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斯洛层次需要原理解读《他们眼望上苍》中黑人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时间:2022-04-02 10:06:00

从马斯洛层次需要原理解读《他们眼望上苍》中黑人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作者简介:张淑梅(1972-),女,河北乐亭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工作单位:河北联合大学外国语学院;刘颖(1978―),女,河北唐山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应用语言学,工作单位:河北联合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要:本文根据马斯洛的层次需要原理分析小说《他们眼望上苍》中的黑人女性珍妮自我意识觉醒的过程。通过分析黑人女性珍妮的三段婚姻,揭示了虽然黑人女性努力反抗传统习俗、争取女人应有权利,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她们实现自我的梦想都将破灭。

关键词:马斯洛;层次需要原理;珍妮;自我意识

佐拉•尼尔•赫斯顿出生于1891年,在美国第一个黑人小城伊顿维尔度过了童年。伊顿维尔没有一个白人,所以赫斯顿的童年是无忧无虑的,没有种族歧视和压迫的。1907年,她母亲去世后,她不得不寄养在亲戚家,离开伊顿维尔后,她逐渐意识到黑人和白人的区别。1937年《他们眼望上苍》出版,被人们认为缺乏种族抗议和种族斗争的观点,当时并没有引起轰动。直到女权运动高涨的70年代,被艾丽斯•沃克挖掘出来,她说赫斯顿是“一个伟大的作家”,并且为她的墓立碑“南方的天才”,并称是自己的文学之母。通读黑人女作家的作品之后,可以清楚地发现沃克和莫里森致力探寻的女性自我身份问题,早在赫斯顿的作品里埋下了根。囿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黑人女性的生存状态,赫斯顿并没找到一条实现女性自我价值之路,但是在《他们眼望上苍》中她强烈表达了黑人女性意识的觉醒。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1943年发表《人的动机理论》一书,在全世界引起轰动。根据他的理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要引起的。他提出人的需要的五个层次:第一:生理需要,是个人生存的最原始和最基本的需要。比如:呼吸,水,食物睡眠,生理平衡,分泌,性等。生理需要是最强烈的最底层需要。第二:安全需要,包括心理与物质的安全保障,如生活稳定,预防危险事故,职业有保障等。第三:社交需要,也叫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个人渴望得到来自家庭、朋友、同事等的关怀、爱护和理解,是对亲情、友情、信任、温暖、爱情的需要。人都需要在群体中获得归属感。第四:尊重需要,分为自我尊重和尊重他人。尊重的需要很少能够得到完全满足,但基本上的满足就可产生推动力。第五:自我实现需要,是最高等级的需要。指通过自身努力,实现自己对生活的美好期望,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从而获得成就感。这五种需要可以分为两级,前三种需要都属于低级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能够获得满足;而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属于高级需要,必须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而且一个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无止境的。马斯洛需要层次原理包含以下重要内容:第一,不同层次的需要是可以同时存在的。第二,人都隐藏着不同层次的需要,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迫切程度。第三,高层次的需要充分出现之前,低层次的需要必须得到适当程度的满足。第四,只有把个人的需要和国家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紧密联系起来才能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达到最大限度的自我实现。根据马斯洛的层次需要原理,《他们眼望上苍》中的主人公珍妮对于第三层需要―社交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这就是她“梦想”没有实现的原因。生理需要是基本需要,对于小说中的黑人来说第一层需要都可以得到满足。而人的第二层需要--安全需要,并不是人人都能得到满足,包括心理与物质的安全保障,如生活稳定,预防危险事故,职业有保障等。珍妮的外祖母那代黑人女性“在农奴制度下出生的,因此我不可能实现自己女人应成为什么人、做什么事的梦想” [1]她一直想让珍妮过上有保证的生活。她认为结婚就是最好的保障:“你没有恶意,你甚至都不知道什么东西会伤害你。我老了,不可能永远给你引路,使你不受伤害,没有危险。我要看到你马上结婚。” [2]最终珍妮顺从外祖母嫁给了拥有六十英亩土地的老男人洛根。外祖母认为物质保障对黑人女性来说就足够了,安全需求是外祖母的最高需要。而珍妮的需要远不止安全需要。珍妮的第一任丈夫的确是黑人中富足的,只有他家的客厅里有风琴,有一所付清房款的房子和紧靠大路的六十英亩土地。外祖母认为这就是黑人妇女想要的东西,这也会带来爱情。外祖母她们那一代人的最高需求只不过如此,所以在临死之前她一定要安排好珍妮的生活。珍妮的童年是幸福的,因为有外祖母无微不至的照顾,结婚后她也一直过着富足的生活。所以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都满足了珍妮。本文从人的第三层需要―社交需要分析珍妮自我意识的觉醒。社交需要是在安全需要之后较高层次的需求,包括对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需求等。社交需要与个人生活经历紧密相关,并且难以察觉、无法度量。这层需求得不到满足就可能影响个人精神健康。珍妮想象中的爱情绝不是她的第一任丈夫洛根能给予她的。她希望“结婚给我甜蜜的东西,就像坐在梨树下遐想时那样。” [3]她经常“在门外伫立,满怀期待。期待什么?她也不十分清楚。” [4]洛根对妻子的要求很简单:要干活,并在他需要时满足他的性要求。在珍妮看来,洛根“除了咸猪肉和玉米面包,眼睛里没别的东西” [5]她明白了:婚姻并不能造成爱情,她第一个梦消亡了。黑人小伙子乔要带珍妮去佛罗里达州一座正在建设中黑人小城去开创新生活。珍妮在乔描绘的未来新生活图景中看到自己实现自我的可能。于是,她离开洛根,跟随乔去了黑人小城,开始了她第二段婚姻。乔很快当上了小城的市长,并有很多财富。他开始以市长〖JP+1〗身份对待身边每一个人,并且要求珍妮的穿着打扮、言行举止都要符合市长太太的身份。乔认为一个女人的位置在家庭。比如,在乔被众人推选为市长时,大家请市长夫人讲几句话,乔不争得珍妮的同意就拒绝了大家的请求。“她是个女人,她的位置在家庭里”。[6]乔把她当做自己的附属品,不给珍妮一点权力。珍妮的交际圈子几乎没有,乔不允许她参与黑人的说笑。在全城的人都去埋葬骡子尸体的时候,乔把珍妮一个人留在家里。后来他们开始争吵,乔逼得珍妮不得不以沉默来处理他们的关系。乔变本加厉,因为一点小事会动手打珍妮。珍妮意识到她一直梦想的东西已经被乔打碎,她把它们包好,她心理还有梦想。珍妮内心充满活力,但总被乔死死地压制着。她无法摆脱传统加在女人身上的枷锁,她想过要逃跑,但逃向何处又不十分清楚。乔生病去世,珍妮脱离了没有自由的第二段婚姻。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在这个阶段“把友好和爱看得非常可贵,希望能拥有幸福美满的家庭,渴望得到一定社会与团体的认同、接受,并与同事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7]显然,珍妮在前两段婚姻中对爱的需要未能得到满足。

根据马斯洛的理论,爱的需求是缺失性需要,越没有越想得到。所以当珍妮认识了一个没钱没地位、充满幻想的黑人青年甜点心,她毅然抛弃了现有的地位和房子,跟着甜点心去沼泽地做季节工。在那里,珍妮和甜点心白天劳动,晚上和其他黑人一起唱歌跳舞,她过得很快乐。表面上看,珍妮得到了她想要的生活,但是,他们去做季节工的目的不是为了谋生,因为珍妮的财产足够他们生活。他们的劳作是为了享受生活带给他们的快乐,珍妮这一阶段的生活是不现实的。[8]也许赫斯顿正是利用这一点向读者暗示:在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下,男女之间不能建立真正平等的关系,女人不能获得做人的完整权利。而且甜点心得了狂犬病之后,竟然把枪放在枕头底下,“这使珍妮的心可怕地猛烈悸动了一下”[9]甜点心从来没枕着枪睡过觉,珍妮开始对甜点心身上的陌生东西感到害怕。在甜点心死之前说了和乔一样的话。

他对珍妮开枪之前说:“我为了使你幸福什么罪都受了,现在你这样对我真让我伤心。”而乔病重之时也对珍妮说过:“我给了你一切,你却当众嘲笑我,一点同情心都没有”。这两个男人在其他方面迥然不同,但本质却是一致的:他们认为女人的幸福是男人赐予的,他们期待女人的感激和顺从。赫斯顿描述的这两个细节向读者说明,女人是不可能通过丈夫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珍妮在乔死后仍然可以衣食无忧地生活,可她为了爱情和幸福,抛下一切,到头来还是自己孤独终老。把幸福寄托在男人身上是不现实的。

马斯洛对人的需要分为较低层次和较高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和社交需要属于较低层次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属于较高层次的需要。生理的需要比如食物、等等都是级别最低的,也是最基本的。在满足了生理需要之外,人就追求物质和精神的安全需要,再高一级别就是人的社交需要,渴望获得真挚的爱情和友谊。这些都是较低层次的需要。从珍妮的三次婚姻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出,珍妮作为黑人女性生命个体,连较低层次的需求几乎都没有满足。她的需求都被压抑着。何谈实现自我这样较高层次的需要呢?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是人最高级的需要。“每一种基本需要的满足都会引发‘更高’的需要,支配下一个意识阶段”。 [10]当一个人较低层次的需求获得基本满足后,便会尝试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比如自我实现。一个人自我实现的需要满足后,对生命的满意度也随之提高,但是如果前面的需要未得到较高程度的满足时,自我实现就会受到阻碍。虽然珍妮三次婚姻都结束了,但小说结尾她还是鼓励她的好朋友费奥比去追求自我、改变现状,因为她的自我意识苏醒了

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非裔美国女作家作品中黑人女性身份问题研究 编号:SD134006

参考文献

[1][2][3][4][5][6][8][9][美]赫斯顿.王家湘译.他们眼望上苍[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0.P.18 P.15P.26P.27P.33 P.46 P.215P.195

[7][10](美)马斯洛.马斯洛人本哲学[M].成明,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 P.55 P.4

上一篇:加强通乡油路管理和养护的探讨 下一篇:施工项目过程成本管控思路与方法