个班,父母们希望这样能够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起初,我也是常常会用这个孩子激励那个孩子,比如,哪个孩子值日不够好,我会说另一个孩子多么多么认真,哪个孩子成绩落后些,我会说另一个孩子最近状态颇佳。可是,没多久我就发现,那些话对他们并不奏效,他们并不喜欢老师这样说话。想想也是,孩子都有好胜心,尤其进入初中之后,自尊意识增强,老让他与另一个孩子处于较量之中,还时时告诉他别人是多么优秀,他得到的可能并不是动力,而是压力。知道了他们的这个心思,在课堂上即使发现他们当中哪个有什么不对,我也不会直接提醒,而是看他一眼,再看一眼另一个孩子,眼神真是一种奇妙的语言,他们总能在最短的时间领悟我的意思。比如拍拍肩膀说,嗯,你们这对表兄弟都攒足了劲要把字写好,想比赛呀?你瞧,这话要是这么说,看看你表哥的字,比你好多了。那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仔细琢磨,"会"真是一方八面玲珑的宝镜,它折射的又何止是一二呢?"会谈"就是给学生一个平等和谐的对话舞台,表明了班主任在管理班级中的民主思想;"会诊"的背后其实就是在创造条件,寻找最大的教育凝聚力,这是一种用开放的眼光和开放的胸怀打造出的教育技巧;"会心"则是教育中的一种境界,古代兵法里尚且强调"不战而屈人之兵者为上",我们现代的教育,说到底就是要学会经营人心。

上一篇:浅议如何建立班主任的威信 下一篇:浅谈幼儿进餐常规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